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男足的錢都給女足,會怎麼樣?

作者:請辯思哲
把男足的錢都給女足,會怎麼樣?

文:蔡壘磊

前幾天的男足,輸了越南;前幾天的女足,赢了日本。

中國男足指的已經不單是一個從事體育運動的團隊,而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符号——當大家說到什麼很爛的時候,會拉出男足遛一遛;當大家想要在段子裡加點耳熟能詳的嘲諷的時候,會拉出男足作為材料;當大家試圖同仇敵忾的時候,也會拉出男足做個靶子。

男足給人們提供了足夠的反面素材,相對應的,女足的成績就顯得格外紮眼。

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有不少網友呼籲男足就地解散,或者把男足的錢都給女足。

當然這樣的口号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援,那我們就來看看,如果我們就是通過民意的集體投票,把男足的錢都給女足,會怎麼樣?

要有能力決策這件事,首先要知道相關背景。

1.足協靠着男足的聯賽掙大錢。

2.女足不掙錢。

3.足協拿男足掙的錢補貼女足和其他不掙錢的項目。

4.沒人願意搞女足,是足協強制俱樂部如果你想搞男足,就必須搭配成立一隊女足。

5.就算是男足,俱樂部也虧錢,但俱樂部的金主爸爸們大都有“高客單價”的掙錢主業,他們利用男足的曝光給自己的主業引流,以此補貼虧錢的足球項目和給足協交錢——俱樂部的虧損相當于他們投放廣告位的成本。

如果你知道了這些事,你就知道如果真的要提升女足的待遇,靠的不是拿走男足的錢,而是隻有兩條路:

1.讓男足賺更多的錢,讓更多有高客單價主業的企業來冠名、贊助中超聯賽,舉個簡單的例子,加密貨币交易所,就像它們對NBA最熱門的球隊們所做的一樣。雖然這條路不可能,在大陸已經被堵死了,但高客單價不隻有加密貨币領域,道理是一樣的。

2.讓女足變得更好看,有更多玩法,讓更多人愛看女足。

女足的收入遠不如男足,是由于女足沒人看,女足無法自給自足養活自己,不是誰心地不善良,或者重男輕女之類的。

在更激烈的競技運動中,女子項目天生就是劣勢,女籃也是如此,因為不夠刺激。就連短跑,你認識博爾特、認識蓋伊、認識鮑威爾,認識女子冠軍嗎?如果換一個運動,就像跳水,你就不會隻看男子了對不對?因為那是技巧占主導的運動。

是以女足姑娘們收入的劣勢,是運動項目本身帶來的,全世界所有的女足都差不多,如果橫向對比,我們女足姑娘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隻是不要跟男足去對比,老實說,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項目,盡管它們都叫“足球”。你不會拿劉翔跟姚明比工資和獎金不是麼?

如果還想繼續提升女足的待遇,就隻有以上兩個方式,要麼就是把女足運動徹底娛樂化,有更多玩法讓大家參與其中,讓大家找到更多看女足的樂趣。

要麼就是讓男足為足協賺更多錢,足協把大兒子掙來的錢多配置設定一點給二兒子、三兒子……總歸都是自己的骨肉。

但唯一不可能的就是把男足的錢都給女足,沒了男足,足協差不多也可以解散了,女足姑娘們在大家的“善心”下終于喝上了西北風。

當然大家還會說“政府補貼”,這就是真正的“慷他人之慨”。

政府的錢從哪裡來?政府幾乎不具備造血功能,政府的錢都是大家的,也是有限的。今天女足拿了好成績,挖走一塊,明天小朋友看不起罕見病很可憐,稀缺藥要納入醫保……你回頭看看自家的錢是不是可以用在所有的地方?

一切都是取舍,就像我們的新冠管控措施,是很成功,但代價呢?你沒看見。或者你很難将另一些不好的事情跟我們的其他成功聯系起來,你不會覺得這裡的成功會導緻那裡的失敗,或者那裡的失敗是被哪裡的成功吸走了血。

女子足球必須要更商業化、娛樂化,必須要自己有造血功能,才能更永久地提升待遇。如果還是要讓體制發揮作用,那就讓男足作為銷售部去賺更多的錢。可以嘲諷,但不要真的打壓,他們是掙錢的人,理應拿到更多提成,但公司有錢了,行政部至少也能提點工資不是麼?

(完)

蔡壘磊:著有暢銷書《上行》、《認知突圍》、《愛情的邏輯》,2017亞馬遜年度新銳作家、中信最受歡迎作者,2020年當當影響力作家,高智商協會勝寒、門薩會員,首發于公衆号“請辯”(luojiying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