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久以來,王祥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古代孝子的典型,他那“卧冰求鯉”的故事,也一直是“二十四孝”中極具代表性的故事。雖然時至今

作者:江南蓮兒

長久以來,王祥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古代孝子的典型,他那“卧冰求鯉”的故事,也一直是“二十四孝”中極具代表性的故事。雖然時至今日,不少人對于王祥孝的行為和方式有些意見,認為他過分走極端,但不管怎麼說,“百善孝為先”,這個孝子王祥還是值得我們來認識一下。

首先應該說明的是,許多人都認為在東西方古典文學中,“後母”總是一個極其可惡可恨的角色,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來迫害善良忠厚的主人翁。王祥的故事,剛好也是這樣的模式。

王祥是晉朝時琅琊臨沂人,在他還非常年幼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父親王融另娶朱氏為妻,朱氏便成了王祥的後母。

朱氏對王祥處處看不順眼。坦白說,除了王祥不是朱氏自己親生的這一點之外,或許也有現實因素在作祟——在資源有限,生活不易的情況之下,朱氏往往一心隻想保障自己的親生兒子,基于利益沖突,自然總覺得王祥是一個多餘的孩子,總想着如果沒有王祥,那該有多好。

于是,朱氏便想盡辦法找王祥的麻煩,想強加一些罪狀在王祥的身上。譬如說,在天寒地凍的冬天,她突發奇想非要吃鯉魚不可,逼得王祥隻好打着赤膊跑去卧冰,結果居然沒死,還非常神奇地靠着那一點點微弱的體溫,化開了厚厚的冰層,緊接着兩條大鯉魚還自動從冰窟窿裡跳出來,好讓王祥回去交差。這個“卧冰求鯉”的故事,大概是王祥身上一段最有名的故事。

《世說新語·德行篇》中也記載了兩段有關王祥是如何謹慎侍奉後母朱氏的故事。

王祥家有一棵李子樹,結的李子非常好吃,朱氏很喜歡吃,便常常叫王祥去看守樹,别讓鳥兒或附近的孩子偷吃了。有一天,王祥正在看守樹的時候,忽然刮風下雨,王祥大驚,深恐在這一陣風雨過後,樹上的李子不知道會掉下多少,那可怎麼辦呢?

想着想着,王祥忍不住抱着李子樹,不斷傷心地哭泣。

(不知道王祥是不是也想到萬一李子樹上的李子被狂風暴雨吹落太多,自己又會遭到後母的責怪?)

王祥的心裡大概經常充滿着焦慮(或許還有恐懼),因為不管他侍奉後母朱氏是多麼的盡心,似乎總是得不到後母的喜愛,後母似乎總是巴不得能除掉他。

王祥會有這種感覺,絕不是他神經過敏。有一天,後母真的狠下心來采取行動了!這天深夜,朱氏竟然拿了一把刀子,摸黑來到王祥睡覺的地方砍他!

幸好王祥命大,剛巧起身出去上廁所,等他回來之後,發現自己的被子被刀砍了,不用多想,一定是後母幹的。他知道後母一直是恨透了自己。

如果你是王祥,你會怎麼做呢?去向父親哭訴?向官府告狀?或幹脆逃亡?

王祥都沒有。王祥所采取的行動恐怕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想到的,但也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大概是覺悟到不管自己怎麼做,恐怕都不可能赢得後母的歡心,既然後母要他死,看來隻有他死了,才能讓後母高興一些。這麼想過之後,王祥平靜地來到後母的面前請死。他可能還覺得,方才讓後母一刀砍了個空,實在是自己不好,自己不該在半夜出去上廁所,應該乖乖躺在被窩裡讓後母來砍的。也或許王祥是覺得,既然後母今晚都能拿刀來砍他,知道砍空之後一定一肚子氣,不知道什麼時候肯定還會再來砍第二次、第三次……反正事情已經惡化到這種程度,看來他是活不了了。

然而,王祥“請死”的這個舉動,卻引發了戲劇性的變化——後母朱氏終于有所感悟,從此便像疼愛自己兒子一樣疼愛王祥。

長久以來,王祥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古代孝子的典型,他那“卧冰求鯉”的故事,也一直是“二十四孝”中極具代表性的故事。雖然時至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