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星深度 | 谷愛淩夢幻一跳背後的黑科技和一個城市的努力

作者:紅星新聞

2月8日,中國選手谷愛淩獲得北京冬奧會金牌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緻電,感謝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對谷愛淩成功奪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作出的重要貢獻,并專門指出谷愛淩最後緻勝的一跳就是在成都訓練的成果,是四川省、成都市精心保障的成果。

2月7日,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摘銀,創造曆史。他的成功,同樣有成都一份“助攻”。近兩年,為備戰冬奧,蘇翊鳴跟随國家隊多次長期來蓉集訓。為此,他甚至将學籍也從吉林一中轉到了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溫江校區。

中國體育健兒不斷重新整理曆史、取得好成績背後,成都,這座南方城市的名字,也屢屢被提及——為8支雪上項目國家隊長期提供集訓服務,備戰冬奧最後關頭為谷愛淩提供特訓。成都,俨然已是國家隊訓練的優選地,甚至是福地。

為什麼國家隊會“舍近求遠”,把諸多重要訓練安排在成都?答案就是,成都有全球最頂尖的旱雪滑雪場,運動員無論是練習高難度動作還是反季節訓練,都可以在這裡實作。昨晚,紅星新聞記者對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創始人尖鋒進行了專訪。他揭秘尖鋒旱雪場備受國家隊運動員青睐的原因,深度還原了成都旱雪高品質發展過程。

紅星深度 | 谷愛淩夢幻一跳背後的黑科技和一個城市的努力

此前谷愛淩訓練的專業滑雪大跳台 圖據受訪者

揭秘:國家隊海外訓練

發現旱雪毯是“成都造”

金針菇“走紅”,源于一次意外發現。

尖鋒旱雪滑雪場負責人張魏告訴記者,以前國家滑雪隊集訓,一般都會選擇在國外,如日本、美國、奧地利這些國家。結果有一次在國外拉練時,有隊員偶然發現訓練所在地旱雪場使用的旱雪毯,鋪墊物形似金針菇,質感接近真雪,能很好地提高訓練品質。這種場地也讓國家隊産生了極大興趣,結果一打聽,才知曉這種“金針菇旱雪毯”,竟然是成都一家工廠所生産。

很快,國家隊就與尖鋒方面取得聯系,為備戰北京冬奧會,希望今後能将集訓場地放在成都。為了保障國家隊訓練品質,2020年,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還修建了專業滑雪道——尖鋒旱雪大跳台“Big Air”。該滑雪道系針對冬奧會比賽項目訓練而建設,總高度43米,總長度112米,是目前中國最标準的旱雪訓練大跳台之一,在2020年6月建設完成,7月開始承接專業隊伍訓練,包括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8支滑雪國家隊,以及四川、北京、廣西、吉林、黑龍江等14支省級隊伍,都在這裡完成了反季節滑雪訓練。

記者了解到,由尖鋒生産的“金針菇旱雪毯”,擁有自主專利,具有高模拟性和安全性兩大特點。這種圓滑的“金針菇”表面在當滑雪者摔倒時,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滑雪者,避免擦傷、劃傷、割傷。除此之外,其減震吸壓、回彈能力出色,與真雪相似度很高。還能根據鋪墊物的分布疏密程度,調節滑雪難易度。而且其安裝、拆卸以及後期維護,都很友善。

這項技術的主要發明者,就是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創始人尖鋒。

今年将年滿62歲的尖鋒,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成都”,他在業内被稱為“旱雪先生”。“金針菇旱雪毯”暢銷海内外,打響成都冰雪品牌,與他多年來不懈努力分不開。憑着對滑雪運動的一腔熱愛,尖鋒一直緻力于成都冰雪運動推廣,讓更多人看到“南國雪景”的盛況。

尖鋒大學時學的美術專業,畢業後,愛折騰的他不願留校,在改革開放“下海”熱潮之際,他選擇了做生意。上世紀80年代,在掙得第一桶金後,尖鋒又“激流勇退”,跑到了英國留學。

在英國,尖鋒偶然發現了旱雪,他感到神奇萬分,沒想到夏天竟然也能“滑雪”。便動起了心思,想将旱雪概念引入國内。但滑雪畢竟是消費較高的運動,1992年,尖鋒回國後,發現當時國内發展旱雪的條件尚不成熟,他也隻能選擇繼續沉澱,等待時機。

在這期間,尖鋒研究發現,國外引進的這種像“刷子”一樣的旱雪毯,并不完美,還有很多缺陷。例如容易傷人、摩擦力太大、安裝不友善,他不斷對其進行改進。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尖鋒與其團隊經曆了10年研究,從全球1000多種塑膠中逐一試驗、逐一排除,最終標明一種自帶潤滑特性的工程塑膠(聚酯化合物),再經改性後成型,成為金針菇旱雪毯所使用材料。

一轉眼,時間來到2012年,國内滑雪運動已較為普及,旱雪概念也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這時,尖鋒研發出的金針菇旱雪毯也應時出世。“2012年,我們開始推廣金針菇旱雪毯,并計劃在成都建造金針菇旱雪毯專用雪場。”尖鋒介紹,2016年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開始修建,2017年正式投用。如今,尖鋒旱雪場一年接待滑雪愛好者近4萬人次,為超過5000名成都學生進行滑雪教育訓練。

目前,這種成都造“金針菇旱雪毯”已經出口10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乏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冰雪運動傳統強國。在國内,已有40多個滑雪場采用該旱雪毯。

紅星深度 | 谷愛淩夢幻一跳背後的黑科技和一個城市的努力

揭秘:谷愛淩為啥要在成都特訓?

