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樊曉敏:鳳凰涅槃記

作者:環球國際大視野

鳳凰涅槃記

作者:樊曉敏

鳳凰,亦作“鳳皇”,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齊飛,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象征着吉祥和諧。

多年的貧困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它究竟是怎樣實作鳳凰涅槃的?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知名鄉村旅遊示範村的錦繡“鳳凰”。

在距離泾川縣城3.5 公裡的泾河北岸,有一個依山傍水,形似鳳凰展翅的小山村,它叫鳳凰村。如今,它有三個重要的桂冠:甘肅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

這裡曾經是貧困落後的象征。在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時期,靠山挖土開院,種莊稼一年忙到頭,靠天吃飯,在這裡已成常态。雖然這裡和縣城隔河相望,但是貧窮的影子卻如影相随,多少年過去,老百姓僅解決了溫飽,口袋裡沒有錢,僅靠手裡的一點餘糧生活。日子沒有盼頭,人口負增長,各種因素一直困擾着這裡的發展。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流不完的汗,出不完的力,一年到頭還是擺脫不了貧困。這裡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距離慶陽機場50 公裡、鹹陽國際機場220 公裡;距離福銀高速泾川東2 公裡,距離縣城中心城區3.5 公裡;去馳名隴上、水滑洗凝脂的溫泉飯店,驅車僅需2 分鐘。但是,這樣的區位優勢并沒有為這個地方帶來經濟價值。

泾川縣城關鎮鳳凰村,因一個美好傳說而得名。相傳,九天玄女在天宮失職誤事,觸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免去職務,王母娘娘讓她下界凡胎,經受磨難。九天玄女降生在長武縣馬賽鄉東升村一戶薛姓農民家中,薛家生下的女孩滿頭癞瘡,人們都叫她“豆渣秃子”。父母卻對她疼愛有加,給她起了個小名叫桂英。桂英3 歲時,母親去世,7 歲時,父親離世,和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嫂嫂看不起她,經常折磨她,讓她整天在山上放羊、撚毛線。回到家,僅讓她吃點剩菜和剩飯,晚上讓她通宵磨面。

樊曉敏:鳳凰涅槃記

魅力鳳凰村(李延福 攝) ▲

薛桂英一邊放羊一邊撚毛線,天長日久,撚了很多毛線。在她13 歲那年,一天深夜,嫂嫂起床小解,看見桂英的房子裡還有亮光,偷偷從門縫裡一看,大吃一驚,薛桂英不是秃女子,頭發又黑又長,在她的身旁還放着一頂金冠, 上面鑲滿了珠寶,金光閃閃。這時,天将亮,桂英見天機已經洩露,隻好拖着平時撚好的毛線匆匆逃走。她把毛線的一頭拴在門栓上,一頭拉在手中。

第一天,薛桂英走到脫家溝,在一個水泉邊脫掉秃痂假冠,梳洗長發,稍作休息後繼續趕路。從那以後,脫家溝的這眼泉水一直有白色的沫狀物質流出。

樊曉敏:鳳凰涅槃記

魅力鳳凰(李延福 攝) ▲

第二天,薛桂英來到泾川縣泾明鄉紫荊村,坐在山邊, 環顧四野一片蒼茫,她思念父母及家人,淚流滿面。剪了指甲,鮮血流不止,染紅了一串串紫荊花朵。從此,紫荊坡山頭上開出的紫荊花變成了紅色,而其他地方的卻是紫色的。據說,這一朵朵盛開的紫荊花就是薛桂英的鮮血染紅的。

紫荊山有個大佛殿,薛桂英想在佛殿住宿一晚,老廟倌說她是個女身不友善,讓她趕緊走。她借着朦胧的夜色一步一步往前挪動腳步,在村口遇見一位老媽媽,她好心收留薛桂英住了一晚。薛桂英連連磕頭,感謝這家二老的良善之心,認下了紫荊坡的第二個娘家。

