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作者:六安新聞網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如果在安徽的16座城市之中票選出一座“進步之城”,六安有足夠的底蘊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我。

甚至,放眼全國,這也是一座有着“進步基因”和“進步傳統”的光榮之城!

從“上古四聖”臯陶架構出中國最早的司法制度體系,成為曆朝曆代法律制度的思想源泉和實踐基礎;

到革命戰争年代,30年紅旗不倒,30萬英雄兒女為國捐軀,鑄就成不怕犧牲的

“大别山精神”;

再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主動作為修灌區,餓着肚皮搞建設,書寫出甘于奉獻的

“淠史杭精神”。

曆史上,這座城市的古聖先賢、仁人志士,總是能順應時代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為這座城市注入

“進步”基因,赓續“進步”血脈。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區域競争的百舸争流,地處大别山腹地的六安,因為區位和地理環境的限制,與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名額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成為六安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發展之痛”。

但是,勇于追求進步的六安人并沒有安于現狀,痛定思痛之後,悟出了“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深刻道理,進而開啟了一場逆風揚帆加速跑的“拉力賽”。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01#

【“進步”才是硬道理】

/

邁入“十四五”

六安卧薪嘗膽、發憤圖強

經濟位次、速度不斷攀升

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越竄越高的“排名榜” 』

2021年

六安主要經濟名額增幅在全省位次創曆史最好水準

生産總值增長11%,居全省第二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居全省第三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9.7%,居全省第一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居全省第三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6%,居全省第三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4%,居全省第五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8%,居全省第六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作為革命老區,六安發展底子薄,是以,能夠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這樣一份答卷,實屬不易。

這份逆風揚帆加速跑的成績,是全市上下堅定不移貫徹“增速超平均、總量向中靠、人均朝前趕”發展思路的生動展現;也是實作從“追趕者”到“趕超者”角色轉變的集結号。彰顯出了這座城市管理者的崇高追求和曆史自信。

『越寫越長的“光榮榜”』

透過發展的表象,你能夠看到的是滲透在這座城市肌理裡的進取與自信。具體到實際工作中,這種進取與自信表現為:拉高标杆。而展現出來的成果,則是全市幹部群衆共同書寫出來的、越來越長的“光榮榜”。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02#

【探尋“進步”密碼】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攝影:鄒俊

成績源于實幹,進步唯有實幹。

每一份榮譽的取得,每一個進步的腳印,都凝結着冒熱氣的“汗珠”和“敢同自己過不去”的内生動力。

探尋六安“進步”密碼,不難發現,這裡既有着對産業“筋骨皮”的全面鍛造,又有着對幹部群衆思想“一口氣”的深度淬煉。

『外練“筋骨皮”』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攝影:張巨江

透過施政脈絡,六安加速發展的痕迹清晰可見。

★強筋——

鍊上合肥、融入長三角

打通經濟發展脈絡

随着長三角一體化和中部崛起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合肥都市圈的不斷壯大,六安的發展格局迎來了曆史性轉變,過去區位上的劣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市委市政府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曆史機遇,适時提出了“鍊上合肥”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合六同城化”和“合六經濟走廊”建設。

2020年,六安與合肥共同編制《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把合六經濟走廊作為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集聚地,綠色發展樣闆區,并合力推動合六經濟走廊上升為省級戰略。

“希望能夠搭上這個列車,對接合肥,找到我們目标客戶,發展我們的智能制造方面的業務。”位于合六經濟走廊内的金安經濟開發區安徽人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瞄準合六經濟走廊建設的大勢,2022年計劃追加3500萬元投資,力争邁入機械加工、電子資訊全工藝鍊綜合制造能力的先進企業行列。

金安經濟開發區是六安境内合六經濟走廊的最前沿,在緊鄰合肥區域建設的六安新城與合肥運河新城遙相呼應。目前園區擁有企業3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64家。

“依托現有的主導産業和龍頭項目,做好與合肥的補鍊、延鍊、強鍊文章。”在深入“鍊上合肥”方面,園區圍繞建構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的産業叢集,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電子資訊、氫能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四大主導産業。

