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上就評|“劉學州親屬訴網暴”案,能否成為反網暴的“破折号”

作者:齊魯壹點

9日,“劉學州親屬起訴網暴者”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馬上就評|“劉學州親屬訴網暴”案,能否成為反網暴的“破折号”

在這個15歲男孩經曆了被網暴,去世,網絡輿論轉向“抨擊對他的網暴”之後,其親屬邁出了法律程式上追責的一步。按律師的說法,親屬方将提起民事侵權訴訟及刑事自訴——這是目前類似事件中兩種常見“求責”方式。

中國有句古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但在這件事中,需要對大衆呼籲的卻是,勿以惡小而“不為”——此“不為”,是對網暴的逆來順受、忍氣吞聲。近些年,網暴正在無差别攻擊每一個出現“可攻擊靶點”的人,且愈演愈烈。但整個社會相關的“防禦體系”卻遠不夠堅固,不論法律、平台監管,或是大衆的反網暴意識、行動力,都尚薄弱。

劉學州作為飽受網暴之苦且付出生命代價的受害者,其家屬決定用法律捍衛他的權利,打擊這種違法甚至犯罪的行為,是令人欣慰的。我們期待繼“取快遞女子案”之後,“劉學州家屬起訴網暴案”能成為一個新的範例,鼓勵更多的人拿起法律武器,對抗這些賽博世界仿佛無人能敵的魔法。

這一案件的最終結果,要等待司法機關厘清事實、公正判決,這些不該由大衆“打擊網暴”的意願和輿論情勢左右。但我們透過“劉學州”案件,更應該看到并關注的,是更多普通人在遭受網暴後“求責”的路徑是否順暢的問題,它更有普遍意義。

劉學州去世後的近段時間,不斷有法律專家、媒體對當下網暴“求責”的難點報以關注——如網暴立案難,求證難,成本高卻處罰輕等等。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毛洪濤就提出,目前國家針對網絡暴力的規定散見于多部法律及相關規定中,“比較零散,不成系統,法條之間又缺乏協調配合,難以應對十分複雜且日益嚴重的網絡暴力。”他建議,出台專門的反網絡暴力法解決這一問題。

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姜濤也表示,可考慮修改刑法中對诽謗罪屬于自訴犯罪的規定,将诽謗罪在特定情況下規定為公訴犯罪,可解決被網暴者驗證困難的問題。

也有專家稱,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或許加強平台事先稽核責任更為迫切——“在法律中明确規定,以壓實平台責任。”

不論如何,希望少年以生命為代價的這次“抗議”和訴訟,留給世界的不隻是感歎号,更不是省略号。我們希望它是一個破折号——成為一個助推多個領域反網暴能力提升的轉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