第三天,她過了泾河,在蘇家河青龍山下的一塊石頭上休息一會兒。之後,沿着泾河岸邊的大路繼續向西走,走到羅漢洞鄉一個村子,梳理了被風吹亂的頭發,留下了挽頭坪的地名。

正午時分,薛桂英走到蔣家村,見蔣家李姓地主在場地上碾麥子,一個夥計圍着碌碡轉。她感到口渴難耐,便向碾場的主家讨水喝,主家看見讨飯的,氣不打一處來,呵斥道:“沒看見人正忙着嗎?哪有水給你喝,你這秃痂頭爛眼邊的叫花子,快走開。”薛桂英聽到他這樣侮辱自己,便怄氣怒道:“你看不起我秃女,你今天的糧食能打八擔八,東方有雨要刮走你三擔三。”薛桂英走後,霎時東方烏雲滾滾,電閃雷鳴,暴風驟雨,麥子被雨水沖走了不少。

暴雨過後,她走到鳳凰山溝口,又見一位老媽媽正在收拾麥子,她幫忙把場地裡的麥粒堆起來,讨來了一碗涼水,喝過之後有了精神。當晚,薛桂英隻好在蔣家的一孔爛窯裡歇身,“一個窯洞三丈三,九天聖母把身安”。她在該窯洞中坐化成仙。群眾把她安葬在鳳凰山上,并修建了九天聖母大殿。

從此,九天聖母成為陝甘一帶美名廣傳的一位女神, 人們在她成仙前的長武縣馬賽鄉脫家溝(位址不詳)、泾明鄉紫荊村、蘇家河村、羅漢洞鄉挽頭坪村都修建了九天聖母廟。九天聖母神通廣大,可行雲施雨,保佑群眾安康,多生善養。

該廟觀始建于唐朝,曆經宋、元、明、清、民國等曆代重建和擴建,形成了文化積澱深厚、名揚隴東的千年名觀。鬥轉星移,歲月悠悠,曆經滄桑的建築群由于曆史原因加上年久失修,部分廟宇牆體破損、油漆脫落,保護很不到位。鳳凰村村民多方籌措資金、投工投勞,将古建築進行了修繕,并修建了上山道路,便于遊客上下山。

鳳凰山主神為九天聖母,山門以内為祭祀廣場,九天聖母大殿位居其中。聖母大殿之後為瑤池金母大殿,兩座大殿金碧輝煌,還有兩層樓高的觀音大士殿,及育嬰宮、送子娘娘廟,古樸典雅,神像端莊,常年香火不斷。

曆代,每年古七月七日廟會,四方信衆絡繹不絕,上山朝拜金母、聖母,求平安、遊山玩水,長武縣馬寨鄉九天聖母娘家來的親戚也很多。鳳凰山古建築群曆史悠久、傳說衆多,是隴東最主要的佛教、道教人文景觀。

還有人說,當年周武王和姜子牙出兵伐纣,是萬民之福、正義之舉,鳳鳴岐山的鳳凰,就是從泾川鳳凰村飛出去的,因為這裡離陝西寶雞市岐山縣不是很遠,這裡以前曾經水草豐茂,也是農耕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有人說,村子地貌像鳳凰,是吉祥之地;有人說,是王母娘娘賜名,寓意山窩窩飛出金鳳凰。鳳凰村山地面積大、産業底子薄、外出人口多、基礎條件差,屬泾汭河面山特困片帶貧困村之一。全村共有6 個村民小組199 戶806 人,其中貧困人口86 戶328 人。2015 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還處在貧困線以下,全村行政總面積6757.1 畝,耕地面積448.5 畝,林地面積2692.8 畝;2014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6 戶326 人,貧困發生率40.8%。

說起鳳凰村的變化,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鳳凰村鳳凰涅槃的根源。縣鎮兩級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正确決策,他們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按照全省“十大綠色朝陽産業”發展計劃,堅持在農村“三變”改革中尋找出路。談起這一點,現年58 歲的鳳凰村原黨支部書記、現核桃油用牡丹協會會長蔣明德,頗有感慨地說:“我當了一輩子村幹部,老覺得有很多的資源,但就是幹不出個門道,現在一下就明白了。”

要發展,就要吃透家底。城關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用一周時間,集中精力對鳳凰村的資源進行了實地調查,這一調查,他們驚奇地發現,這裡有着得天獨厚的資源。他們發現,鳳凰村離縣城近,發展旅遊應該是首選。這裡平均海拔1080 米,屬溫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553 毫米,平均氣溫10℃。鳳凰村氣候溫和,風景優美,是縣城的後花園, 更是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的避暑勝地。

