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大廠配角”的餘姚首富,身家75億

财經天下周刊(ID:cjtxzk)

文|康嘉林

編輯|遊勇

光學鏡頭産業龍頭舜宇光學,作為手機攝像頭的供應商,曾被戲稱為港股的“十年百倍妖股”。當智能手機浪潮發展見頂,舜宇光學大力切入車載攝像頭領域,它還能迎來新的發展高點嗎?

做“大廠配角”的餘姚首富,身家75億

2021年年底,一家名為舜宇光學的企業被傳要幹件“大事情”——以18億元參與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定增,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對很多人來說,舜宇光學這個名字或許還很陌生,但其創始人王文鑒,在去年曾以75億元的财富位列《2021胡潤百富榜》第973位,登頂浙江餘姚首富,也成了國内光學鏡頭首富。

舜宇光學是浙江餘姚市一家制造光學鏡頭的科技公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家鄉鎮企業起家,如今成長為千億市值的産業鍊龍頭。

光學鏡頭雖沒有手機晶片那般耀眼矚目,但也是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器件,它被廣泛應用在車載和消費電子裡,比如手機和車上的各種攝像頭。

智能手機作為最常見的消費電子産品,漫長的産業鍊條也成就了諸多隐形巨頭,包括富士康、立訊精密這些代工巨頭,以及京東方、彙頂科技、舜宇光學這些器件模組供應商。

舜宇光學依靠相機鏡頭起家,在智能手機時代,獲得了業績爆發式成長的機會。從2017年-2020年,公司營收從224億元增加到380億元,三年内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9%。

做“大廠配角”的餘姚首富,身家75億

(圖源:視覺中國)

但随着智能手機浪潮逐漸見頂,舜宇光學也一度遇到了瓶頸。在2020年,公司的營收增幅僅有0.4%。2021年,舜宇光學進入蘋果供應鍊,但智能手機已過高峰期,這份遲來的“禮物”,對舜宇光學而言還是“趕了晚集”。

尋找“新故事”的舜宇光學,将業務重心從手機延伸到了高像素車載鏡頭。目前,其車載鏡頭銷量已居全球第一。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又是否能給舜宇光學帶來新的“高光時刻”?

從貸款6萬做到上市

王文鑒生于百業蕭條的解放前夕,小時候家裡貧困,他刻苦讀書,考入餘姚最好的學校餘姚中學。畢業後,他成為餘姚電容電器廠質檢員。

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遍地開花。當時的餘姚糧食局和城北公社征用土地,準備辦一家有科技基因的鄉辦企業。作為機關業務骨幹的王文鑒,帶着8名高中畢業生前往浙江大學,學習光學冷加工技術。1984年10月,學成歸來的王文鑒,用6萬元貸款起家,辦起了舜宇的前身——餘姚市第二光學儀器廠。最初,用的是原城北膠木廠的4間廠房。

建廠初期,儀器廠從照相機鏡片起步。創業未久,王文鑒聽聞天津照相機公司正擴大産量,需要光學冷加工的供應商提供支援,看到契機,王文鑒跋山涉水找到這家國營照相機企業,三番五次地“求合作”。

念及王文鑒的誠意,對方最終同意給這間“小作坊”一次試制機會。為了保證産品的品質,王文鑒特意從上海海鷗照相機廠請老師傅對鏡片逐套檢驗,最終舜宇在75天内成功傳遞了1000套合格鏡片。這次的經驗也敲打着王文鑒乘勝追擊,他迅速與杭州照相研究所、江西光學儀器總廠等依次建立合作關系,在光學相機領域站穩了腳跟,賺到了第一桶金。

當然,創業初期的王文鑒也并非一帆風順。為了把市場做大,舜宇光學也曾陷入過“多元化魔咒”,王文鑒曾期望公司能走向一業為主、多元開發的路徑。主業是相機的光學鏡片,多元化方向先後涉獵工業陶瓷、通信交換機、消防裝置、節能燈等項目。

