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在現存所有的開花植物中,有那麼1%的植物比較特殊,它們并不依賴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也無需将根系深入泥土中汲取營養,那對于一株植物來說,它們怎麼活呢?

衆所周知,既然自己不生産,那就從隻能從其他人那裡擷取,就好比大家如果不會做飯,可以選擇點外賣,但與這些植物不同的是,我們需要付出等量價值的資源才能獲得,而它們則是單純地“索取”,簡單來說就是“白嫖”。在生物學上,這種行為被稱為“寄生”,以此為生的植物則稱為“寄生植物”。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菟絲子,一種常見的寄生植物

它們最普遍的寄生形式是通過一種稱為“吸器”的侵入性器官。該器官檢測到來自宿主植物的吸器誘導因子後形成,然後逐漸滲透至宿主的莖或根部,并與其維管系統所連接配接。通過吸器,寄生植物可以從宿主中提取各種物質,比如水、蛋白質、核苷酸乃至逆轉錄座子,有時候宿主身上所感染的病原體也會傳輸到寄生植物體内,可謂是來者不拒。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菟絲子及其宿主莖的橫截面光學顯微鏡照片,可以看到菟絲子通過吸器刺入宿主莖内。穿透宿主組織,圖源 wellcome image

不過,這種寄生植物所獨有的統一性特征,卻并非同源結構。數億年以來,吸器在開花植物中已經獨立進化了大約12~13次,這是一個典型的“趨同進化”案例,意味着不同的被子植物在不同時期進化出了相似的特征,同時也說明了為何現在的寄生植物分布于不同的植物科中。

雖然大家幹的都是“寄生”的活兒,但從生命周期、寄生位置以及從宿主擷取營養的分量來說,寄生植物也有不同的分類,例如可獨立于宿主完成生命周期為兼性寄生,不可獨立于寄主完成生命周期則為專性寄生;附着在宿主莖部稱為莖寄生,附着在宿主根部則為根寄生;隻從宿主擷取部分營養的叫做半寄生,而從宿主擷取所有營養的為全寄生。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榭寄生,一種專性莖半寄生植物

通常情況下,寄生植物都會命中多個特征,比如我們熟知的菟絲子便屬于專性莖全寄生植物,它會用吸器進入宿主的莖汲取營養,同時離開了宿主也無法自主生存下去。而在全寄生植物中,還有一類更為極端的存在——内寄生植物,它們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在宿主植物的組織内進行,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看做是宿主體内的一根根菌絲,直到開花和結籽的時候才會顯示出原貌。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世界上最大的花屬于内寄生植物

體内寄生對于科學家來說并不陌生,甚至大多數人都有所了解,比如我們體内常見的蛔蟲,但植物體内的“蛔蟲”卻是前所未見。而在迄今為止發現的4750種寄生植物中,隻有80多個物種屬于内寄生植物,它們分别來源于梨科、胞藻科、菊科和萊佛士科(大花草科植物),它們的宿主雖然不同,但都有一個特點——屬于木質寄生,并且都有着固定的寄生範圍,特别是大王花,基本上隻盯着葡萄科崖爬藤屬(Tetrastigma)的幾個物種“禍害”。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内寄生植物四種代表:大王草屬(左),帽蕊草屬(中間),簇草花屬(右),豆生花屬(上)

更為神奇的是,随着21世紀以來科學家對内寄生植物的深入研究,驚奇地發現它們的生活史與某些真菌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例如内寄生植物侵入宿主後會從分子層面進行僞裝,進而在不被宿主感覺的情況下保持隐秘生長,同時表現出間歇性生長的特點,這與一些真菌的侵入方式十分類似。

另一方面,内寄生植物與真菌都會在宿主組織内呈現出絲狀生長,略微不同的是,内寄生植物選擇在細胞夾縫中生長,内生真菌則會侵入到宿主細胞内部,即細胞内生長。但對于宿主植物而言,它們猶如兩條隐秘而又古老的平行世界線,都在一步一步地蠶食它的生機。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大王草屬植物與活體營養真菌的生命周期對比

當然,這種蠶食也是有代價的,在過渡到這種極端且“不要臉”的生活模式過程中,它們也失去了自身的一些基因,例如,内寄生植物失去了光合作用的基因,而真菌中用于編碼某些酶的基因也逐漸消失了。

除了基因丢失之外,内寄生植物和真菌及其宿主之間的緊密聯系還導緻了新基因的積累,也就是水準基因轉移(HGT)——非交配生物之間罕見的遺傳物質交換,原本常見于真菌、細菌中,現在已被證明在内寄生植物中也尤為猖獗。比如,在大花草科的植物體内出現了來自黃瓜和胡蘿蔔近緣種的基因,這揭示了大王花對葡萄科以外物種的曆史寄生現象。

是以,HGT也被認為是“DNA化石”,科學家或許可以利用這些線索解開植物之間的滅絕關聯。通過它們,跨域無窮時間的植物界進化之謎,肯定有進一步的驚人發現在等待着!

植物體内也有“蛔蟲”,居然還是大王花!

主要參考來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403666/

https://doi.org/10.1111/nph.17556

Wikipedia——Parasitic plant

- 作者資訊-

魚魚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銀獎獲得者,清蒸魚頭、麻辣魚頭等各種魚頭愛好者。

排版|蘿蔔娟

稽核 | 六朵 蒼翼蝴蝶 淡定珠子

文中圖檔為作者提供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