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北故事丨大湖之北

作者:夢幻海北
海北故事丨大湖之北

出了西海鎮,我們沿着青海湖北岸一路向西。汽車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馳行,路邊的草坡随着地勢緩慢起伏。

不時有百靈鳥在遠處歌唱,一隻紅褐色的百靈忽兒就從車身一側飛過,那靈巧的姿态讓人心生歡喜。西海周邊有這樣多的百靈出乎我的意料,它們婉轉的歌聲此起彼伏,像是為大自然獻上一曲曲頌歌。

離公路不遠處,就是連綿起伏、細若藍帶般的青海湖,它猶如一條筆直、湛藍的線條,在高出地平的左側陪伴着我們,和我們并行,若隐、若現。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乃藏語“青色的海”之意。它既是中國最大的内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是它,滋養了湖濱遼闊而又豐饒的草原。這一片片中國西部的草原,因了它也平添幾多溫潤。

這夢境般幽藍的湖泊啊,讓我的心裡幻化出許多詩意,也讓我對此行充滿了期待。

車窗外,不時有成群的牛羊在草坡上徜徉,但很少見到牧人。羊、牦牛,一個個都顯得那麼自由,那麼散淡,它們不關心來往的車輛,也不關心我們注視的目光和鏡頭。

它們邁着慵懶的步伐,隻管在自己的領地踱着方步。能夠漫不經心地瞥你一眼,已經算是格外開恩。

偶爾,會有幾匹馬兒出現在草地上,常常引起我們的驚喜。青海湖一帶所産的馬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很出名,人稱其為“秦馬”。《詩經》中曾描寫過“秦馬”的威武和善馳。

隋唐時期,這裡的馬經過和“烏孫馬”“汗血馬”交配,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在史書的記載中,它們不僅雄強善馳,更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我好奇地望向那些馬兒,希望它們能如我想象中一樣突然撒蹄奔跑,讓飄逸的鬃毛迎風飛舞。

師傅按了幾次車喇叭,馬兒依舊聽而不聞地低頭啃食,毫不理會公路上的我們。突然就想起美國西部電影《與狼共舞》中主人公鄧巴騎過的那匹戰馬,那雙美麗濕潤的大眼睛,那份奔騰時的英姿勃發……

天氣晴好,天藍得讓人心尖發顫。那巍峨雄壯的大通山也一路蜿蜒,遠遠地伴随着我們的草原之行。遠處的山巅仍有積雪。

雪線的逐年上升不免令人憂慮。此刻能看到的,隻是一小片一小片的白,猶如山峰一頂頂銀白色的冠冕。

碧波萬頃的青海湖,連綿起伏的大通山脈,水草豐美的萬裡草原……這樣的風景不由地讓人心潮澎湃。

高原正午的陽光是如此熱烈奔放,毫不掩飾。更多的光線直射在茫茫草原之上。細碎的草葉,不知名的野花,還有哈達般流淌的小溪水,在陽光的照射下無一例外地閃動着碎銀般的光澤。

那光一閃一閃,仿佛有無數鑽石被灑在了大地上,又好像是上蒼有意為大草原增添幾分俏皮似的。

偶或,有簇新的藍白相間的活動式大帳篷閃過,它們是一些牧民開的私人旅社。那一頂頂圓形的帳篷在陽光下閃爍着亮麗的光彩。一旁的五彩經幡在微風中飄曳,仿佛在向你招手。

在人們公認的絲綢之路青海道中,有一條線路就是從洛陽、西安方向一路西行,經青海湖北岸或南岸再向西,過柴達木盆地的德令哈、大柴旦、小柴旦,北出當金山口,到達甘肅敦煌,彙入絲綢之路主幹河西走廊道。想來這看上去沉寂的大湖之北當年也曾駝鈴叮當,馬蹄聲聲,走過一隊又一隊西去東來的商賈之人與文化使者吧。

可惜,我們已經無處追尋那些湮沒于曆史煙塵中的諸多往事。

車窗外,那綠色的緩坡波浪般起伏着,它們見證過曆史的興衰也習慣于四季的更疊,卻永遠不動聲色,一道連着一道,像在驕陽下輕輕彈奏的樂章。不是交響樂,是大自然輕聲彈奏的柔和的慢闆,是小提琴舒緩悠揚的曲調。

