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些皮膚病變,就有可能發現一個人是否有糖尿病。你相信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
對于糖尿病,我們都知道是非常讨厭的慢性病。一方面這個病開始沒有太大的不舒服,能吃能喝,精神狀态特别好,是以很難早期發現;另一方面這個病不能根治,随着時間的推移,會損害我們的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甚至出現尿毒症、冠心病、中風等等。
而且一旦發現患有糖尿病,就基本上處于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态。讓人好生煩惱,防不勝防。
曾經在我大學畢業不久,我的一個老年鄰居,脖子後面反複毛囊炎發作,遷延不愈。當時我動員他來我們醫院化驗血糖。因為那時候條件普遍較差,這個鄰居說,隻不過是皮膚病變而已,自己的身體很好,沒有必要花一些冤枉錢。
後來拖了半年,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到醫院檢查。果然是糖尿病。通過積極治療糖尿病,毛囊炎才逐漸恢複。
許多人,包括一些醫生,往往關注比較多的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等等。因為這些并發症可能導緻病人的殘疾甚至危及生命。是以大家都非常重視。而比較少關注糖尿病皮膚的改變。
其實,糖尿病的皮膚病變,也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症之一,不光是病變皮膚範圍廣,種類多。并且能夠發生在糖尿病病程的各個時期。
曆來,以皮膚病變為首發表現的糖尿病病人不在少數。其中最常見的有皮膚感染、瘙癢症、濕疹等。是以,我們在讀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如一個病人反複出現的皮膚病變,一定要對病人檢測血糖,需要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引起糖尿病皮膚病變的原因比較多。大緻可見于以下情況:微血管障礙所緻的皮膚病變、神經損害所緻的皮膚病變、代謝障礙所緻的皮膚病變、皮膚感染、甚至有些降糖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皮膚病變。
糖尿病皮膚病變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
比如皮膚瘙癢。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皮膚瘙癢症狀的占1/5。這種瘙癢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女性患者還會出現頑固性的外陰瘙癢,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和工作。
比如皮膚感染。大約有1/3的糖尿病病人,會并發不同程度的皮膚感染。常有疖腫、毛囊炎、膿疱病和癰等等。同時容易發生皮膚真菌感染,出現手癬、體癬等等。糖尿病病人發生皮膚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病人的血糖及皮膚組織的糖原含量升高,比較适合細菌、真菌的生長。
比如糖尿病性大泡。是一種發生于病人手腳處的水泡。往往突然發生,大小不等,泡壁薄,泡内是澄清的液體。一般經過數周可以自愈且無瘢痕;還有一種糖尿病大泡愈合後,在皮膚上遺留有色素沉着和輕度萎縮。糖尿病大泡往往反複出現,沒有瘙癢、疼痛等表現。
比如糖尿病的疹性黃瘤,在患者的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膚上,好發于伸面。出現從米粒到黃豆粒大小的黃色丘疹或小結節,表面有光澤,一般沒有瘙癢等自覺症狀。
還有糖尿病性皮疹和糖尿病引起的皮膚感覺異常,皮膚麻木、針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特别是病人的足部更容易發生感覺異常。
比如糖尿病足,是由于血管并發症以及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病變所引起的,逐漸出現皮膚病變。再加上皮膚幹燥和痛覺減退,皮膚容易開裂,發生蜂窩織炎或者深部組織感染,病變開始在趾尖及跖部出現水泡,同時足部出現疼痛,感覺過敏及感覺異常。以後可出現麻痹,甚至感覺喪失。嚴重時,最終需要截肢治療。
比如糖尿病性出汗異常症,往往是下肢出汗減少或者是無汗,而面部出汗增多,病人一嚼東西,數秒鐘之内,在頸上神經節分布區出汗。
還有蠟狀皮膚和關節僵直,環狀肉芽腫,糖尿病的硬皮病,黃皮膚等等。
還有降糖藥物,比如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局部出現皮膚紅腫、結節等。也有引起全身荨麻疹等表現。還有磺脲類降糖藥物,可能引起皮膚泛發性紅斑等。确診為過敏後應改用其他降糖藥,皮膚症狀一般可以恢複正常。
其實,所有的糖尿病皮膚病變,隻要是在糖尿病早期積極控制血糖,使血糖持續穩定在正常範圍,皮膚病變會逐漸恢複的。
這是我的一個病人-糖尿病皮膚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