一年多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産,借助縱深15 公裡、生态資源富集的鳳凰溝流域,利用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産,多方宣傳與南北石窟一脈相承的倒吊塔石窟,積極保護薛舉點将台遺址。老百姓口口相傳的“鳳凰傳說”在教化村民、向善互助方面作用獨特,村子裡的鳳凰古廟曆史悠久。這些人文遺産,已成為遊客最喜歡的去處。利用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推出了圖案樸實、繡工精美的手工繡品;儲存了木藝、鐵藝、手工編織等生産農具和生活用品;排演了鳳凰皮影,利用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整理編纂鳳凰村老地下黨員生平事迹,建成紅色主題文化廣場,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紅色主題文化教育,被後人逐漸遺忘的“紅村子”再次充滿了正能量和精氣神。

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旅遊,開發利用好這些資源,變資源優勢為開發優勢。說幹就幹, 他們立即聘請了國内高資質的鄉村旅遊規劃公司,實地丈量調研,按照高起點定位、低起點運作,很快拿出來了規劃設計方案。公開向老百姓和社會各界征求意見,不斷完善改進,使方案具有高瞻性、操作性、可行性。

思路定好了,關鍵看行動。

要搞旅遊,重要的是如何盤活僅有的土地,如何讓老百姓也參與進來,做旅遊的投資者、受益者和管理者。制約問題的瓶頸,除了資金,主要是機制。為此,他們做的第一步,就是探索扶貧機制,徹底激活脫貧攻堅“一池水”。

樊曉敏:鳳凰涅槃記

經過實地調研,多次召開群衆大會和村“兩委”班子會議,緊密結合村情實際,充分尊重群衆意願,推動農戶與市場主體聯産聯業、聯股聯心,招商引進甘肅錦繡鳳凰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深入推進“三變”改革旅遊扶貧機制,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泾川縣泾秀旅遊服務專業合作社為橋梁紐帶,整合村集體和群衆的山、水、田、林、路、窯洞、民俗文化、曆史遺迹、民間技藝等資源,量化折股變為資産入股公司, 吸納閑置和富餘資金變成股金入股,讓農民變成股東。經村集體、合作社、旅遊公司、農戶代表四方協商,按照“無物不股、無事不股、無人不股”的原則,設定集體資源股、專項資金扶貧股、承包土地經營股、民俗文化股、勞動技能股等12 個股種,采取固定分紅和盈利性分紅的方式,確定村集體和農戶利益不受損。群衆依靠“三變”,可以跟着企業做生意, 15 名群衆在景區内辦起了小店鋪;可以給企業打工,53 名本村群衆在景區内搞園藝、管裝置、當保安、做保潔等,每人每年可領到崗位工資2 萬元左右;可以在企業分紅,農戶按照各自的入股情況,年底分得紅利。2017 年合作社分紅25.89 萬元,其中村集體分紅5 萬元,農戶分紅20.89 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400 元。把群衆真正變成了坐在家裡收租金、盯着賬本收股金、企業務工掙薪金的“三金農民”。

