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真的是太帥了。
谷愛淩奪冠了!!!
預料之内,又是意料之外。
之前看報道說,這個項目的選手都很厲害;還有報道說這不是她的主項。她如果能夠奪冠當然高興,不能拿金牌也沒啥,才18歲,路長着呢。
果然是我們不敢想。沒有她做不到的。
有人貼了一張圖,有部落客為了降低期待值分析了谷愛淩的對手有多麼強勁,谷愛淩還去評論了:你是對我沒有信心嗎?
光是這份灑脫的自信,就已經超過大多數人。
她大概是全中國父母心目中那個“别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高分進了斯坦福;愛好廣泛,時尚、運動、藝術無所不能;會說話,格局大,都不好意思挑剔她不愛疊被子了。
更讓人羨慕的是她和母親谷燕之間那種親密無間、互相信任的關系。
她在十多歲接受采訪時曾說,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還略帶歉意地說:對不起了别的媽,但我的媽比你好。
沒有谷愛淩這麼完美的女兒,可能是因為我們……做不到谷燕這麼好的媽媽。
仔細看了看,谷愛淩其實是媽媽的超級翻版——她有一個優秀的媽媽,而且她還實作了對媽媽的超越。
這就太熱血了。
媽媽是學霸。
谷愛淩也是。
媽媽谷燕也是學霸,先北大後斯坦福,在華爾街工作,她并不是傳統意義中“犧牲了自己的一切為了女兒”的那種母親。
相反,自己的人生非常精彩。
媽媽是滑雪愛好者。
女兒成了滑雪界的明日之星。
谷燕在北大時就是滑雪好手,在谷愛淩出生之後她還在當滑雪教練。
谷愛淩耳濡目染,從兩三歲就開始滑雪,到9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全美名聲大噪的小選手。
媽媽接受采訪時曾經說,對女兒最重要的是影響,給她創造一種氛圍。她還表示,如果自己打高爾夫,可能谷愛淩也會喜歡打高爾夫。
媽媽鼓勵她多嘗試:嘗試一下總是沒錯吧?
谷愛淩曾說,媽媽一直鼓勵自己多嘗試,因為嘗試之後發現不喜歡沒關系,萬一喜歡的話,就是賺到了。
如今去看,谷愛淩的興趣愛好特别廣泛,而且都做得有模有樣,跟媽媽的這種理念分不開。
谷愛淩可不僅僅是滑雪好,跑步、鋼琴、騎馬、遊泳什麼都拿得起放得下,是個非常出色的運動女孩。
而我們周圍的大多數媽媽不太喜歡孩子嘗試太多,怕孩子“沒定性”;也或者嘗試的東西“沒用”,而希望盡量能夠學習有用的東西——最後興趣成了任務,樂趣也就大打折扣。
媽媽能堅持。
女兒也很堅韌。
谷愛淩說,媽媽每個周末開車8個小時,送她去滑雪。
相關報道中寫道,那是在谷愛淩加入了美國太浩湖滑雪隊之後,因為滑雪場距離比較遠,每個周末媽媽都要開車載她去。
小時候她在後座睡覺,長大了就坐在後面寫作業。
媽媽的這種堅持,在谷愛淩這裡也得到了完美的遺傳。她練習滑雪非常刻苦,從來不浪費一點時間;曾經有在高燒急救之後,又馬上去比賽的經曆。
還有一個小視訊片段,谷愛淩在一次摔倒後短暫性失憶,想不起任何事情,她問媽媽“我們來中國幹什麼”。
每一份成績,都是由努力和汗水換來的,尤其是在競技體育,天賦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堅持和努力,根本不可能有好的成績。
對于一件熱愛的事情,這種堅持的精神是感人的,它沒有那麼苦大仇深、含辛茹苦,但是卻能夠激發孩子發自内心想要堅持做好的決心。
有許多父母對于孩子在興趣愛好這件事上的三心二意倍感失望,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父母先放棄了,從内心到精神的放棄,孩子也就放棄了。
媽媽尊重女兒。
女兒也了解和懂得别人。
今天看了很多關于谷愛淩的訪談,她渾身洋溢的自信氣質真是太迷人了。她說話充滿了自信,但同時也很支援、了解其他的選手。
媽媽非常支援她,同時也非常尊重她。
包括決賽的驚天第三跳,難度突然加大也是谷愛淩自己的決定——第二跳結束後,她曾經跟媽媽通電話,媽媽說希望她跳個難度不是那麼高的,拿到銀牌。但谷愛淩的反應是“不”,後來媽媽說“那是你的選擇……希望你能享受比賽”。
她調高了難度,最終拿到了金牌。
連外婆,都是誇人高手。谷愛淩說,從小到大外婆就說“我們愛淩是最棒的”。
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的進步,真的很重要。
家庭托舉。
物質條件當然很重要。
谷愛淩的父母都畢業于名校,家境優渥,她玩得很多東西,的确不是普通孩子一下子就能擁有的。
不得不承認,家庭的物質基礎足夠而且父母素質高的話,孩子會被培養得更好。
僅僅有錢,遠遠不夠。不學無術的富二代比比皆是。
但現在也真的能看到很多出身優渥的優秀二代們。孩子基因好,出身好,從小接受耳濡目染肯努力的話,簡直沒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他們更自信,更堅韌,有更開闊的眼光,更大的格局。
一個在愛和自由的空間裡長大的孩子,這就是谷愛淩啊。
起點那麼高的人都那麼努力了,我們還有借口躺平嗎?
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