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記者 Whoo dei
離别即将到來,航行。6月24日上午,中國西部大學2021年畢業典禮暨學位頒獎儀式在學校藝術樓大劇院舉行。11604名畢業生即将奔赴祖國各地,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學校黨委書記于曉琪主持儀式。
在莊嚴的國歌中,畢業典禮正式拉開帷幕。"對于每一個中國西部學生來說,接受'尖峰王冠'的那一刻是神聖的,是過去的裡程碑,也是新征程的開始。校委書記于曉琪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無論弱者還是強者,無論是好時光還是逆境,我們黨都決心團結一緻,帶領人民"敢于教新天"的雄心壯志, 無所畏懼和徹底的革命精神,克服了一個看似無人問津的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世界的曆史奇迹。
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長劉樹根以"在奮鬥中認識黨史上第一顆心、第一使命"為題,向全體畢業生緻以"認識奮鬥中的第一顆心"為題,緻以告别辭和誠摯慰問。
劉樹根深情地告訴畢業生:"'平躺'不是青春的背景色,奮鬥是時代的主流。奮鬥的你是母校永遠關心的,希望你在奮鬥中保持初心,在磨難中接受平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保持一顆共同的心。不僅要收獲奮鬥的喜悅,更要品嘗生活的美好,要堅持有規律的工作和運動,自由地回到母校去看。"
以下是消息的全文:
在黨的百年曆史中,第一思想和使命
在奮鬥的征程中肩負起責任和責任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們、同學們、親朋好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正在為11604名中國西部大學畢業生舉行畢業典禮和學位頒獎儀式。我謹代表學校,熱烈祝賀學生們即将告别母校,開啟人生新征程。我向你們的父母和從業人員的辛勤工作緻以崇高的敬意!
2021年的畢業生是一個特殊的畢業生,也是一個幸運的人。
我們共同經曆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曆史時刻。2017年,我們迎來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國夢的号召下,你們正與青年一起邁進,邁向新時代,而在2018年,我們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從改革的先行者身上,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進步;2019年,我們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見證偉大祖國的偉大成就。讓我們更深入地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2021年,我們将見證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迎來黨的百年誕辰。
我們一起見證了學校事業的蓬勃發展。學校工程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等22個專業入選國家或省級一級大學專業建設點,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5個專業獲得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申報"智能化" "開放空間融合車輛與控制",我省首所急救學院與四川急診科共同成立,與印尼大學合作成立孔子學院,宜賓校區已投入使用。第二階段即将完成,今年第一批1921年畢業的學生,我們共同慶祝學校的60歲生日,總結60年辦學經驗,為學校未來的發展繪制藍圖。
我們深知,要保證學校人才培養的品質,離不開克服各種困難,到成都伊賓的教師們努力工作,確定校園的順利運轉,離不開堅持一線員工的辛勤工作,確定校園整潔有序, 離不開每一位後勤人員的默默努力。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在教學和教育崗位上奮戰的職工和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人才培養的高度責任感,為學生成為人才鋪平了道路。
乍一看,學校努力為每個人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在您學習期間,學校為所有學生宿舍安裝了空調,德信元學生宿舍10棟投入使用,建造了一批智能教室,維護和翻新了教學樓和食堂,建設了現代農業機械研究所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樓。然而,學校的發展仍然遠非你所期望的。你常說,體育場館不夠,遊泳池就像"餃子";你有時會抱怨網速太慢,圖書館太熱,教室投影不清晰,自習室不夠;你期望宿舍變成像宜賓校區一樣的四人房,有熱水,幹濕隔斷。受制于多種客觀原因,你對學校的需求暫時不能完全滿足,但學校一定會更加努力。"十四五"期間,學校将安裝圖書館空調,改善教室教學條件,建設第五個學生食堂和新生宿舍,擴建約80畝體育場館,翻新竣工的體育場館将承接第31屆世錦排球比賽項目,這将進一步改善學校傳遞後的體育設施條件。在學校的積極努力下,地鐵還将在學校周圍設立一個車站。學校将繼續努力,為華西學生成長為人才和員工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條件,請相信,當學生回到這裡時,一定會看到更好的母校!
歲月如歌,你用奮鬥留下了青春的光輝印象。你們當中有無數閃亮的"華西之星":馬克思主義院士研究所學生楊天駒被評為巴塘縣"優秀藏援教師";電氣與電子資訊學院研究所學生劉偉和理學院學生熊偉被選為ESI1%高引用;理工學院同學蔣成帥五年免費捐血,榮獲"四川省無償捐血無私愛英國模特榜",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捐血獎 機械工程學院張偉虎榮獲國内外40多個設計獎項, 并獲豁免在浙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正是這顆閃亮的星星彙聚成一條璀璨的星河,你發表了1500多篇學術論文,授予了400多項專利,你連續三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你參加了第13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志願者服務,你去藏語教學,為扶貧青年貢獻力量......學校為你成長加油,為你的精神喝彩!
同學們,在過去的一百年裡,中國共産黨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實作了民族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在中華民族為複興、為中國人民謀求幸福的道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高舉旗幟與黨同行,鮮血拼搏,走向未來,為成功而奮鬥,為我的年輕,建設青年國,隻有今天的中國繁榮昌盛。新世紀已經開始,面對百年前所未有的變化,你出生在世界上,也肩負着沉重的責任。到2035年,你站得更高,欣欣向榮,到本世紀中葉,你變得富有而強大,你正在及時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你很快就會辍學嗎,并會給祖國和人民交出什麼樣的答案?