在駐村幹部和村組幹部帶動下,群衆轉變了觀念、鼓起了幹勁。鳳凰村域生态良好,環境優美,地形獨特,氣候 适宜,野生動物栖息安逸、鄉土樹種種類繁多;鳳凰溝小流域縱深約15 公裡,水源水量充足,泉水甘甜可口,水生生物豐富,野生魚類肥美,溝道峭壁奇峻,古樹葳蕤叢生。溪 水潺潺、鳥語花香,鳳凰谷中大氣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高達2000 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利用這些條件, 吸引縣城居民來村子裡,形成了親近自然生态遊。老祖宗留下了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産。鳳凰溝遺存北魏倒吊塔石窟, 與南北石窟一脈相承,儲存完好,風格用途極具特色,對研 究佛教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鳳凰村晁家坪北面有薛舉點将台(圻墌城)遺址,屬曆史遺迹保護區,曆經滄桑,鑒 證史實,雖已是殘垣斷壁,但對研究薛舉政權和唐初第一戰——淺水塬之戰具有舉足輕重的曆史價值。鳳凰傳說教化鄉民、感人至深;鳳凰古廟曆史悠久,香火鼎盛,七夕盛會遊客歡聚;鳳凰圖騰凝聚鳳凰精神一一旅遊扶貧、浴火重生。老百姓創造了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鳳凰農民刺繡技藝傳承悠久,繡品圖案樸實,色彩搭配鮮豔,繡工精湛細 膩,具有鮮明的隴東民俗特色;木藝、鐵藝、手工編織等生産農具、生活用品自給自足。鳳凰皮影——老腔秦韻是民族的瑰寶,“一口叙盡千古事,雙手操縱百萬兵”,為鳳凰人民農閑娛樂增添了樂趣。老年人在這裡給年輕人講傳統、講孝道,年輕人在這裡跟着老年人學曆史、練嗓子,特别是 城裡的孩子更是大飽眼福,很好地帶動了親子遊。老前輩傳承了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整理編纂鳳凰村蔣明錄、蔣世才等老地下黨員的生平事迹,探究弘揚老革命、老黨員革命精神,深入開展紅色主題文化教育,建成紅色主題文化廣場,加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将被後人逐漸遺忘的“紅村子”重新展現,教育後輩兒孫,緬懷先輩先烈、牢記紅色傳統、弘揚革命精神。

第二步,就是千方百計多方栽植枝繁葉茂的“梧桐樹”。

他們的目光瞄準了昔日的土窯洞。黃土窯洞是過去

隴東民居的主要形式,冬暖夏涼,接地氣,40 多歲的人大都是從黃土窯洞走出來的,對黃土窯洞都很有感情。于是,他們修繕改造了群衆廢棄閑置的窯洞,變廢為寶,建成了窯洞書屋、鄉村記憶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農家樂,雖然看着“土氣”,但獨具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傳統村落本真風貌。這一舉動,像一把火,點燃了村民的精神殿堂。接着又将上輩老人傳下來的老農耕、老物件、老工藝等逐一陳列,将具有明清建築風格、建于民國時期的繡樓進行修繕,讓“老氣”的古風古韻成了遊客的最愛。鄉村旅遊的發展,讓外出務工青年紛紛返鄉,老年人、留守婦女不出家門就能掙到錢,一家團聚、其樂融融;村子裡到處是鮮花綠植,遊玩的、做生意的、走親戚的、談戀愛的,人一下子多起來,多少年沒見到的生氣再次出現。乘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東風”,鳳凰村裡,不僅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就連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供銷直銷、惠民金融等新事物也走進了村子,無線網絡實作了無密碼全覆寫。村子裡朝氣蓬勃,不僅讓老百姓再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鎮村幹部也有了極大成就感。

昔日的駐村上司、今日的鎮長脫玮說:“以前,人們怕談鳳凰,因為鳳凰村是落後的代名詞;現在,鳳凰已經成為城關鎮對外宣傳的名片。走在鳳凰村,我們能讀懂老百姓的期待;幹在鳳凰村,更能感受到肩上的責任。”

談到未來,年輕的新任鎮黨委書記李勇,滔滔不絕地說:“下一步,我們将積極争取項目扶持,持續擴大鄉村旅遊産業規模,大力實施‘錦繡鳳凰田園綜合體’二期項目工程,建立康養中心、商業街、遊客服務中心、博物館等景點,健全旅遊要素,補齊産業短闆,借助鄉村旅遊這一法寶, 把群衆牢牢地拴在産業鍊上,讓老百姓在旅遊扶貧中快速緻富,讓鳳凰村真正變成名副其實的‘金鳳凰’。”

相傳,鳳凰每500 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引申的寓意就是: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500 年,它就要背負着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練後,它們的軀體才能得以重生。

作者簡介:

樊曉敏,筆名笑龍,研究所學生學曆,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任泾川縣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兼任甘肅省僑聯文化藝術專委會特聘專家、平涼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西王母文藝》季刊主編。先後在《人民文學》《詩選刊》《飛天》《延河》《甘肅日報》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500 餘篇(首),曾獲首屆崆峒文藝獎、第四屆甘肅省黃河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責任編輯/盧旭,《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2021·11期)

國際世界語協會

樊曉敏:鳳凰涅槃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