事實證明,王文鑒走了彎路,由于對産業不熟悉,副業的虧損達到了百萬級别。幾次失敗,讓王文鑒痛定思痛。2004年,王文鑒将舜宇定位為“光電企業”,走“名配角戰略”。如今在餘姚陽明街道的舜宇集團廠區大樓,還有一行醒目的大字:“堅定不移地實施名配角戰略”。

所謂名配角,就是“成為著名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主角是諸如三星、華為等終端廠商,他們有品牌,利潤也最多。但一部手機或者一輛汽車裡有上千個大小零部件,不可能全部由廠商自己完成,需要無數的器件供應商。

但當一個好的配角也不容易。舜宇轉向手機光學業務的第一個訂單就出現品控問題。由于手機裡的CMOS晶片(低耗電存儲晶片,通過光電效應将光信号轉換成電信号,進行儲存以獲得圖像)表面出現異物,導緻手機螢幕出現黑點,公司内部的技術大拿曆時一個月,才慢慢找到解決辦法,度過難關。

難點不止在于技術上的落伍,困擾舜宇光學的,還有身份認同問題。彼時,由于二戰時的軍工轉下來的光學技術被保留下來并得到發展,全世界優秀的光學産品大多出自日德企業,舜宇光學無論從技術底蘊抑或是知名度甚至無法與中國台灣企業相提并論。

甬商給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是埋頭苦幹、低調内斂,王文鑒意識到要将“小富即安”的思想抛諸腦後,他對内部的人講,我們的标杆必須是IT領域的微軟、光學領域的蔡司和徕卡。

上市是擺脫“小富即安”的出路。2007年6月,舜宇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國内首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的光學企業。10年後的慶功宴上,舜宇光學的股票從最低點到最高點,增長了百倍以上,被戲稱為“十年百倍妖股”。

股價的瘋漲帶來的是員工财富的攀升,許多早期員工都成了億萬富翁。用王文鑒自己的話說,“在食堂幫忙傳菜的人也可能是個億萬富翁。”而布朗大學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教授Louis Putterman寫道:“在為勞工創造财富方面可能舜宇是最傑出的例子。”

舜宇光學當年是鄉鎮企業,1994年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公司的質檢員、廚師和清潔工當時都可以以極低價格認購股票。當然,到底有多少廚師和清潔工認購了舜宇光學的股票,不得而知。

當然,除了普通員工,高管更是掙得盆滿缽滿。其中王文鑒的财富達到了75億元,而王文傑是舜宇1989年招募的第一位大學生,如今已是公司副總裁。根據彭博彙編的資料,王文傑合計持股的價值超過4億美元。

做“大廠配角”的餘姚首富,身家75億

押寶智能手機

舜宇光學早年靠照相機鏡頭起家。

王文鑒帶領團隊建廠穩定後,舜宇确定将光學冷加工作為發展的起點,選擇與浙大光電技術開發公司建立科技生産聯合體。在那個年代,“你設計、我生産”的産品開發模式備受市場鼓勵,背靠浙江大學這幅金字招牌,舜宇每年為全球各大照相機生産商提供數以百萬計的鏡頭。

1988年,舜宇光學生産相機鏡頭35萬套,占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相機鏡頭的生意會這麼快被革了命。2000年前後,日本出現帶攝像頭的手機,由于便攜性更強,拍照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剛需,帶攝像功能的手機開始受到市場的青睐。

看到了新機遇,舜宇光學同期成立光電資訊事業部,做過不少相關産品的嘗試,收獲頗豐。千禧年前後,舜宇在産品結構上逐漸邁入現代光電領域,大舉進軍手機行業,布局手機攝像頭模組和鏡頭。

舜宇光學在手機鏡頭上的成功,背後是一場技術路線的豪賭。

在iPhone流行之前,王文鑒就判斷,手機攝像模組未來一定将往高像素走,原有CSP(Chip Scale Package,晶片級封裝)工藝無法滿足未來的趨勢。他提前組建相關團隊、購置相關裝置,籌建COB(Chips on Board,闆上晶片封裝)産線。從技術角度而言,CSP封裝主要用于800萬像素以下的領域,COB則可用于800萬像素以上,隻是裝置投入巨大。

