
什麼是副業剛需?
從去年開始,網上就流行着一個詞:“副業剛需”,意思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副業。
雖然把副業說成是“剛需”有些誇張了,但其中也反映出兩個重要的資訊:
1.職場的不确定性
2年輕人對詩和遠方的渴望
其實,副業并不是我們現在才有的概念,很早就有人開始嘗試做副業,而且做得很成功。
誰是世界上做副業最成功的人?
小灰來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理工男,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後來好不容易托關系進了一家專利局,職位是三級技術員(嗯~相當于阿裡P6)。
在專利局幹了兩年,這個理工男覺得他從事的主業沒啥意思,想業餘時間搞搞副業。
後來,這個副業越搞越大,給他帶來了無數的榮譽和聲望。憑借這份副業,理工男獲得了諾貝爾獎,還被後人評價為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到底是什麼副業這麼NB?這個理工男又是誰呢?
這個副業是研究實體學,這個理工男是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
可能大家覺得,這個故事離自己太遙遠了,人家可是愛因斯坦呀!
那麼,小灰來說一說自己的副業故事。
小灰的副業
小灰做副業是在4年前,當時的小灰還是京東的程式員。可能在很多人眼裡,能進京東這樣的大廠已經不錯了。可是小灰那時候已經30歲了,我是不是這輩子就這樣了?
雖然我不甘于現狀,可我又能做點什麼呢?當時,某情感類公衆号正如日中天,小灰也嘗試這個路線,但是以小灰有限的感情經曆,寫出來的東西根本沒人看。
後來,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我想到了用漫畫的形式講解算法,于是小灰這個菜鳥程式員的形象誕生了。
就這樣,我開始持續輸出内容,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
電影裡的程蝶衣演着演着,把自己當成了虞姬,而我寫着寫着,把自己也當成了可愛的卡通小灰。
後來,小灰的副業就像是開上了快速車道,發展越來越好。我開始有了廣告收入,後來收入很快達到工資的一半、和工資一樣、工資的兩倍、三倍......還被出版社看重,約稿出書。
再後來,小灰幹脆告别了職場,把副業變成主業,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媒體的創作。
一開始小灰心裡有些忐忑,擔心這份收入難以持續。但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的收入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比剛離開職場的時候還翻了一倍。
很多讀者朋友曾經問我:小灰,我能不能像你一樣,也從事副業呢?
盡管小灰現在的副業成績還算不錯,但我必須負責任地說:副業這條路,并不容易!
“平均斯坦” 和 “極端斯坦”
著名學者納西姆·塔勒布曾經在他的書中提到過一對概念:極端斯坦和平均斯坦。
平均斯坦是指一類事物的每個個體差異都不大,接近平均值,最典型的就是人的身高。在現實裡,身高超過兩米的人已經非常少見了,更不可能出現身高15米的巨人。
極端斯坦是指一類事物的不同個體具有很大差異,最典型的就是人的财富。在現實裡,最富有的人和最窮的人,财富差距有多大?恐怕相差不止一億倍。
而主業和副業,也呈現出這兩種特點。
就拿程式員來說,一個剛剛從教育訓練班出來的碼農,年薪最不濟也有5W。而有幸達到阿裡P8、P9的程式員,年薪(不算股票)可以達到100W-200W。
程式員主業的收入相差最多40倍,看似差距不小了,但是也隻能算是平均斯坦。
至于副業,以自媒體為例,許多人都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衆号、抖音号等等,但是99%的賬号都幾乎沒什麼流量,副業收入是0。而頭部的自媒體人收入如何呢?李佳琪的口紅、某情感大号的軟文,每年都能帶來上億的收入。
自媒體的收入差距接近無窮大,這才是極端斯坦。
是以說,主業才是大家立足的根本。雖然從事主業的天花闆并不高,但是主業的下限也并不低,好不到哪去也差不到哪去。為了追求副業而影響到自己的主業,大機率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當大家有了一定餘閑,在不影響主業的情況下,可以犧牲一些玩遊戲追美劇的時間,适當嘗試副業搏一搏,萬一成了呢?
副業的新方向
那麼,選擇什麼樣的副業比較好呢?
小灰覺得,選擇一項副業,關鍵是看它能不能給你帶來複利增長。
有不少程式員選擇接私活做項目,雖然短期可以帶來額外的收入,但這僅僅是一錘子買賣,并不能讓你變得越來越強。
相應的,建立個人品牌,擴大個人影響力,盡管前期很困難,但是一旦做起來了,你會獲得加速度的成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太效應。
小灰很努力也很幸運,在2016年趕上了微信公衆号紅利。而現在,從零開始做公衆号的朋友雖然不是一定做不成,但是想要出頭已經非常困難了。
那麼現在最好的自媒體方向是什麼?我覺得是微信視訊号。
微信視訊号,是今年年初微信剛剛上線的新功能,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微信在短視訊領域的嘗試。
目前視訊号還在灰階測試階段,很多幸運的朋友已經擁有了開通的機會,還有許多朋友暫時不能開通,但也不會等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