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在寂靜的深夜,每當我們擡頭仰望天空時,隻能看到漆黑一片。那麼,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足足困擾了人類200年。

一切要從我們怎樣看見物體開始講起。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後,通過晶狀體折射成像在視網膜上,連接配接視網膜的視覺神經再把這些信号報告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無論是能夠發光的手機螢幕、路燈等,還是能夠反射光線的書本、桌椅、樹木等,當它們的光線傳到我們的眼睛時,就會在我們的腦海中呈現對應的影像。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夜晚的天空中除了數千顆閃亮的恒星,背景一片黑暗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能看到北鬥七星、月球等天體,也是基于同樣的道理。不過,因為它們與地球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光線從發出到傳到我們的眼睛需要一定的時間。

以太陽為例,太陽光從太陽表面射出後大約需要8.3分鐘才能到達地球。如果某顆星與我們距離過遠,而光速是有限的,它發出的光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到達我們的眼睛,我們也就無法看到它。宇宙誕生于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在有限時間内,大量遙遠恒星的光線還沒有到達地球,也就是說,光線沒有填滿整個宇宙空間,是以夜晚的天空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三角星系中許多恒星發出的光已經到達地球

夜空黑暗之謎通常被稱為“奧伯斯佯謬”,這一概念由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伯斯傳播并普及。奧伯斯等學者認為,我們無法在夜空的每個角落看到恒星,恰恰證明了宇宙不可能是無限且永恒的:如果宇宙是無限的,天空中将綴滿恒星,而無限的時間足以讓恒星炫目的光芒到達地球,夜晚将和白天一樣明亮。

看似尋常的現象實際蘊藏着宇宙奧秘,今天我們特别推薦這本《BBC宇宙的本質: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的》。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一、

聚焦前沿研究,诠釋宇宙本質!

人們對于宇宙的困惑遠不止夜空的黑暗。宇宙是會永遠膨脹下去,還是會坍縮為一個點?時間是從過去流向未來嗎?除了我們這個宇宙,還有其他宇宙嗎?宇宙中有沒有其他智慧生命呢?這些熱門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BBC宇宙的本質: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的》中找到。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這本書從恒星的命運輪回到宇宙波瀾壯闊的終極宿命,再從搜尋地外生命講到探尋另一個宇宙,包含衆多前沿理論,比如相對論、多重宇宙、暴脹理論、量子力學等,作者以專業的視角,用生動的語言和示意圖将這些晦澀抽象的理論進行細緻地闡述,為我們解答了許多宇宙難題。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時空中的奇點的示意圖。它既能描述坍縮中的黑洞,也能描述膨脹中的宇宙

當一個宇宙所擁有的品質産生的引力足夠對抗其膨脹時,我們稱之為閉宇宙。反之,如果一個宇宙品質不大,引力就不足以降低其膨脹速度,我們稱這種宇宙為開宇宙。除此之外,還存在一種特殊情況——

(也稱平坦宇宙)。三者分别對應着宇宙最後的3種可能結局:坍縮、永遠膨脹、平衡。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斯蒂芬·霍金

基于這三種宇宙模型,科學界對宇宙的命運衆說紛纭,這些觀點中備受關注的當屬霍金的宇宙假說。20 世紀80 年代初,英國實體學家斯蒂芬·霍金提出了一種假說,認為宇宙是閉合的。他假設,宇宙必然沒有邊界(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沒有“邊緣”)。這其實不難了解,假設我們能站在大爆炸發生的瞬間,就相當于站在地球的北極點上,這時,所有方向都是南方,空間上是沒有邊緣的。

同理,時間的每個方向也都走向未來。霍金認為,這種宇宙的引力足夠大,膨脹将趨于停止,空間必然會在達到最大值之後朝着大擠壓的方向坍縮。在宇宙進入坍縮的半程之後,時間有可能會倒流。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在一個正在坍縮的宇宙之中,時間會倒流,是以水滴将從池塘裡的漣漪處“向上飛起”

霍金的這一理論是以多世界概念為基礎的。“多世界”一詞,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很多影視作品,它們都引入了平行世界的概念,比如美國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Netflix燒腦德劇《暗黑》,還有各種穿越劇等等,都是以交錯的平行世界為背景,為我們講述了主人公的奇遇。你是否想象過,有一天你走在路上,另一個你自己會迎面走來呢?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由埃爾溫·薛定谔設計的思想實驗“薛定谔的貓”

