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網友感謝的“獵豹”很有來頭!

作者:長春釋出

2月7日晚,在2022 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任子威以1分26秒768的成績,為中國隊奪得金牌,李文龍奪得銀牌。賽後,不上網友也在微網誌上留言稱:“感謝獵豹”。

揭秘!網友感謝的“獵豹”很有來頭!

自19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到2021年,中國冰雪項目共獲得13枚奧運金牌,其中有10枚來自同一項目——短道速滑。賽場上,除了運動員,還有一個隐藏的“網紅”——“獵豹”超高速錄影機系統,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獵豹”的眼睛。

據北京日報報道,這套超高速4K軌道錄影機系統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曆時5年研發,專門用于速度滑冰賽事的轉播。

在冬奧會速滑比賽中,運動員速度可達到每秒15至18米,約等于時速50公裡,頂尖運動員速度甚至可達70公裡一小時,這要求轉播裝置速度上的實時同步。

而“獵豹”系統設計技術标準能達到每秒25米,約等于時速90公裡,能夠密切追蹤運動員,還可根據直播需要,實作加速、減速和超越等動作,更靈活地捕捉速滑中的各種場面。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特種裝置科的負責人趙偉帶着他的團隊測試特種攝像系統,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設計,這個由陀螺儀、軌道車和360米長U型軌道一起組成的龐大裝置,最終占據了國家速滑館賽道的最外側。

這套裝置在獲得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的認可之後,趙偉繼續精益求精,對裝置進行優化更新,把噪音降至最低。這才有了我們在電視機前看到的極具沖擊力的比賽現場。

還有這些黑科技助力冬奧速滑

01風洞訓練

據環球時報報道,冬奧會開幕前,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十一院)為國家體育總局設計并承建的體育風洞項目建成。許多參加冬奧競速類項目的中國健兒都在體育風洞中進行日常訓練。

在風洞中,短道速滑的運動員們會站在特制傳感器上。風洞中的風迎面吹來時,傳感器可以測出不同動作姿态下阻力的變化,運動員和教練員由此知道,哪個動作才能獲得最小的風阻。在鎖定風阻最小的動作和姿勢後,隊員們将以此進行反複訓練,形成肌肉記憶。

02“鲨魚皮”

此次冬奧會的比賽服采用了空氣湍流控制減阻和邊界滑移減阻技術,相比普通滑冰服,減阻力能提升5%-10%,強度是鋼絲的15倍,在服裝表面使用異形結構,将空氣迅速導流。最後再通過風洞測試,為每位運動員量身定制、調整版型和人體分割線最佳位置,優化更新減阻性能。

同時,這套“冰上鲨魚皮”的高彈防切割面料,可以将運動員的肌肉牢牢包裹,避免身體晃動影響比賽,采用Dyneema防切割技術,将原來的雙層結構改善為單層全身防切割,防切割強度可以達到鋼絲的15倍,安全系數更高,同時更輕薄,減少運動員負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