舜宇光學的COB産線投産後,高像素市場一度陷入短暫的停滞,寒冷的大環境讓王文鑒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賭錯。2008年11月到2009年初,整個光學行業都十分黯淡,諸多企業陷入減産、停産、倒閉的死循環。

趁此機會,剛剛完成上市動作的舜宇光學借用資本力量,趁機收購了南韓力量光學54.9%的股份,獲得了不少高端鏡頭領域的技術。2013年,舜宇光學還收購了柯尼卡美能達的手機鏡頭生産基地,專利數量在光學鏡頭領域排名第二。

前期的部署随着智能手機的爆發終于有所回報。

2014年,榮耀釋出的雙攝旗艦榮耀6 Plus,雙800萬像素鏡頭模組由舜宇光學提供,這是舜宇光學首次與國内一線手機品牌合作。榮耀6 Plus的雙攝具有一定實驗性質,為華為和舜宇在手機雙攝領域積累了實戰經驗,也真正帶領行業進入雙攝時代,随後蘋果也效仿入局。

後來,單純的鏡頭更新已經不能讓消費者意外,手機市場進化到全面屏的概念風潮。此時舜宇光學針對全面屏手機的鏡頭模組研發了闆上封裝(MOB)/晶片上封裝(MOC)技術,該工藝下鍛造的模組尺寸更小,适用于全面屏的窄邊框,還可用于大光圈模組的封裝。

随着智能手機爆發式增長,舜宇光學的業績也格外好看。先後闖入華為、三星供應鍊的舜宇光學營收再摸新高,2015年收入首破百億。

在雙攝陣營的沉澱,也推動舜宇光學完成了從競争激烈、利潤低下的模組業務為主到具有高競争壁壘的鏡頭業務為主營業務的轉身。2016年财報中,高利潤率的鏡頭業務利潤占比已經從2013年的不到30%上升為2016年的65%。

市場風雲變幻,從雙攝到三攝,手機行業也從藍海一路殺到紅海,手機模組領域競争愈發激烈,這大大限制了廠商的盈利能力。

産業鍊上下遊對鏡頭企業态度的轉變,成為牽動舜宇光學業績的重要變量。2017年前後,攝影體系成為高端手機廠商争奪使用者心智的關鍵詞。手機廠商的一個共識是:“雙攝單攝化,三攝分開做”,即終端廠商自己制作雙攝,向模組廠商采購單攝,壓低公司模組單價,三攝則分散在多家廠商完成,這極不利于模組廠商提升成本效率,此番趨勢在2018年開始影響舜宇的業績,上演了一出增收不增利的尴尬财報,淨利潤相比2017年更同比下滑14%,隐憂顯露。

更大的危機來自于智能手機紅利見頂。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報告,2019年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約3.69億部,同比下降約6.8%。

最近幾年,舜宇更深刻的體會到智能手機市場的風向大變。2021年中業績顯示,舜宇光學的營收增速創五年來新低,官方解釋稱受智能手機市場格局變化及高端機型銷量不佳的影響,手機攝像模組的平均銷售單價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部分抵消了出貨量增加所帶來的收入增長。換言之,高端機型銷量下滑拖了嚴重後腿。

野村證券在2018年釋出報告稱,華為作為舜宇光學最大客戶,占其營收接近30%。業内普遍推斷,舜宇光學高端機型産品銷量不佳是受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大減的影響。

舜宇開始開拓新的水源。過去技術疊代的節奏告訴王文鑒,光學鏡頭在未來人機互動時代将有着廣泛應用,雞蛋不能再放在同一個籃子中。

已經習慣于不斷轉型的舜宇光學将業務重心從手機延伸到了高像素車載鏡頭,在成為特斯拉、奔馳、寶馬等汽車巨頭的鏡頭供應商後,後王文鑒時代的舜宇光學試圖突破手機行業天花闆的桎梏,将估值空間再次打開。

傍上蘋果,趕了晚集?

