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前言

敲石不得火,壯陰奪正陽。

古人取火的方式衆多,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更是家喻戶曉。除此以外,古代還發明了許多的取火工具,比如“燧鏡”,據曆史記載,這種鏡子“以銅為之,形如鏡,照物則影倒,向日則火生,與艾承之,則火出矣。”除了這一樣,古人常用的一套點火工具是火鐮、火石以及火絨,利用這些工具便能夠引燃火繩等使用。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而在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一種叫做火折子的引火之物。關于火折子還有着這樣一個故事,在南北朝的時候,經常在打仗,不要說普通的老百姓,即便是皇宮都會經常出現物資供應不足的情況。當時的北齊皇宮,就經常會出現火種遺失或者是熄滅的現象,當時一位宮女在經過研究後,發明了火折子這種能夠有效儲存火種的發明。那麼火折子這種古代的點火器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用于長期儲存火種的火折子

我們現在早已看不到火折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火柴、打火機,但相信有着很多的朋友對火折子的原理非常感興趣,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火折子的原理以及制作方法。古代的時候,科學技術并不發達,人們擷取火種的辦法一般都采取鑽木取火或者是儲存之前留下來的火種,但這樣的方式使用起來非常不友善。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鑽木取火非常的繁瑣,而且對取火人有很高的技藝要求。而儲存火種這種方式相對于鑽木取火要好上一些,但缺陷也非常明顯,有着太多的因素會導緻火種熄滅。火對于人們的生産生活非常重要,是以古人一直在鑽研着儲存火種的方法。在一次次的嘗試下,火折子這種用于儲存火種的器物才誕生了,它的優點是能夠長期有效的儲存、使用火種并且友善攜帶。

火折子的原理

制造火折子的材料非常多,理論上隻要能夠引燃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制作。它的制作方式為:将紙張或者是幹枯的植物藤蔓這種易于燃燒的引燃物,緊緊地包裹起來,形成一個圓柱體的形狀。再在火折子的頭部位置點燃明火,然後再吹滅,讓火種改為陰燃的方式。在這樣的方式下,火折子就可以長期地儲存。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火折子能一吹就燃,正是因為它從來就沒有熄滅過。當人們向它吹氣的時候,就會讓陰燃的部分與氧氣進行接觸,進而産生反應,然後變為明火狀态。實體學中這種原理被稱之為“複燃”,指的是一種處于半燃半滅狀态的可燃物,在重新獲得了充足的氧氣後,又進行了燃燒。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火折子的制作方式也并不難,首先需要找到一些可燃物,以紙張為最佳。最開始時,将紙張進行揉皺,越皺越好,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加紙張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之後将已經揉皺的紙張鋪開而來,并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然後将它卷成一個緊密的紙卷。但這裡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太緊會導緻無法燃燒,太松會導緻燃燒過快。

火折子如何制作的

在完成了這一步後,再将卷好的紙卷放入一個與紙卷大小相仿的竹筒之中,隻露出頭部,然後用明火點燃,這個時間不宜太長,看到紙卷頭部炭化後就可以将它吹滅,之後再制作一個頭頂帶有小孔的蓋子,安放到竹筒之上。這樣一個最為原始的火折子就制作完成了,被藏在竹筒裡的紙卷,會一直緩慢的燃燒,進而達到儲存火種的作用。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這樣的方式制作起來比較麻煩,并且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古代的紙張可是相當值錢的,是以還有一種相對友善且簡單的火折子制作方式。先找到一個竹筒,然後直接将一些可燃物放進去,然後再将頭部點燃,看到碳化之後再熄滅。但這樣的方式缺點也非常的明顯,儲存的時間較短,并且會出現很多煙霧。

古代的點火器“火折子”,它是如何制成的?為何一吹就能着?

在時間的發展之下,還出現了一些較為進階的火折子。它的制作方式和普通火折子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材料差别很大,會采用上好的薯蔓當作材料,并且在制作的過程中還會加上各種各樣的香料。這樣方式制作之下的火折子,不僅儲存的時間更久,并且在點燃時還會有一些香味。但這樣的方式造價很高,古代隻有一些大戶人家才使用得起。

結語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火折子雖然非常有趣,但火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物,小孩子千萬不能去嘗試這樣的東西。即便是成年人出于興趣的原因去制作它,也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千萬不能因為自己偶然來的興趣造成火災,要知道的是,一旦人為造成火災,不僅會造成大量的财産損失,而且當事人也會面臨刑事處罰。

參考資料:《中華古今注·燧銅鏡》

《苦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