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年,印度暴發的可怕瘟疫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何浩麗陽近日,印度新冠疫情突然失控,每日确診病例繼續創下新紀錄,造成死亡人數激增、屍體公開火化等悲劇性震撼世界。然而,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大規模爆發鼠疫。由于自然和人為的災害,印度的這一地區經曆了許多可怕的流行病。

1918年大流行:1700萬人死亡

1918年開始席卷全球的大流行導緻全球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遠遠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然而,罕見的是,大流行中最緻命的部分不是媒體反複提及的歐洲和美國,而是遠在印度。

20世紀初的印度是一個瘟疫肆虐的貧窮殖民地,公共衛生系統尚未建立,不僅西方藥物尚未廣泛使用,而且大多數印度人在生病時不得不求助于神靈和本土阿育吠陀醫學。1918 年 5 月 29 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将結束時,一艘載有印度遠征軍的船隻抵達孟買海岸,裝載着來自英國本土的物資,并攜帶着來自歐洲的緻命流感病毒株。1918年6月,孟買發生了第一例流感病例。沒過多久,流感在印度西部、北部和中部爆發。

公共衛生狀況不佳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加劇了這一流行病的蔓延。當時,印度棉紡織業發展迅速,而印度紡織業的中心孟買吸引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印度低種姓的窮人,經常生活在過度擁擠的貧民窟,有些人住在肮髒的小巷,馬廄和倉庫裡。當時在印度的英國男爵丁肖·馬内基·佩蒂特(Dingshaw Manekji Petit)評論道:"孟買隐藏在疾病、污垢和退化的深處,在歐洲的三流城市,衛生設施是完全無法忍受的!""

盡管英國人不喜歡印度的混亂局面,但他們不願意花費任何精力或金錢來改造這個巨大的"病毒培養皿"。很快,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孟買出現發燒,四肢疼痛和支氣管發炎,但英國殖民當局認為這隻是流感,并沒有認真對待它。然而,流感病毒在整個印度社會中毫無戒心地變異,潛伏期更短,死亡率更高,許多人在短短一個早上就死于感染。此時,大流行開始在印度全面爆發。

在疫情爆發期間,印度為數不多的幾家醫院已經沒有床位,即使在校床擴大之後,也遠遠不足以容納患者,其中大多數患者不得不等待死亡。當時的記錄說,醫院裡的屍體已經被填滿了,沒有人敢把它們擡出來給死者騰出空間,屍體堆在那裡。

不僅醫院,而且印度城市的街道上都擠滿了屍體,幾乎每所房子裡都擠滿了為死者哭泣的人,恐怖和鎮壓的氣氛彌漫在印度各地。

英國殖民當局對這一流行病的反應也是令人發指的。疫情期間,許多殖民地政府官員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躲避疫情,到山上去躲避疫情,留下疫區的印度人民生存下來。看到疫情肆虐,防疫殖民地官員也開出了一些奇怪的處方:用高錳酸鉀漱口水,多消毒,盡量睡在戶外......結果自然是無用的。印度民間謠言說,英國人在醫院秘密肢解印第安人,以提取液體藥物,以保護他們免受瘟疫的侵害。是以,數以百萬計的印度人在恐慌中逃離城市,前往農村,将疫情帶到更多的地方。英國殖民政府展開了嚴格的控制,但進一步加劇了民族沖突。印度的聖雄甘地也幾乎在這場流行病中喪生,這種流行病的蔓延令人震驚。1919年,甘地的《青年印度》寫道:"面對如此可怕和災難性的傳染病流行,沒有其他文明國家的政府會像印度政府那樣做得那麼糟糕。"

印度衛生專員1918年的年度報告描述了"所有被屍體阻擋的河流"。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屍體已經發泡,開始腐爛和發臭。"恒河到處都是屍體,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木頭來火化,"一名22歲的印度青年絕望地說。因為疫情爆發,我的家人在眨眼間就消失了。"