做“大廠配角”的餘姚首富,身家75億

2021年,蘋果釋出了iPhone13,而舜宇光學進入蘋果供應鍊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舜宇光學的機會來自于蘋果供應鍊管理的政策,蘋果一直采取分化訂單的形式提升對供應鍊企業的管控能力。一方面,蘋果希望供應鍊企業能夠在滿足技術名額的情況下為蘋果供貨;另一方面,蘋果不希望過于依賴單一一家供應鍊企業,樂于培育和扶植新的企業與原有供應商互相競争,減少供應鍊風險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控制采購成本。

立訊精密和富士康的競争就是典型。富士康代工一家獨大的勢頭下,蘋果讓立訊精密參與iPhone 13系列的代工,主要生産iPhone 13 Pro機型,以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

手機鏡頭的供應也是如此。蘋果鏡頭的主供應商是來自中國台灣的大立光。作為前任台灣股王,大立光态度強勢,多次在公開場合“放炮”譏諷,引發蘋果不滿。

為了掌握主動權,蘋果曾扶持光學鏡頭企業玉晶光和康達智,兩者在産業鍊和資本市場都賺足了聲量,無奈在技術實力和産能規模上難以和大立光匹敵。如果通盤考慮上述雙重次元,舜宇光學是最優解。

一方面,舜宇光學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根據咨詢機構的2020年智能手機光學鏡頭市占率資料顯示,舜宇光學擁有26%的市場佔有率,僅次于排名第一的大立光(28%),2020年營收突破380億元;另一方面,雖然手機行業遇冷,舜宇光學在産品更新儲備方面并沒有閑下來,針對3mm超微距手機鏡頭和全塑膠鏡片的10倍潛望長焦手機鏡頭中不斷研習、量産,這是當下手機廠商最為關注的攝影技術環節。

打入蘋果供應鍊隻是長征第一步,舜宇能否接棒成為制衡的“工具人”,其實蘋果還有疑慮。

一位光學方向的業内人士告訴《财經天下》周刊,蘋果傳遞的費用和裝置數量進度低于原本的計劃,iPhone 13中的鏡頭“主料”也并非來自舜宇光學。拆解iPhone 13供應商名錄,目前蘋果鏡頭的主要供應商依然是玉晶光和大立光。

除了傍上了蘋果的“大腿”外,舜宇光學在2021年也打算入股螞蟻集團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在資本市場賺足了眼球。

2021年年底,舜宇光學斥資18億元出資認購了重慶螞蟻消金的股權,将成為重慶螞蟻消金的第三大股東。一個做手機和車載鏡頭的企業,入股了做消費金融的螞蟻,看起來頗為離譜。

舜宇光學解釋了三點:一是螞蟻的風控能力能顯著提升舜宇光學的生産和工作效率;二是舜宇的人臉識别和活體檢測與螞蟻在消費金融場景有合作的機會。前兩者看起來都很虛,第三點還比較實在,舜宇光學認為可以獲得比較好的财務回報。

然而,這筆看起來還不錯的買賣,卻由于其中一位定增方中國信達臨陣退縮,螞蟻不得不啟動新的增資方案,這也給參與這次定增的企業增添了不少變數。

而且,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舜宇光學,也還面臨着同行的進攻。

被舜宇光學視為增長确定性高的核心業務——車載鏡頭、模組業務,也迎來了老對手大立光的反撲。此前大立光CEO林恩平承認,車用鏡頭必須耐高溫,用玻璃鏡頭較适合,不适合大立光擅長的塑膠鏡片,進而選擇在2019年逐漸隐退這一市場,但如今的林恩平又轉了個彎,表示将砸下10億元台币,成立專攻車用鏡頭的子公司大根光學,正式宣告大立光對汽車市場的回心轉意。

未來舜宇光學在車載鏡頭領域面對的競争,也将會更加白熱化。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