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逛古城 最美在保定(13):楊繼盛祠堂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作者:保定文旅資訊

河北青年報訊 上千年的悠久文明,使保定具有了古今交融的獨特城市魅力。春節期間,河北青年報特推出“新春逛古城 最美在保定”欄目,讓我們走進保定古城,感受每座建築背後曆史的厚重,共迎盛世中國年。

讀過、看過、了解過楊公的故事,滿腔忠烈和直言善谏是他的代名詞。終于有機會,在陽光和煦的秋日午後,在我們共同的故鄉,踏進楊公的祠堂,感受“鐵肩擔道義”的忠烈一生。

新春逛古城 最美在保定(13):楊繼盛祠堂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楊公繼盛(公元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明代忠烈之臣。明世宗嘉靖朝進士,耿直尚名節,官至兵部員外郎。因彈劾大将軍仇鸾誤國,被貶官,未幾複起用,任兵部武選員外郎。又以彈劾權相嚴嵩十大罪下獄,受酷刑,被殺,臨刑賦詩,天下傳頌。

明穆宗隆慶帝追谥忠愍,明神宗萬曆帝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在古城西郊修建旌忠祠,即楊忠愍公祠堂。院中立有明萬曆進士兵部尚書大學士孫承宗撰寫的《旌忠祠碑記》,門前修建“昭代忠臣坊”一座。

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保定同知常大忠重修楊公祠,康熙十年重修并增建“成仁坊”一座。康熙三十一年,再次重修,後又多次修繕。新中國成立後,楊公祠分屬市房管局與私人占用,成為居住用房。1984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機關。楊公祠經多年風雨相摧,又因管住關系複雜,年久失修,大門、正殿、東西廂房屋頂全部坍塌,門窗破損,牆壁傾圮。

2013年6月17日,保定市收藏鑒賞家協會會長彭建忠出資,将祠堂落架重修,遵循舊制,利用其原構件、原材料、原工藝,不惜工本力求原貌。2014年12月5日,擁有400餘年曆史的楊公祠修繕完成,一代忠臣的祠堂終于重煥光彩。

遠遠望去,楊公祠大門由青磚灰瓦砌成,格外肅穆。“旌忠祠”牌匾懸挂于祠堂大門正上,兩側有金屬欄杆合圍,兩尊石獅挺立門前。“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兩行楊繼盛筆下的名句以草書寫就,镌刻于大門兩旁立柱之上。

拾級而上,跨過正門進入院中,主偏殿之間由石闆甬路相銜,路兩旁旌旗招展,每面旗幟上均書“楊”字,以示祠堂主人身份。據說在修繕楊公祠時,發現了七通古碑,這些石碑或埋在土裡、或隐藏在牆壁中,現大都按原位置安放着,與院裡幾棵小樹交相掩映,保留了原有風貌。

最大的兩通石碑分立在主殿兩側,東側為“重建敕賜旌忠祠碑”,碑額上刻有四條栩栩如生的盤龍。該碑于2013年6月25日發現,碑文詳細記載了楊繼盛的生平,以及皇帝禦批修建“旌忠祠”的曆史,由明代大學士孫承宗撰寫。

主殿内設定了4座銅像,格外引人矚目:主殿正中央為楊繼盛銅坐像,高約三米,重逾一噸,目光凝重,威嚴端莊,再現了一代谏臣的忠義氣質。楊繼盛銅像階下分置有三座銅跪像:在東側的一座為明代奸相嚴嵩,因楊繼盛彈劾其“十大罪”而假傳聖旨将其下獄,對楊繼盛飽施酷刑之後殺害。西側的兩座跪像,一為大将軍仇鸾,曾被楊繼盛以《請罷馬市疏》參劾,楊是以獲罪被貶。另一座跪像為嚴嵩之子嚴世藩。三座跪像的雙手均被反綁于背後,向着立于正中的楊繼盛銅像跪拜。

主殿外觀以灰黑色調為主,配以棕色雕花門窗,殿門上方懸挂燙金“楊公祠”匾額。殿内,灰地白牆配以棕黑色的木質圓柱及屋頂,莊嚴肅穆。殿内東側牆壁上置有展闆,介紹“明代第一谏臣”楊繼盛的生平事迹。

楊公之志,在廟堂安定國民康泰。一生忠烈,後世流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