越向西北方向走,草越黃,也越低矮。牧馬、羊群和零星的帳篷卻多了起來。

因為地處高寒,平均海拔大多在3300米以上,這兒的夏天來得格外晚,油菜花還沒開,隻有星星點點的野花點綴在草地上。

草遠沒有想象中那樣碧綠,不少地方還夾雜着去年的荒草,是那種枯寂、落寞卻又頑強不息的芨芨草。它們毫不遮掩地大團大團地挺立在綠草之中,讓整個草原黃中有綠,綠中顯黃。

黃綠色的草坡就這樣在公路邊起伏綿延着,呈現一種壯美而又蒼茫的景緻。

前方出現了藏式風格的迎賓彩門,這是進入剛察縣境的标志。

很快,在一處寬闊的垭口處,我們進入了那座聞名遐迩的草原藏城——剛察。

剛察,地處青海湖盆地北部、祁連山系大通山脈中段。隸屬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古為羌地。西漢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西海郡,1953年設立剛察縣。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水草豐美,是青海省環湖重點牧區之一。

剛察,藏語意為“骨髓”。相傳遠古時期按藏族風俗,嬰兒出生後,口内須放少許酥油,以示吉祥。但剛察部落因生活困難,沒有酥油,遂砸羊骨取髓而代之,故稱該部落為剛察。

我小時候在德令哈生活,坐車常常經過此地,卻對它沒有太多印象。也許是一掠而過、很少停留的緣故吧。那時無論是乘汽車還是火車,總會在哈爾蓋吃飯住宿,記憶裡唯一留存的,隻有哈爾蓋火車站。

剛察縣的大街上,到處矗立着特色鮮明的藏式建築,紅黃白相間,紅色居多。小城幹淨整潔,看上去質樸、素淨、大方而美麗。

這兒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之地,居住着藏、漢、蒙古等12個民族。

我們一行打算先去倉央嘉措文化廣場轉轉。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為這片土地留下了難解的謎團,也留下了無盡的詩意和浪漫。

聽說,距離縣城16公裡的仙女灣景區就是倉央嘉措被押解進京途中神秘消失的地方。可惜行程匆促,未能如願去那裡看看。

倉央嘉措文化廣場面積很大,由高原海濱藏城主題雕塑——慈悲慧眼感恩塔和倉央嘉措詩歌牆共同組成。

感恩塔威武雄壯,而一面面詩歌牆精緻、典雅,在風格獨特的藏式石砌牆上镌刻着一首首倉央嘉措的詩歌,用藏、漢、英三種文字書寫。

炙熱的陽光灑向大地。這裡夏季的平均日照在14小時以上,紫外線的強烈讓街面既安靜又倦怠,幾乎見不到人,偶爾遇到的女子也大多戴着口罩。

街上長勢旺盛的沙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聽剛察縣的同志介紹:過去,剛察隻有沙柳能成活,這幾年生态環境走勢向好,植物種類也漸漸多了起來。

沙柳那線形的、碧綠的葉片在陽光下閃爍着細碎的光澤,微風拂過,發出竊竊私語般的聲響。

看着眼前茂密的沙柳林,輕撫那細長碧綠的葉片,心底瞬間湧出一絲親切。

好多年沒見沙柳了!德令哈曾經也有大片大片的沙柳。沙柳,這戈壁荒原上最容易成活的植物,曾帶給青春年少的我們多少綠的撫慰和生命的歡樂。

想起很多年前寫給沙柳的那首詩:

親愛的沙柳/每一次你的出現/仿佛都有一道幽藍的光/讓我眼前如此遼闊又澄澈/讓我可以穿越無數日子/悲喜和瑣碎的重疊/在心底重新種植希望/憧憬和期冀

真像是老朋友見面啊!這在幹旱土地上頑強生長的綠色植物,也給剛察人帶來了許多撫慰和鼓勵吧?

風吹過,沙柳林漸起微瀾,層層綠波蕩漾開來,在我的心上劃了一圈又一圈漣漪。

風愈緊,沙柳林沙沙作響,仿佛在向我傾訴過往歲月中的奮勉與拼搏、堅貞與守望。它見證了剛察人拓荒建城的曆史嗎?

