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戲劇?

張獻戲劇作品集《屋裡的貓頭鷹》于2021年出版,在釋出會上,張獻、陸興華和王音潔在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劇場,圍繞張獻的藝術與哲學、劇場與思想展開了讨論。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戲劇?

《屋裡的貓頭鷹》 張獻

脫離日常的安全感,

語言才具備了想象力

當代劇作家、獨立藝術家張獻的戲劇集《屋裡的貓頭鷹》收入其戲劇四部代表作——《屋裡的貓頭鷹》《時裝街》《擁擠》《樓上的瑪金》。其中,張獻的先鋒戲劇《屋裡的貓頭鷹》《時裝街》,曾與餘華、蘇童、孫甘露、馬原、格非等人的成名作一同刊于《收獲》雜志“先鋒文學專号”,由此成為極少數能在《收獲》雜志發表話劇劇本的作家。實驗戲劇《擁擠》,曾由演員徐峥自導自演搬上舞台。三幕話劇《樓上的瑪金》,曾由演員王志文領銜主演。這四部劇作融合了象征主義戲劇、荒誕派戲劇的手法,是以,張獻被稱為““中國的哈羅德·品特”。

張獻表示,《樓上的瑪金》是他做實驗話劇幾年之後所做的商業戲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話劇院團是唯一有資格生産話劇的機關。但後來,上海有工商界人士投資制作話劇,《樓上的瑪金》就是第一部由工商界人士投資制作的話劇。恰好,當時張獻也想做出改變——他認為戲劇要觸及生活,他想改變上海電影不拍上海人、上海舞台劇不寫上海人的文化現象。

1989年後,張獻的代表作《屋裡的貓頭鷹》在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出。這是一出浸默式戲劇,所有觀衆不從大門進劇場,而是從背景跟從業人員一起移步到劇場演出空間。全部人穿戴上披風,臉上還有各種熒光的裝置。他們分布在整個劇場内,有的人在台上,有的人在台下。這出戲在當時非常先鋒,以至于有人以為是外國人所作的劇本。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戲劇?

活動現場,從左到右為張獻、王音潔、陸興華

(照片由活動方提供)

這出劇主要講一個女人在屋子裡等她的丈夫,整個樓已人去屋空,分不清白天黑夜,也分不清自己的意識和夢想。她一直等丈夫告訴她外邊的世界是晴天、陰天還是多雲轉晴。她過得很滿足,但在她意識的另外一個層面,她知道這種滿足又是假的。她丈夫每天用催眠的方法讓她達到性高潮。是以,她感到非常滿足的同時又感到非常不滿足。她懷疑自己腦子出了問題。其實,她的丈夫用這樣的手段一直玩弄、欺騙、操控她。當她知道了這一切後,她非常震驚。但是,她卻不想讓丈夫了解這一點——如果丈夫知道她了解真相,他就對她沒興趣了。丈夫最終還是明白她知曉了真相,因而斷然離去。這個女人永遠留在黑屋子裡,再也沒有人去看她。

陸興華表示,張獻是一位成功的搞行為藝術的劇作家。120多年以前,梵高能畫出很優美的東西,但是大家也覺得梵高很可怕。同樣的,陸興華認為,劇作家就應該像梵高那樣,他們所寫的台詞會引發大家的懷疑——因為劇作家要擺脫來自語言的集中營。陸興華聽張獻的台詞能聽出幻覺,這個幻覺是語言脫離日常的安全感所造成的。從張獻在這幾十年的搏鬥中來看,他是一個失敗的、或是一個被折磨的劇作家,但是,他可以自豪地聲稱自己是當代藝術家。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戲劇?

《樓上的瑪金》主演:王志文,劉威,周笑莉,徐幸

戲劇真的是模仿的藝術嗎?

陸興華表示,當代藝術有一種期待——藝術要包容邊緣的創作方向。當代藝術的慷慨也是有問題的。到底哪種藝術有資格來保護其他藝術?在這個社會裡,到底是戲劇重要還是當代藝術重要?

這個時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戲劇?作為戲劇從業者,大家是有責任思考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表演形式。陸興華認為,在所産生的作用上,戲劇非常像中篇小說——中篇小說短,戲劇也短。戲劇還有非常完整的排練,以及資産階級的趣味。當觀衆走進劇場,大家就開始不自信了,因為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是要被導演排練的。在今天這個“手機社會”裡,接受兩個小時的排練還是可能的嗎?這也是陸興華希望大家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戲劇?

《屋裡的貓頭鷹》劇照

王音潔認為,張獻有信心排練一切,因為他自帶好多種機制和架構。作為觀衆,大家有很多觀看經驗,但實際上,大家缺少觀看的機制,隻被規定在有限的格式裡。

張獻表示,他長期遊離于兩個不同的空間——他沒有離開過劇場和當代藝術的非正規表演場合,也參與過很多項目,包括有場館的項目,場館外的項目,還有長時段的項目,以及不可見的隐義表演。隻不過,他沒有在一些場合将這些項目展示給大家看。這主要基于他的行動場域無差别的理念。

“theatre”

不隻是一個一個“house”,

其含義更為廣泛

現場有觀衆問,在劇場和行為藝術當中,有沒有什麼不可缺失的最重要元素?如果有的話,它是什麼?

張獻認為,社會交流當中所産生的劇場、戲劇和藝術行為表演是可以進行劃分的,但其實也不必進行劃分。如今,所謂的戲劇等于劇場的概念是中國文化獨有的,這個概念是從古希臘文化以及西方的語言系統中通過教育傳播到東方來的。

所謂的“劇場”,大家首先想到古希臘的扮演劇場。劇場本身就是一個社會裝置,不是真正的藝術劇場,而是一種社會劇場,因為藝術劇場是線上表演的空間。但這不是“劇場”這個詞使用的唯一方式。研究中世紀文學的學者知道,在亞曆山大大帝擴張的地域裡,東方人所使用的“theatre”一詞的含義是很廣泛的。大量的沙龍、某位權勢人物引薦的交流會、詩歌創作之後的内部交流、甚至其他各種彈唱活動所在的地方都能叫“theatre”。在戲劇界,很多人卻始終認為劇場隻是一個“house”。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戲劇?

王志文、周笑莉《樓上的瑪金》劇照

泛劇場到處都存在——直播、短視訊都是劇場。一旦有了這樣的認識後,社會就變得很可怕——語言會像瘟疫一樣傳播。在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會變成時尚一樣。大家的吃喝玩樂也都能說成是反抗。其實這是一個認知問題和語言問題。

陸興華說道,劇作家為什麼要去搞戲劇?有很多人說,因為搞戲劇是一種抵抗。阿爾托這樣的劇作家也說,自己要抵抗。他到底怎麼抵抗?德裡達發現,阿爾托是一個生活得非常勇敢、非常放肆的人。這也是很危險的,他必須要對他周圍的世界下手。

阿爾托是怎麼抵抗的?他說,一個人如果像動物一樣反撲培養他的環境的話,那他就是在抵抗。這也是為何像今天我們重讀契诃夫、阿爾托這樣的劇作家的時候,我們不會感覺他們過時。

首發《新京報》2021-09-2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