圍繞合肥龍頭産業做配套,圍繞合肥科創機構做底層,圍繞合肥園區做情報,圍繞合肥市場做農産品供給。這是六安市委市政府錯位布局,與合肥共舞的戰略定位,也是推進一體化程序的具體抓手。

為了達到“同城”的效果,六安還在交通基礎設施上大做文章。連接配接合肥的南部通道S329已具備通車條件;合六葉高速改擴建項目年底完工;G312快速化改造項目正在實施,改造後預計車程将由目前一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未來,還有多條高鐵、高速和城際軌道交通連接配接合六兩地,這些交通大動脈将從“時空”上拉近兩地的距離,推進一體化的程序。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除了合六同城化,六安還迎來了長三角一體化的“政策大禮包”。

2021年12月8日,六安被列入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市,與上海松江區開展結對合作。

2022年1月28日,六安市與上海市松江區舉行結對合作幫扶“雲簽約”儀式。兩地圍繞《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明确的7項重點任務,着眼十年、謀劃五年,努力建構産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相結合的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格局,具體包括探索産業合作、支援資本對接、加強農業協同、優化文旅合作、提升民生水準、搭建人才平台、開展互派挂職、擴充合作領域等8個方面合作内容。六安将利用松江的橋頭堡,對接滬蘇浙大平台。加速融入長三角的大幕已經全面拉開。

無論是“鍊上合肥”,還是“對接長三角”,都是六安延伸發展經脈,汲取外在營養,拓展發展空間與發展層次的戰略舉措,也是這個基礎薄弱的欠發達地區實作趕超發展的必由之路。

★壯骨——

雙招雙引,積樹成林

補足工業發展之鈣

六安發展,最弱的一環是什麼?答案無疑是工業。遠的不說,省内近年來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合肥、蕪湖和滁州,無一不是在工業上取得了突飛猛進。以滁州為例作橫向比較,2010年六安和滁州經濟總量和工業産值都相差不大,但是到2020年,滁州的工業産值和GDP分别是六安的2.8、2.3倍。十年時間,六安的工業産值增長不到1倍,而滁州的工業産值增長了近4倍。差距可見一斑。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找到症結,方可施策。2021年,六安實作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9.7%,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居全省第三。這些逆襲資料的背後,依靠的是一系列發展戰略的有效支撐。

“實作趕超發展目标,關鍵靠工業、希望在工業。”圍繞這個出發點,全市上下堅持“投資為綱、項目為王,産業投資是綱中之綱、産業項目是王中之王”的理念,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發展第一戰場,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引擎,推深“精重促”行動。

2021年,全市上下大力開展“雙招雙引”。組建了電子資訊、新材料、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有機食品與生物醫藥、數字創意與現代服務業“5+1”産業鍊推進組。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58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80個。

為了親商、安商,更是采取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安徽雅迪機車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作為雅迪在華東地區配置的最大機車生産基地,這個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得到了當地園區的全程幫辦服務。“在整個廠房的選址、廠房的建設、還有我們人員的招工,都給了我們很大支援。”現在每1分鐘,就有一台電動機車從這裡下線。“我們一期投入在15個億,二期還要再投入近8個億。”

2021年,全市上下深入開展“精重促”行動,建立“管行業必須管投資”機制,開展億元以上項目提級排程,531個納入省排程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10.6億元。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攝影:洪登北

此外,全市上下還深入實施重點工業項目“積樹成林”和規模工業企業“老樹育新幹”工程。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企業上市“雁陣計劃”。

千方百計,百計千方,目的隻為做大工業骨架,做強工業骨骼。

『内練“一口氣”』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綠色振興,趕超發展,關鍵在人。如何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凝聚全市上下發展的“一口氣”,六安以“刀刃向内”的決心和“敢同自己過不去”的态度,橫向對比與先進找差距,縱向對比向曆史找動能,先後開展了兩次幹部群衆發展思想大讨論。

★對标江浙滬廬 比先進找差距

2021年決策雜志發表的一篇題為《江蘇、浙江的幹部是如何突破正常的?》文章,在六安廣大幹部群衆中引發熱議,主流媒體更是廣泛開展了《對标長三角,改革進行時》的思想大讨論。

