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圃某翁好道,戒酒吃素,獨居六十餘年,一鄉人稱他為善人。某天晚間睡覺,忽然聽到異響,看到無數小人從門縫進來跳上床榻,搖晃

作者:熱情的暖陽GI

老圃某翁好道,戒酒吃素,獨居六十餘年,一鄉人稱他為善人。某天晚間睡覺,忽然聽到異響,看到無數小人從門縫進來跳上床榻,搖晃着老翁罵道:“嗜殺賊,休想安枕高卧!我輩隐忍數十年,今日決不饒恕你!”言畢,跳上翁身,自首至足,不留一絲空隙。

有人拽他發,有揪他胡子,有撮他嘴掀他鼻子、擰他耳朵摸他眼睛;有胳肢四肢瘙癢的,有咬皮膚的。翁痛癢難耐,欲言而口不能開,欲動而手足如有所縛。微瞅其人,大者長尺許,次者或七八寸、五六寸不等,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面目娟好美如冠玉者,有環眼虬髯猙獰兇惡,雞鳴下榻由門而去。

如此一月,老翁不堪其擾。自問平生尚無大過,不知是何冤孽。

聞某寺有老僧道行甚高,前往請求纖解。老僧命他坐在旁邊,自己趺坐禅床,用手掐口訣誦咒。

少頃,小人果然絡繹而至,膜拜,齊伏座下。老僧喝道:“何物妖魔,膽敢祟善士?”小人訴說其因道:“尊師您請聽,我們乃山野隐居之流,日常伏于田地間,以蔬菜露水為食,與人無争。不想某翁包藏禍心,視我們如同仇寇,數十年來屠戮了豈止十個家族。倘若我們再任他擺布屠殺,日複一日,我們子孫必無矣。

為此召集同類,決意撲殺這個敗類杜絕後患,孤注一擲,真是出于不得已啊。尊師座前不敢說假話。”

大概老翁平素性情勤儉,平生所種瓜豆各類蔬菜,每天除去灌溉以外,一定逐棵逐葉仔細檢查,遇到蟲子就殺之,唯恐損傷蔬菜。老翁聽後恍然大悟,于是向老僧陳述這個緣故,并表示忏悔。

老僧嗟歎良久,為強辯道:“你們所說有道理,但是老衲聽說,臨近村落甲、乙等人都和老翁一樣,操持種植蔬菜瓜果,他們的菜畦田垅比老翁還多,性情也很愚蠢兇惡,平日遇到你們同類對之摧殘,也一定更加過分,你們為何不和他們計較,而單單和老翁為難?難道不是欺軟怕硬嗎?”

小人們答道:“不是啊。像甲乙等人生平作惡較多,以後陰曹森羅殿上,自然有人和他們對治審問,我們何必與他為難!但像某翁這樣的人,戒酒吃素喜好道學,一鄉稱為善人,因為他是善人而戕害物種性命,他的罪過就應該加人一等。《春秋》之是以責備賢德的人,就是這個道理啊。我們同類和老翁結下怨仇,正是此意。”

老僧點頭歎道:“好啊!好啊!”因而勸誡老翁從此改變行業:“等老衲為你解脫,你看如何?”老翁雙手合十歡喜同意。

老僧于是宣說訓示道:“冤家宜解不宜結,某翁今天已經忏悔,願意捐棄舊日行業,但是你們既已死亡,如何能夠再生?老衲願意為你們念經誦咒,超度你們。

希望你們盡釋前嫌,再無怨尤,不要再行糾纏騷擾。你們同類有知,快快服從我的律法指令。”小人們聽了各個歡喜,伏地膜拜,一起宣說佛号消失蹤迹。某翁從此以後不再從事耕地鋤草,隻是織席編鞋以此過活。這是庸通和尚說的故事。

裡乘子說:“有人懷疑像小蟲子這樣的愚蠢、卑微的生物,怎麼能夠知道抱怨的事情啊?大概是禅師嚼舌頭,故意借此荒誕詭異的奇談來警策世人罷了。

我說不是這樣,楊寶救黃雀、宋之問救螞蟻,都記載在典籍之中,這不都是蟲子和鳥類中報恩的典故嗎?報德既然有所憑證,抱怨又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啊?況且出自善人,就該罪加一等,責備賢德的人,更為近乎情理。你為何懷疑呢?”

老圃某翁好道,戒酒吃素,獨居六十餘年,一鄉人稱他為善人。某天晚間睡覺,忽然聽到異響,看到無數小人從門縫進來跳上床榻,搖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