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務保障好 賽事體驗佳(聚焦冬奧保障)

雪務保障好 賽事體驗佳(聚焦冬奧保障)

2月7日,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項目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在河北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進行。

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攝

88.70分!

2月7日,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在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舉行。隻見中國小将蘇翊鳴動作行雲流水,做出全場首個1800度動作。短暫等待後,裁判亮出高分,蘇翊鳴最終摘得銀牌,為中國隊創造了該項目曆史上最好成績。

北京冬奧會期間,雲頂滑雪公園承辦雪上技巧、空中技巧、坡面障礙技巧、平行大回轉、障礙追逐等項目的比賽,共計産生20枚金牌。

冰與雪,可謂冬奧賽事的基礎元素。穩定可靠的雪務保障是滑雪競技項目順利進行、運動員獲得良好賽事體驗的重要一環。如何打造符合冬奧會标準的賽道?如何保障賽事用雪充沛?怎樣踐行綠色環保理念?雲頂滑雪公園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

制 雪

從全球範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重大賽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

山巒疊嶂,白雪皚皚。在雲頂滑雪公園,每次賽事結束後,從業人員都要進行雪道修整,反複查驗賽道的每一處。

雲頂滑雪公園擁有6條賽道。想要保持賽道的穩定性,雪的性狀尤為重要。那麼,高品質的賽道用雪從哪裡來?

國際雪聯高山滑雪委員會主席伯恩哈德·魯西2月5日在北京冬奧會造雪情況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如果有自然雪的話,我們就可以造更少的雪。但是,從雪道品質精确控制上講,我們并不希望使用大量的天然雪。魯西認為,要想創造最佳的賽道和體驗,通常會使用人造雪,這會使得賽道上的雪比較緊緻,運動員在上面可以更好地滑行。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3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說:“從全球範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為了保障比賽用雪品質,國際上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

“天然雪質地松軟,并不适合比賽。人造雪可以打造出符合競技比賽場地技術規範要求的賽道,為運動員提供公平的競賽條件。”2017年,北京冬奧會賽事用雪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團隊組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态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王飛騰就是其中一員。

“打造符合冬奧會标準的賽道并不容易,對密度、硬度、含水量等參數都有嚴格要求。特别是冰狀雪賽道,一切幾乎是從零開始。”王飛騰說,冰狀雪是雪質的一種形态,其表面有一層薄的硬冰殼,可減小賽道表面對于滑雪闆的摩擦力。彼時,團隊成員對于冰狀雪等概念普遍陌生,面臨不小的挑戰。

“過程看似簡單,鋪雪、注水就行,但鋪多厚的雪、隔多久注水等都無具體參數。”從2019年起,王飛騰團隊在雲頂滑雪公園等地進行冰狀雪制作試驗,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試驗區一幹就是10多個小時。“經常是每天早晨乘第一班纜車上山,坐最後一班纜車下山。”

鋪雪、注水、壓實、測量、分析……經過艱苦的摸索研究,王飛騰團隊研發出了适合中國不同氣候條件的高山冰狀雪賽道制作技術,運作成本低,造雪效率高,還更節水。

造 雪

實作造雪用水和保護生态環境雙赢

2月3日18時,雲頂滑雪公園内,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女子資格賽首輪比賽正在進行。中國選手李楠整理着裝後開始滑行,回轉、起跳、騰空、翻轉、落地,她順利完成了比賽。

這條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賽道,長度為250米,坡度約為28度。場地中設有許多連綿的雪包。雪上技巧選手出發後,要在陡峭的雪道上繞雪包急速向下滑行,并完成跳躍騰空動作。

百餘台造雪裝置一齊開動,雪花有如雲霧般散開……2021年10月中旬,雲頂滑雪公園造雪團隊啟動了繁忙的賽道造雪工作。

“啟動造雪機有一定的條件,要在溫度、濕度、風力、風向等名額最适宜的條件下開始造雪,節約資源、降低成本、保障雪質。”雲頂滑雪公園山地運作副經理王世同介紹。

地處崇山峻嶺之間,冬季的雲頂滑雪公園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嚴寒天氣給造雪工作帶來不小挑戰。而到了賽期,2月至3月正是氣溫回升的時間,比賽中可能會出現雪道融化和大風、降水、沙塵天氣等問題。這些都對雪務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造雪過程中,如何踐行綠色理念?

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介紹,為做好北京冬奧會雪務保障,張家口賽區圍繞保水、蓄水、節水3個方面,多措并舉,及早啟動了造雪準備工作,通過收集地表徑流、雪融水等舉措,實作了造雪用水和保護生态環境雙赢。

進入雲頂滑雪公園,沿盤山公路向上行駛,可以看到一座露天蓄水池。雪場先後建設了調蓄水池和雪融水收集池,并安裝泵站和引水管線,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沿山勢逐級送至造雪機,為雪道提供造雪用水保障。

圍繞節水,張家口賽區雲頂、古楊樹兩個場館群均采用高效的節水智能化造雪系統和造雪裝備,能夠根據外界環境變化動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節水率達到了20%左右。”劉海峰說。

塑 雪

做好雪道的壓雪、塑形,為運動員提供高品質的競賽環境

天空晴朗,賽道潔白。2月6日上午,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在雲頂滑雪公園開賽,運動員們戴着頭盔和雪鏡蓄勢待發。

在賽道起點,一段由冰雪築就的“中國長城”,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作為冬奧會觀賞性最強的項目之一,坡面障礙技巧賽道位于雲頂滑雪公園最高點,海拔2042米,長640米,寬30至40米,坡度13至18度。

“做好雪道的壓雪、塑形,能為運動員提供高品質的競賽環境。”王世同說, “雪長城”在凸顯濃濃中國風的同時,還有防風的實用功能。

在空中技巧賽道,壓雪塑形團隊從業人員溫龍正全神貫注地駕駛着壓雪車。造雪機造出雪堆後,他就要操作機械裝置對賽道塑形,形成高低起伏的賽道。從坡上到坡下,一趟又一趟,往返數次。

不同的比賽項目,對賽道的壓雪塑形工作也有不同要求。其中,U型場地技巧等賽道的施工難度較大。“如果雪太幹,像沙子一樣,就很難被塑造成固定形狀;雪太硬,很容易凝結成冰,也沒法進行壓雪塑形。好在雲頂滑雪公園提供的優質人造雪密度高、強度高、易塑形,完全能滿足需求。”溫龍說,“我們嚴格按照賽道标準,多輪造雪壓雪後,像做雕塑一樣反反複複對賽道進行塑形。”

“看到運動員順利完成比賽,我們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說這話時,溫龍臉上笑容綻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