它一定懂得生命在戈壁荒漠在茫茫草原挺進茁長的憂傷與疼痛,懂得它們内心從不輕言的歡喜與快樂。

縣上的同志指着離慈悲慧眼感恩塔不遠處一片不顯眼的山坡,告訴我們:那裡是東山。站在東山頂上,可以俯瞰剛察縣的全貌。

正猶豫着要不要去那裡,風突然就大起來。它不知從哪個方向刮過來,沒頭沒腦的。擡頭看去,一片墨黑的雲正自西而來。雲團越聚越大,在頭頂連成了一片。

我們急着找避風之處,天瞬時就暗了下來,黑沉沉、霧蒙蒙一片。

雲層翻滾着,低低地垂壓下來,成片成片地、氣勢洶洶地向你奔湧。還沒容你喘息,一轉眼,雨就來了。

看着密集的雨點在地上砸起一片小水坑,這才發現,這雨可不是一般的雨,而是黃豆般大小的冰雹。用手去接,有點酥癢的疼痛感。

冰雹噼裡啪啦地持續了不到十分鐘,又突然雨過天晴了。有一點細小的太陽雨在空中飄灑,但已無人在意。

這就是草原的氣候嗎?說變就變,想變就變。率性,随意,灑脫。

雨水洗刷之後,這座特色鮮明的小城色彩變得愈發濃烈、醇厚,顯出一種别樣的明媚與詩意:近處的天空是大團大團潔白而翻卷的雲朵,遠處的天空,是染上金邊的層次迷離的雲朵。

白色的雲朵之外,是湛藍的天、绯紅的天、絲絲縷縷如灰墨般點染着的天,還有那遙遠而又切近的湛藍的夢幻般的青海湖……

小城展示出洗濯一新的面貌:道路、房屋更加潔淨明麗,遠處的山坡上,草色晶瑩,閃着點點亮光,耀眼的光線讓山坡變得迷離朦胧……

那靠近祁連山脈的邊緣處露出了藍天白雲,雲層之下仿若有金光迸射……

我們享受着這樣的時刻,忘了時間,忘了一切煩惱……

一場極具藏域特色的演出之後,小城漸入夜色。

白天喧嚣熱鬧的沙柳河岸邊,沒有了陽光的炙熱和暴雨的猛烈,變得溫潤甜美起來。

街燈一盞盞地亮了起來,夜色中的小城是如此安谧。

我們在沙柳河邊的木棧道上漫步,河水嘩嘩地流淌,因為燈光的映照,水面閃出無數細小的波紋。

對岸燈火绮麗,那形似蒙古包的剛察縣藏城演藝中心邊邊角角皆有燈飾,那具有壇城造型的“青藏生态主題館”更是巍峨雄壯,通體透亮,看上去華美壯觀。它們,都在深藍色的夜空中閃現出卓爾不群的光彩。

木棧道旁邊,有一處燈火通明的“阿媽啦藏餐吧”,裡面傳出的原生态藏族彈唱音色純淨而富有磁性,在夜色中聽來格外動人。應該是龍頭琴彈唱吧,抑或是曼陀林彈唱?

那弦樂獨有的情深意長在夜的遮掩下散發出一種迷離、憂傷而又醉人的質感,仿佛伸手就可以觸摸到那些絲綢般光滑的音符,或者可以目睹那些音符在藍色暗夜中的跳動、閃爍、相向而行、握手又離别的樣子……

那些音符和着流水嘩嘩躍動的波紋似乎很輕易就烙在了自己心上,讓心也跟着狂野、歡喜、悲戚……

這位藏族歌手一定是位很帥的牧人小夥吧?要麼,就是白天剛剛采訪過的草原藝術團的演員們來這裡友情出演?

草原上有着這樣天籁般嗓音的歌手太多了,他們天生能歌善舞,令人豔羨。

這歌聲如此纏綿,大概是情歌吧?是在講述倉央嘉措的故事嗎?他已經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太多的詩意和夢幻。是一份尋常人家的不尋常的愛情嗎?在這片浪漫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愛情大約更容易産生。

河水潺潺,琴音悠揚,歌聲帶着纏綿、婉轉和淡淡的憂傷。夜,增加了歌手嗓音的流動感與起伏感,也增加了旋律的空曠和遼闊……

站在木棧道上,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熨帖。弦音之美和着嘩嘩的流水聲,還有那對岸的璀璨燈火,讓我心中一片澄靜。

多麼奇怪,短短一天時光,大湖之北,便以它獨特的剛烈和柔媚征服了我,令我此生再難忘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