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嗎?這涉及量子多重宇宙的相關知識。我們都聽說過“薛定谔的貓”實驗。這個實驗是一個思想實驗,讓我們想象一下,把貓放入一個充滿毒氣的封閉盒子,貓存活和死去的機率各為50%。在打開盒子之前,我們不活知道是死還是活。量子力學的标準诠釋認為,盒子裡的貓屬于既死又活的疊加态,打開盒子時收縮成“活”與“死”中某一個本征态。而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诠釋則認為,存在兩個世界,打開盒子時活着的貓和死去的貓分别存在于兩個平行世界。根據這一理論,這個世界的你正在手機上看這篇文章,另一個世界的你可能已經下單這本書了。

二、

結合理論與實踐,科學梳理人類探索曆程

如今前沿的宇宙研究成果,都經曆了一個艱難且漫長的探索過程。以測量天體距離的方法為例:最初,人們使用三角測量法進行天體測距,但這種測繪方法隻能測量距地球較近的天體,如月球、火星。依巴谷衛星這類空間探測器發射升空後,人類才開始以較高的精度測出諸多恒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在光譜分析等測量技術的輔助下,恒星的大小、距離,乃至其構成、運動速度與品質等資料逐漸清晰。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甚大陣(Very Large Array,VLA)這樣的射電天文觀測站,将多個射電望遠鏡連接配接起來,以達到更大尺寸的裝置的分辨率

随着空間探索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天文資料日益完善,宇宙理論也不斷更疊。穩恒态模型與大爆炸模型的競争一度勢如水火,各自的支援者就宇宙中的物質怎樣被創造出來展開了激烈的争論。最終,天文學家在使用射電望遠鏡與光學望遠鏡對太空進行探索後,證明了宇宙會随時間推移發生變化這一觀點。穩恒态終成“模型”,而大爆炸則成了經過證明的“理論”。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宇宙早期溫度極高,以奇點為中心不斷膨脹。随着膨脹的進行,宇宙逐漸冷卻,産生質子、中子等粒子,進而形成氘和氦等原子核

目前人類了解的宇宙隻是滄海一粟,随着研究的深入,宇宙理論也需要不斷地修正。在建立宇宙模型時,即便是“最強大腦”愛因斯坦也難免出現失誤。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為了保證這個宇宙模型是靜态的,人為地創造了“宇宙學常數”這一概念,并引入了廣義相對論方程。然而,這一觀點在日後被證明是錯誤的,恰恰是宇宙學常數的引入差點毀了廣義相對論方程。愛因斯坦表示,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人類了解宇宙奠定了基礎

三、

230餘幅天文照片和示意圖,展現壯闊宇宙!

書中包含230餘幅精美圖檔,采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等權威機構拍攝的天文照片,向我們展現了震撼壯美的璀璨星系,同時書中也穿插了計算機模拟圖、天文學家照片及說明性示意圖等,美觀性和解釋性并存,帶來了極佳的視覺體驗。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創生之柱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海山二(船底座η星)正在将物質向外抛射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其他智慧生命生存環境的模拟圖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一顆爆發中的恒星所發出的不斷擴張的激波(左側) 正在擠壓氣體塵埃雲,并由此觸發新恒星的形成(右側)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不同波長的電磁輻射能穿透地球大氣層的不同深度

四、

劍橋大學博士、豆瓣高分圖書《深奧的簡潔》作者約翰·格裡賓力作,中國科學院天文學專家審定!

作者約翰·格裡賓是劍橋大學天體實體學博士,學術功底深厚,精通宇宙學知識,時刻關注前沿理論研究,也是多部天文科普暢銷書的作家,曾獲得英國科學作家協會的終身成就獎。他的著作在國内外都深受好評,其中《深奧的簡潔》一書更是獲得了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博士的傾力推薦。

除了擁有專業的作者,這本書還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專家審定,他對書中的專業知識和專有名詞進行了詳細地核實,并根據相關研究的新進展,對内容予以了更新,為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也添加了一些必要的注釋。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