“相比滬蘇浙,我覺得我們最缺少的是‘高标準’和‘創新理念’,這也是我們過去落後的原因和今後趕超的目标。”

“沒有辦法想辦法,沒有方案出方案,把應該辦又‘行不通’的事變成‘行得通’。”

“要堅決擯棄‘自我良好’的錯覺,敢把自己放在全省、全國中去比拼,去排位。”

……

通過思想大讨論,長三角地區的開放思維和先進理念,已經在六安幹部的腦海裡紮下了根,成為日常工作中自覺參照的坐标。

與此同時,六安還常态化組織幹部到滬蘇浙與合肥跟班學習、拜師學藝,并要求各級幹部在交流學習中,将所見所聞轉化成自身的作業題,讓心得體會成為工作中的“破難之法”,形成調研報告41篇,将梳理出的問題納入改革清單。目前,對标滬蘇浙25項改革任務目前已落地見效,與上海松江建立了實體化合作平台和溝通機制,着力推進7+X事項,積極支援各縣區與滬蘇浙開展園區結對共建。

★汲取曆史營養 增強文化自信

2021年10月30日,市委書記葉露中在《五六十年代的六安幹部是如何幹工作的——弘揚淠史杭精神,做新時代的奮鬥者》一文上批示:淠史杭精神蘊含着奮鬥有我的敬業精神、奮勇争先的事業追求、奮發圖強的幹事熱情、奮不顧身的責任擔當,昭示我們,隻要敢想敢拼,勇于跟自己過不去,就可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就可以創造人間奇迹。我們今天要幹成綠色振興趕超發展大業,讓六安再度雄起、再上前頭,就要傳承弘揚這種精神。唯如此,才無愧于先輩。并要求在各縣區和市直部門積極開展學習讨論。

“不管時代怎麼發展,社會怎麼進步,老一輩身上的忠誠信念和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不能丢。”

“靠實幹立身,撲下身子當好‘戰鬥員’,做到幹一件成一件,做一樁成一樁。”

“讓‘在狀态’成為常态,讓站起來成為躺平後該有的姿态,這是淠史杭精神給我的深刻啟發。”

通過大讨論,讓更多幹部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别山精神”和“淠史杭精神”的實質與内涵,了解六安先輩們的“進步”一面,和這座城市的“進步”傳統,進而樹立文化自信與曆史自信,以不負先輩、責任在我的使命感,在新時代追求更大的進步!

标準擡高就能看出問題,标準降低了就不是問題。通過與先進比,與曆史比,其目的是為了樹立高标準,拉升工作标杆。

2022年,六安最新釋出了“賽馬”計劃,圍繞擴投資、增動能,面向全市8個縣區政府(管委會)開展月度監測、季度小考、半年會考、年度大考,對年度考評前三名,頒發“年度奔馬旗”,以“出活”論英雄,在“賽馬”中“找馬”,真正讓幹了的與沒幹的不一樣。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2022年新年伊始,六安市委在鞏固黨史學習教育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内開展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專題學習教育。進一步強化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和群衆觀念,切實辦好群衆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改變幹部工作作風。同時,在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開展“‘五問’六安—奮勇争先大讨論”活動。一問狀态怎麼提?二問标杆怎麼立?三問勁頭怎麼鼓?四問本領怎麼強?五問作風怎麼實?直面總量偏下、人均靠後的“六安之痛”,聚焦速度、位次、獎項,進一步提振全市黨員幹部精神狀态。

六安:進步之城,新進步

勇挂雲帆濟滄海

禦風破浪會有時

十三五的六安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推動六安發展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

十四五的藍圖已經繪就

志存高遠的六安人民

胸懷“兩個大局”

心系“國之大者”

以“不負曆史、不負人民”的使命感

堅定“接續奮鬥,再上前頭”的雄起決心

撸起袖子,甩開膀子

奮力奔跑趕超路

努力實作新時代六安各項工作的

更大“進步”!

來源|六安廣電融媒體

責編/張磊 校對/ 程晨 審稿 /王偉 核發 / 查琦 吳炜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