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年味兒#“我的老姐姐啊!”
“啊,妹妹胖了。”
“姐姐,還是那樣沒變。”
“老大幾歲了?”
“都上初二了,14歲了。”
……

這是大年初四我和堂妹的對話,堂妹隻比我小一天,準确地說小八個小時——我正月初七下午六點多,她正月初八淩晨兩點多。
用當年奶奶的話說:“俺家孫女跑得快點[大笑]”
可是我這個跑得快的孫女,出生後卻越來越小,晚上光哭,那時爸媽年輕也不會照顧小月孩。
直到外婆來我家看我,發現外孫女怎麼比剛出生時還要小很多,不會有什麼毛病吧?
爸爸趕緊把我送到了人民醫院,檢查完後醫生說,孩子沒有毛病,就是餓的。
孩子的嘴上火一吃奶就疼,是以孩子吃不進去奶,晚上就哭,惡性循環……
聽媽媽說,那時我才17天,護士給我輸營養針,血管太細都打不進去,最後還是護士長厲害,一下子就把針紮進去了,因為孩子太小,隻能在額頭上紮針。
外婆埋怨奶奶:“天天來看,也看不出來孩子越來越小嗎?你看這麼小的孩子每天在醫院裡紮針,人家護士都找不着血管,孩子太受罪了。”
奶奶也很自責。
在醫院裡大約住了十多天,就出院回家了。
回家後,和堂妹一比,我又瘦又小,她又胖又白。
我這個跑得快的,到先落後了[大笑]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人生又有幾個四十年呢?
平時和堂妹沒有聯系,沒有電話,沒有微信,各過各的日子。
如果不是過年,根本見不着面。
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那些隻有過年才能見上一面的親戚,會帶給我們塵封已久的回憶。
年,
好像是一個符号。
對于小孩子來說,年是“感歎号”。過年了,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很多壓歲錢,不用早起去上學,還可以在家看電視、玩遊戲,真爽啊!
對年輕人來說,年是“逗号”。過年了,隻不過是一個七天假的休息日而已,在家也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睡睡,假期一過兒,馬上工作。
對于中年人來說,年是“問号”。過年了,沒有掙到錢,回家還是不回家?回誰家過年?過年需要買哪些禮物送親人(爸爸、媽媽、孩子們、丈人、丈母娘、婆婆、公公……)壓歲錢準備多少錢呢?買哪些年貨?買多少才夠吃呢?……
對于老年人來說,年是“句号”。過年了,這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過完了。孩子們也都順順心心地過日子,看着兒孫繞膝,家人們忙忙碌碌,心裡很滿足。
年,不管你願意過還是不願意過,它都會過去的。
年,對于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年,每個人的過法也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年”要過,這個年也許是快樂的,也許是糟糕的,也許是遺憾的,也許是滿足的,也許是希望的開始,也許是苦難的終結,也許是夢想的實作,也許是……
總之,不管過一個什麼樣的年,都是自己的“年”,年不遠不近就在那裡,每年都在等着你我他,今年年已過,明年年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