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低?這樣算筆賬就知道了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使用成本誰更高,一直是一個争論不休的問題。電動汽車的支援者認為,電動汽車的行駛成本要比燃油車低得多,而燃油車的支援者認為,電動汽車的保值率和換電池費用要高得多,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電動汽車反而更高,事實到底如何呢?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低?這樣算筆賬就知道了

抛開車船稅,停車費,過路費這些兩者都需要的部分,接下來我們就拿比亞迪漢和豐田凱美瑞,來從購買成本,行駛成本、保養成本、保值率、維修成本等等方面,來算一下,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高。

購車成本

很多人說,相同檔次的車,電動車價格也比燃油車高。但是那是幾年前,如今都2022年了,同等檔次的車,電動汽車的價格還高嗎?要記住,對比要在同一個級别内對比。舉個例子,同樣是10萬出頭的價格,既可以買到本田飛度,也可以買到比亞迪海豚、AION Y這樣的純電車型,20多萬,可以買到凱美瑞亞洲龍雅閣邁騰等車型,也可以買到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小鵬P7等車型。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低?這樣算筆賬就知道了

要知道,油車可是還要繳納購置稅的,在動力性能、駕駛質感、配置水準等方面,同價位的純電車型往往要強得多。在購車成本方面,其實同級别的燃油車和純電車型已經差距不大了。

行駛成本

在行駛成本方面,無論怎麼計算,電動汽車的成本都要更低,特别是在目前油價一直處于高位的情況,差別僅僅在于,如果能夠安裝家用充電樁,電動汽車的行駛成本相對于燃油車将會是降維打擊。比亞迪漢按照15kwh/100km計算,其實很多電動汽車的實際電耗遠遠低于這個值。

1、沒有家用充電樁的情況。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充電樁電價在1元每度左右,也就是說,行駛成本大概就是0.15元每公裡。即使是一線城市,也不會超過0.3元每公裡。

2、有充電樁的情況下,在低谷期充電,電價在3毛多,每公裡的行駛成本在5分錢左右。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低?這樣算筆賬就知道了

而凱美瑞2.5自吸版本的小熊車主衆測油耗是8.38升,按照目前的油價,每公裡的行駛成本在0.64元左右,差距明顯。如果按照一年行駛1.5萬公裡,在有家充的情況下,電動汽車每年能夠節省的燃油成本在9000元左右,如果是使用商用樁,也能節省4000-7000元的燃油成本。

而且越是擁堵路況,越是級别更高的車型,差距越大,SUV的車型,電車和油車的行駛成本差距也更大。

保養成本

相比燃油車有内燃機和變速箱,保養的項目更多更複雜,電動汽車隻有電機,保養的頻率和價格都要低一點,沒有更換機油機濾這類正常保養。

比亞迪漢保養内容為更換制動液、空調濾芯、變速箱油和防凍液,整體計算下來,比亞迪漢EV三年内在保養方面的花費共計1577元,平均每年僅為525元出頭。

而凱美瑞小保養的費用大約是751元,3年保養費用5771元,每年大約是1923元。

保險費用

純電車型的保養價格确實要高一些,主要是因為在保險改革之後,為純電車型增加了自燃險等保險項目。

保險費用,比亞迪漢EV第一年的保險費用約為6000元,其後每年保險費用約為4000元。而凱美瑞第一年的保險費用約為5000元,随後每年大約在3000元左右,差距不大。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低?這樣算筆賬就知道了

保值率

保值率方面,純電車型肯定要比燃油車低一些,特别是相對于凱美瑞這種本身就保值率特别高的車型,但是,目前新能源車型的保值率也有所提升,絕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用幾年都沒人願意收。比亞迪漢EV的三年保值率大約是64%,而凱美瑞大約是72%。

是以,如果你買純電車型,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持有的年限越長,為你節省的用車費用越高。

維修成本(換電池)費用:

前幾年,網絡上一直流傳着,純電車型的電池隻能用四五年,換一次電池七八萬,省下來的油錢又搭進去了,但是事實上,如今所有的純電車型都享有8年15萬公裡電池質保,部分車企比如說比亞迪甚至提供終身質保。

即使沒有質保,目前純電車型的電池,穩定行駛20萬公裡都不在話下,電池控制邏輯比較出色的,甚至能夠實作60萬公裡衰減在20%以内,是以說,換電池的費用,其實并不是能作為純電車型使用成本更高的證據。另一方面,純電車型由于結構更簡單,故障率更低,其他方面的維修成本要比燃油車低一點。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到底誰更低?這樣算筆賬就知道了

總結

綜合所有費用來看,在目前純電車型的價格越來越便宜,續航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果你能夠安裝家用充電樁,純電車型的行駛成本要比燃油車低得多,再加上更低的維修保養成本,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肯定是劃算的。但是如果你沒有條件安裝家樁,并且準備三四年就換車,那不用算,電動汽車不光不會為你省錢,很可能還要讓你多掏錢。

是以,讨論純電車型和燃油車的使用成本誰高誰低,離不開具體的使用場景和使用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