直到兩年後,大流行才在世界各地慢慢消失,整個印度已經在哀悼中。印度後來估計,多達1700萬人死于大流行,約占當時印度人口的四分之一。僅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就因大流行而失去了300萬人的生命。

19世紀:霍亂影響世界

印度新冠疫情的大規模蔓延被廣泛視為與印度公衆慶祝"大鍋節"的非法大規模集會脫節。事實上,在印度長期肆虐的霍亂疫情,也與朝聖等宗教活動密切相關。然而,英國殖民當局對此視而不見,造成了悲劇,甚至危及到自己。

自古以來,印度的恒河三角洲一直是霍亂的源頭,被稱為"人類霍亂的故鄉"。古代,印度大陸與外界的互動困難,霍亂的傳播極其緩慢。但随着航海大時代的到來,英國人不僅打開了通往南亞的大門,還打開了恒河三角洲霍亂疫情的潘多拉魔盒。

不得不說,霍亂是一種通過消化系統傳播的流行病,對癡迷于恒河的印度人造成了沉重的打擊。2,500公裡長的恒河被印度教徒認為是最神聖的河流。每年1月至3月,恒河和亞穆納河交彙處都會舉行沐浴節,成千上萬的朝聖者沉浸在河中,清洗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不僅如此,印度教徒還将死者的骨灰撒入恒河。但從衛生的角度來看,恒河已經成為霍亂弧菌的一團糟和滋生地。作為朝聖的一部分,朝聖者生喝恒河,這為霍亂弧菌的傳播提供了理想的條件。朝聖者将水帶給親戚和朋友,進一步促進了霍亂的傳播。

更糟糕的是,19世紀的異常天氣條件為霍亂弧菌的繁殖創造了合适的條件。1815年,印度遭受了暴雨,洪水和收成的損失,但在1816年,它特别炎熱幹燥,1817年是一系列的暴雨。多年來一直在印度各地蔓延的霍亂疫情已經開始。1817年3月,一名霍亂患者在加爾各答的威廉要塞死亡,但殖民當局認為這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沒有注意。同年7月,孟加拉國全省爆發了一系列霍亂疫情,也影響了加爾各答。在短短一個月内,有25,000人被感染,4,000人死亡。1818年,霍亂疫情蔓延到印度的更廣泛地區,死亡率高達7.5%。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霍亂疫情繼續肆虐并蔓延到國外,錫蘭、緬甸、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伎倆",進而開啟了世界範圍的霍亂大流行。當潘多拉的霍亂盒子被打開時,它并不是那麼容易關閉。自1816年以來,全世界共爆發了八次霍亂疫情,影響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柴可夫斯基是一位著名的俄羅斯音樂家,在第三次全球霍亂爆發期間因病去世。

面對霍亂疫情造成的慘重損失,1866年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國際衛生大會上,各國采用了"接觸感染"理論,明确指出"朝聖是印度霍亂流行衆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當時的調查顯示,與印度朝聖相關的節日聚會,如灑水節,大鍋節和小鍋節,與19世紀幾次霍亂爆發的爆發周期高度一緻。由于數百萬人參加這些慶祝活動,霍亂疫情可以非常迅速地蔓延并造成大規模死亡。

例如,在1867年4月在哈德瓦舉行的"大鍋節"上,參與者人數最多的是300萬,但隻有19名朝聖者接受了霍亂治療。疫情迅速沿着朝聖者路線蔓延到印度北部,當年約有25萬人感染霍亂,其中一半人死亡。國際衛生會議敦促英國加強對霍亂疫情的反應,但殖民當局正在"扭轉道路"。19世紀中葉,英屬印度衛生官員坎甯安實施了檢疫措施,建立了緊急隔離醫院,并隔離了可能感染霍亂的朝聖者,進而控制了疫情。然而,由于政治妥協和财政困難,1868年上半年,英國衛生當局說服坎甯安停止前往孟買的檢疫船。此次放寬防疫政策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根據不完整的統計資料,多年來死于霍亂的印度人累計人數在3800萬至6000萬之間。