今天,學校舉行了畢業典禮,為每一位學生"斯派克正冠"頒發學位,不僅是同學們學業上的成功,更是你們充滿殷切期待!作為你們的校長和校長,我想表達四個願望:
一、志存遠大,肩負起民族複興的曆史責任
不久前,電視劇《覺醒時代》大熱,在年輕人中,"環粉"數不勝數。青年血脈的革命先輩們不願意平庸,懷揣着為人民服務國家的理想志向,投身于救國救民的艱難道路上。1921年7月,嘉興南湖紅船上有13名代表,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年齡在28歲以下。此後,中國共産黨以"犧牲更多的雄心壯志,敢于為新的天而教天"的驕傲和雄心壯志,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28年的血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救國大業。
在此期間,超過4萬名年輕知識分子來到延安,聚集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下。西華大學首任院長楊成就是其中之一,1937年,21歲的他赴延安加入中國共産黨,在延安工作了近十年。在國家危機時刻,無數年輕人投身于滾滾的曆史洪流中,用年輕的肩膀,肩負起拯救生命的責任。
在苦難和榮耀之後,中華民族始終恪守同一個夢想,為"民族複興"而不懈努力。梁啟超提出"少年中國",孫中山高喊"振興中國",李大昭呼籲"中華民族重生",努力奮鬥......在過去的一百年裡,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無數知仁人頑強追求的目标,幾代人的檢討,億萬人民都為之困惑。希望你們能仰望革命的先輩們,決心為民族複興而不懈努力!
二、明大德,承擔起為人民謀求幸福的曆史責任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産黨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此期間,無數年輕人用行動展示了他們的責任和責任。為了保衛人民的安甯生活,無數年輕戰士在對抗美朝的戰場上陣亡,為國家的"三線建設",無數青年科技工作者奔赴偏遠山區。22歲的雷鋒在因公殉職,但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卻一直流傳至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歲時選擇學習農業,将畢生奉獻給祖國的稻田, 為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做出突出貢獻。
這一時期,為響應毛主席關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訓示,我校的前身四川農機學院誕生了。學校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着為黨教育人、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使命。以楊成校長為代表的學校第一代企業家"從零開始"艱苦創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為西南地區培養了一大批農機人才。
希望來自改變世界的興國大學的同學們了解年輕人的責任和責任,明達德,為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鬥!
三、成為人才,承擔起國家科技自力更生和自力更生的曆史責任
科技是國家富強國,科技是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國家的前途命運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人民的福祉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中國要強國振興,就必須大力發展科技,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實作高水準的科技自力更生!"中國青年已經走上了科技創新的舞台。6月17日,神舟12号載人飛船升空,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标志着中國航天員時代的到來。在中國空間科技領域,神舟團隊的平均年齡隻有33歲,北鬥團隊的平均年齡是35歲,衛星應用團隊的平均年齡是28歲。"煜"本月、"龍"探海、"北鬥"群網、"天問"火探......每一次重大創新的背後,都沒有活龍虎的活動,生機勃勃的青春身影。我校79級校友王華明在科研道路上克服困難,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雷射3D列印向導",幫助祖國實作飛翔夢想。希望同學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和機遇,以畢業為新的起點,把"學習""求知"作為一生的内在需求,把"學做真"和"學用"結合起來,發揚科學家的愛國奮鬥精神,永不攀登科學的巅峰,成為有才華、為國家高水準的科技自力更生和貢獻!
四、承擔起國家富強的曆史責任的重大責任
逐漸實作救國、富國、強國的目标,是中國共産黨的莊嚴使命。經過幾代人的鬥争,今天的中國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踏上了本世紀中葉實作強者偉大事業的新征程。在這段新征程中,我們的年輕人不負衆望,用雙臂扛起山嶽的責任。在掃貧奮戰的前線,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千千名"95後""後00"基層奮戰,不怕艱辛,不怕犧牲,展現青春精神,展現中華民族的希望!
從我們77年級畢業後,校友劉永航加入了改革大潮,創立了希望集團,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領軍人物,為社會創造源源不斷的财富;像趙靜的校友中有很多,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羅天龍校友,他放棄了沿海城市的就業機會,去了新疆喀什,為改變當地的貧困落後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無數的華西校友,紮根祖國,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希望你們和他們一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地擔當責任,不懈努力!
同學們,雖然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但希望你們都有最偉大的國家,小我成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在做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精神上的每一項職責,為國家的繁榮、民族複興、人民的幸福做出貢獻, 讓青春之花綻放,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同學們,"平躺"不是青春的背景色,奮鬥是時代的主流。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正處于"大到強"的第三個創業期。科學制定"十四五"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描繪西華高品質發展的美好藍圖,加快高水準大學生建設,大力推進研究所學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向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我們将在黨的上司下,肩負起國家和時代的重任,凝聚力量,推動學校發展,向特色鮮明的省級名牌綜合性大學邁進!
希望同學們畢業後繼續關注母校的發展,支援母校的建設,多回母校看,為西部的奮鬥,為母校的成就贊!
再見了,奮鬥,你是母校永遠關心。當你踏上自己的夢想時,作為長輩,也想告訴大家:一切掙紮,心裡不甘于平庸,希望你們在奮鬥中保持第一顆心,在磨練中接受平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要保持一顆共同的心,不僅要用愛心、勤奮,還要冷靜下來,冷靜下來,慢慢來,給自己留出時間,換上濃密的頭發。不僅要收獲奮鬥的喜悅,更要品嘗生活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多一個了解,多一個寬容,就能收獲比一個美麗,多一個真誠。通過堅持定期鍛煉和鍛煉,您将在身體和情感上更健康,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您的家人和社會。要知道,就連你最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有些人可能永遠無法到達的另一面!
最後,希望同學們在心裡讀,為祖國衛生工作50年,不去承受人生的美好時光!
謝謝!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