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文物——中國曆史上“虎文化”流傳演變的重要印記

虎虎生福,生肖賀歲。老虎有着“百獸之王”的美譽,往往以兇猛、威武、強壯的形象出現。在傳統文化中,虎是一種極具威懾力的吉祥符号,蘊含辟邪鎮宅、消災祛難等豐富的文化寓意。

“虎”文物——中國曆史上“虎文化”流傳演變的重要印記

來自漢代的玄兔太守虎符,高2.5厘米、長7.5厘米,呈伏虎狀,為左半,虎背中間有錯金銀文字(半文):“玄兔(菟)太守為虎符”,左側錯銀文一行:“玄兔(菟)左二”。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将的兵符,通常分為兩半,右半由帝王儲存,左半發給領兵的将帥或地方長官,并且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遣軍隊時,需要兩符勘合驗真才可發兵,這枚虎符對應的地方,正是漢四郡之一——玄菟郡。兩漢時期,玄菟郡北接夫徐、東臨高句麗、南靠遼東郡、西連鮮卑,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代表此地軍權的玄兔太守虎符,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轅飾是古代一種車馬器,用于裝飾車轅。其中,轅首飾套在車轅前段,裝飾轅頭,呈筒形,一端封頂,表面有紋飾,常用龍、虎、牛等瑞獸形象,其獸面朝前,可起到保護轅首、固定車衡等作用。山東博物館藏漢代鎏金虎頭銅轅飾,高11厘米、長17厘米、寬10厘米,銅制,通體鎏金。一端作虎頭形,張口露齒、雙目圓睜;另一端為銎,有用來固定的兩穿。1970年出土于曲阜九龍山漢墓。

“虎”文物——中國曆史上“虎文化”流傳演變的重要印記

這件轅首銅飾件,虎頭虎腦的形象活靈活現,奢華的鎏金工藝更為它添了幾分威武不凡的氣勢,不僅精緻美觀,還代表着車主人尊貴的身份地位,承載了古人對出行吉祥的祝願,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當老虎遇見美酒,又會碰撞出怎樣的故事?現收藏于山東博物館的虎鈕穿帶卣,出土于沂水李家莊遺址,其通高11.8厘米、腹徑10.5厘米,為周代酒器,器身似小罐,銅制,有蓋,蓋鈕作虎形。

銅卣是一種古代盛酒器,在商朝和西周時期盛行用它來裝酒。此卣的器形為圓形,腹部飽滿,容量頗大,底部圈足結構,可保證放置平穩,使酒液不易傾灑。器口和蓋口兩側有對應的系耳,友善提攜。卣蓋之上,虎鈕的形象刻畫生動,它後腿蹲坐,長尾微翹,上半身呈立起狀,前爪探出緊緊抓住蓋子不肯撒手,似乎馬上就要掀開卣蓋品嘗到醇美的酒香。

孔子博物館藏西周“魯白悆”竊曲紋雙獸耳虎鈕銅盨,是魯國故城遺址30号墓出土。盨,是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是一種禮器,流行于西周中晚期。

這件銅盨是西周青銅盨的精品,呈圓角長方形,器、蓋子母口,兩側有獸首鋬,蓋上浮雕虎鈕、四夔龍紋。蓋面飾獸紋和瓦紋;蓋沿、口沿、圈足飾竊曲紋,器腹飾瓦紋。它也從側面展示了魯國手工藝者的獨具匠心和當時魯國冶煉技術的發達。

現藏于章丘區博物館的螭虎紋犀角杯來自清代。犀角杯是一種中國傳統酒具。古人因白酒性燥熱,犀角性寒涼,對人有涼血、解毒、鎮驚、滋補作用,是以人們就用犀角制成器皿飲白酒,以祛病延年。

這件清雕螭虎紋犀角杯呈靈芝形,橢圓形口,束腹平底,杯壁為荷葉狀,外壁中間為連枝菊花紋,底紋為竊曲紋。杯一側镂空浮雕一螭虎曲身而上,杯口及外沿均飾竊曲紋,造型敦厚,比例優雅流暢,雕工異常細膩。

博物館裡收藏的衆多“虎”文物,是中國曆史上“虎文化”流傳演變的重要印記。從威嚴勇猛的權威地位到生動有趣的吉祥符号,經過藝術加工的老虎形象,傳遞着生龍活虎、健康勇敢等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被人們寄予了更加豐富美好的文化内涵。(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張依盟 通訊員 李思 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