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烈推薦這本《冬奧簡史》,一來當然是因為應景,在北京冬奧會進展得如火如荼之際,咱們别光看熱鬧,多了解一些冬奧會曆史有助于讓我們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冬奧會,而不隻是看熱鬧、追明星;二來這本書綜合了曆史、政治、體育等多個領域的冬奧知識,将冬奧會融入人類曆史及政治局勢當中,可讀性非常強,并非隻是單純地列數字、舉例子。
縱觀本書,可以看到冬奧會之風在全球的席卷走向。從1924年法國夏蒙尼舉辦首屆冬奧會起,舉辦冬奧會一開始隻是實力雄厚的歐洲國家的特權。1932年,冬奧會主辦權第一次落到了美國手裡,為此美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組委會主席杜威甚至捐出自家私有土地用作雪橇比賽場地”。作者稱之為“歐洲體系與……美洲風格之間的一次直接沖撞”。1940年這屆冬奧會原本計劃在日本舉行,但是侵華戰争使得日本喪失了舉辦資格,直至30年後的1972年日本才重新獲得舉辦資格。這也是亞洲第一次舉辦冬奧會。中國首次亮相冬奧會是在1980年,這相比較于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參與奧運會的日本來說真是非常晚了,而且當時我們也完全沒有取得成績的希望。直到1992年的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中國選手葉喬波才為中國實作了零的突破,獲得第一枚獎牌。
冬奧會從歐洲走向美洲,又走向亞洲,而且中國運動員從單純參與到成為強有力的獎牌競争者,這一切都表明着世界格局的變遷,以及亞洲,特别是中國的不斷成長。這一成長是包括各個方面的: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國民素質等等。
除此之外,本書還給我們描摹了堅強自律的奧運會運動員的形象。比如國家冰球聯盟NHL殿堂級人物維恩·格雷茨基,他自律且負責的形象讓喬布斯都成為了他的粉絲,喬布斯在蘋果産品釋出會時引用了他的名言:“我要滑向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已經在的地方”,表達了放眼未來的宏遠志向。又比如曆史上第一位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雙料開幕式選手——東加運動員塔烏法托法。以及王濛、羽生結弦、金妍兒、武大靖等都在冬奧會曆史上留下了燦爛的身影。
在本次冬奧會上,大陸“冰強雪弱”的局面也得以改善,蘇翊鳴和谷愛淩兩名小将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精神站上了冬奧會領獎台,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期待奧運健兒們能夠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