1994年:一場大規模的瘟疫吓跑了數百萬人

自中世紀以來,瘟疫,一種全球談論的瘟疫,以黑死病的名義在世界各地爆發了好幾次。在20世紀50年代,第三世界瘟疫大流行基本上消退了。許多專家認為,随着現代醫學的發展,瘟疫從活躍期進入了一個靜止期。然而,1994年在印度爆發的瘟疫再次讓專家們感到驚訝。

印度西南部的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是大型灌木生态系統和頻繁動物活動的家園。随着印度人口迅速膨脹,食物變得越來越緊張,由于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來源而濫殺濫造叢林,老鼠的數量正在增加,導緻黑翅蜻蜓,南亞鷹和蟒蛇等老鼠的天敵數量顯着減少,以及當地貧民窟和垃圾堆的集中。

1994年,全球氣候異常,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氣溫異常高,印度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出現熱浪,加速了肺鼠疫細菌的生長和傳播。瘟疫首先從馬哈拉施特拉邦農村傳播。但在當時的印度政府眼中,低種姓農村人口的疾病并不是一個主要問題。1994年9月下旬,馬什特拉附近的古吉拉州城市蘇拉特(Surat)正在慶祝象神節。然而,在甯靜的氣氛中,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靈悄悄地進入了城市。

9月19日,蘇拉特醫院突然接收了30名病情類似的病人。他們發高燒,咳嗽,打噴嚏,吐血,很快就暈倒了。從那時起,另一組患者被送往醫院。9月20日,首位病人在醫院死亡,随後又有幾名其他病人死亡。死者是黑色的,有一雙睜大的眼睛,疼痛難以忍受。醫生測試了血液樣本,發現患者患有瘟疫,這是鄰近的馬什特拉鄉村的一種流行病。

災難發生後,印度官員宣布蘇拉特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狀态"。9月23日,蘇拉特當局下令關閉所有學校、電影院和公園,關閉工廠和銀行等大型企業,直到政府解除警告。然而,蘇拉特市的醫療條件很差,醫療裝置很落後,醫療實力嚴重不足,治療藥物也很差,治療瘟疫需要的四環素、磺胺等藥物稀缺。截至10月4日,已有1000多人住院接受治療和檢查,其中50人死亡。

印度政府對鼠疫疫情的處理尤其令人失望,沒有關于如何應對的官方資訊,也沒有來自醫療服務的适當預防指導。一些人盲目地認為消滅老鼠有利于結束疫情,開始了大規模的滅鼠行動,導緻直接與人接觸,進一步擴大了鼠疫的流行。

為了躲避瘟疫的可怕陰影,蘇拉特的居民大量逃離,印度政府不得不派兵控制局勢。但為時已晚,因為封鎖不及時,數十萬人在驚慌失措中沖離家園。外國機構估計,在疫情宣布後的四天内,約有50萬人逃離了這座城市。它們還給印度各地帶來了瘟疫細菌和恐懼,導緻數百萬人逃離家園。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内,印度許多地區都報告了鼠疫疫情。僅在首都新德裡,就有770人住院,其中四人死亡。

這場瘟疫,後來被稱為蘇拉特風暴,不僅奪走了許多印度人的生命,而且在印度社會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混亂和經濟損失。當時,印度經曆了大規模的商品采購熱潮,尤其是藥品和相關醫療裝置。40多個國家已采取果斷措施,暫時擾亂與印度的空中和海上交通,取消飛往印度的航班,并對來自印度的航班,船隻和貨物或乘客進行檢疫,消毒和衛生檢查。"瘟疫使外國投資者對印度的投資環境持懷疑态度,"當時有報道稱。對于這個渴望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