黑科技助力,放心練習高難度動作

旱雪雖不是真雪,但它在進一步提升專業運動員水準上,卻起着巨大作用。“金針菇旱雪毯”的發明者、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創始人尖鋒,向記者道出了蘇翊鳴、谷愛淩等國家隊運動員為什麼喜歡在成都旱雪場進行訓練的原因。

“以前谷愛淩喜歡在美國鹽湖城一個旱雪場進行訓練,其實那個場地用的金針菇旱雪毯也是我們的,是以她現在更多會選擇在成都訓練。”尖鋒告訴記者,除了仿真度高、安全性高的金針菇旱雪毯,成都尖鋒旱雪場還有很多黑科技,比如“魔毯”(跳台傳送帶),跳台下的“麥稈式”氣墊。尤其是麥稈式氣墊,是谷愛淩這次奪金的重要“功臣”。尖鋒介紹,這種氣墊不同于傳統充氣氣墊,落下後就形成一個塌陷的“坑”,其更像是一條軟硬适中的“管道”,讓運動員在從跳台飛躍後落地感受更真實,也更安全。

尖鋒表示,谷愛淩在成都訓練時,做了很多平時不敢做的高難度動作,就是因為這個氣墊存在,讓她最大程度避免了受傷隐患,可以放開手腳去練習。

2月8日,谷愛淩以1620的高難度動作獲得優異成績,成功奪冠。1620這個動作之前沒有女性選手完成過,谷愛淩也表示:從來沒在雪上或者蹦床上做過1620,隻在腦子裡想過,就氣墊上練了兩天。

“谷愛淩這次在成都的5天特訓,她自己和教練團隊都非常滿意,可以說為奪金打下了堅實基礎。”尖鋒還告訴記者,此前帶隊來集訓的國家隊教練員,對金針菇旱雪毯也給出了高評價,認為幾乎沒有缺點,還放心在尖鋒旱雪場上安排進行了國家隊的隊内比賽。

在談到尖鋒旱雪場下一步擴建計劃時,尖鋒躊躇滿志,“我們要打造一個專業的高水準訓練基地,不僅可以服務國家隊訓練,也可以讓更多入門級滑雪者體驗到滑雪運動的快樂。”

據了解,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将于今年上半年啟動擴建工程,在現有中級、進階飛包道基礎上,再修建入門級、初級、次級跳台,同時完善更多功能,将其打造為成都冰雪運動一大名片。

紅星深度 | 谷愛淩夢幻一跳背後的黑科技和一個城市的努力

新都尖鋒旱雪場,滑雪愛好者正在滑雪 圖據受訪者

揭秘:為何選擇在成都造旱雪?

賽事名城有廣闊的冰雪市場和強勁的消費能力

作為南方城市,成都少雪,冰雪運動底蘊也不如北方,但為什麼還是會選擇将成都作為原點,推廣金針菇旱雪毯、大規模修建旱雪場呢?尖鋒解釋,其實這并非單純因為“家鄉情結”,他還看到了成都發展冰雪運動的潛力。“我們開始推廣金針菇旱雪毯時,成都已經有10多家滑雪俱樂部,滑雪人群小有規模,滑雪氛圍也一年比一年好。而且成都是一座消費城市,人們熱愛運動,也願意為了運動花錢;當然,我的資源、團隊也都在成都,是以我們以成都為原點,開展推廣旱雪運動,助力成都冰雪運動發展。”尖鋒說。

正如尖鋒所說,旱雪正逐漸成為成都冰雪運動開展的一大地域特色,這也激發了成都冰雪運動市場消費潛力,冰雪産業鍊形成完整閉環,助力成都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

紅星深度 | 谷愛淩夢幻一跳背後的黑科技和一個城市的努力

尖鋒 圖據受訪者

2020年8月,成都入選國家首批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冰雪運動的流行,讓體育消費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冰雪運動衣帽、裝備的購買,冰雪運動的青少年教培,冰雪運動帶來的“體育+旅遊”創新消費模式,再加上“成都造”冰雪産品的出口,都使“冷冰雪”有效轉化為“熱經濟”,促進成都體育産業發展。

《2021年成都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報告》顯示,體育用品和體育旅遊分列市民體育消費支出的一、三位。而在體育教培消費中,滑冰、滑雪運動增勢明顯,已經超過足球、體育舞蹈等傳統運動,居體育教培消費榜第七位。

成都市體育局資料顯示,截至去年,成都共有11個冰場和5個雪場(其中3個旱雪場),冰場面積約1.6萬平方米,雪場面積約7平方公裡。冰雪場地覆寫區域既有高新區、錦江區等主城區,也有都江堰市、金堂縣等近郊區縣,涉及品牌包括融創、世紀星、缤紛萬象、冠軍、尖鋒旱雪等十餘類。每年,成都有近100萬人次走進冰雪場所。

随着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戰略推進,成都冰雪運動進入高速發展期,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品牌形成。一年四季都能滑的旱雪,在成都也愈發受到年輕人喜愛。而旱雪為成都帶來的顯著變化,就是成都人的滑雪實力得到提升,甚至在全國也有了一席之地。

尖鋒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在外最大感受,就是北方城市對于成都人滑雪實力的驚歎!“很多北方滑雪愛好者都告訴我,他們發現有很多滑雪實力高超的人,都說着一口四川話。甚至在圈内還流傳着:滑雪運動形成了東北、北京、四川三強鼎立的局面。”尖鋒有些自豪地表示。

而冰雪運動蓬勃發展,冰雪産業形成規模,無疑将為成都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提供更多動能和底氣。在成都,冰雪運動将不再受季節和氣候影響。賽事名城,讓所有運動,變得皆有可能。

蒲囝 紅星新聞記者 胡敏娟 裴晗

編輯 王禾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紅星深度 | 谷愛淩夢幻一跳背後的黑科技和一個城市的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