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凝聚曆史精神,熔鑄文化輝煌。

文物,是人類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它屬于人類制造的産物,代表着曆史的過去,中國的文物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特性,凝聚的是曆史精神,保護人類共同創造的文物是人類共同職責。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文物是曆史的根,留下了先祖的根,

刻畫着一段特殊的曆史。弄清楚文物的來龍去脈,對了解曆史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辨明文物身份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比如說,有些文物還會“僞裝”,它們可能價值連城,看起來卻像一個假貨一樣,有時候假到讓人捧腹大笑!

銅五柱器

大家都知道路由器,這是一個現代科技産品,家裡連網的時候通常會用到這個,這個小東西造型獨特,很好辨認。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1959年,在安徽省新屯溪市出土了一個“雲紋銅五柱器”,據當時的考古報告記載,這件文物:

“器形奇異,自北宋以來未曾見著錄過”,“很難說出它的名稱和用途”。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這件文物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個路由器,這件文物的上方有無根等高的柱子,下面是一個方形的底座,底部微鼓,委角,底座上飾有雙溝雲紋,雖然從沒見過,而且對于這種物件的記載也不詳,安徽博物館也隻說:“此物不見于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青銅器,且是西周時期文物,年代久遠,非同尋常,由于它奇特的造型,大家一般都稱它為

“雲紋銅路由器”。

明代銀香盒

《紅樓夢》第二七回寫到:“像你上回買的那柳枝兒編的小籃子兒,竹子根兒挖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子兒,就好了。”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香盒”本是香包的前身,一般是用玉和金屬材料制成的小盒子,裡面裝着各種香料,可以當挂件,亦可以當腰鍊,小小得很精緻,2007年,在嘉定江橋鎮李新齋家族墓中出土了一件明代銀香盒。

男主人李汝節,号新齋,是明代萬曆年間人,官職五品以上,在他的夫妻合葬墓中發現了一個像

“啤酒蓋”

一樣的銀香盒,據判斷,這個銀香盒屬于女主人,後來存放在上海博物館。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後來網友逛博物館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特殊而又精巧的文物,當時還非常詫異,想不明白怎麼有人将瓶酒蓋都當成文物了。傳到網上之後還引起了大家的調侃。甚至還有腦洞大開的網友展開了想象:

“夜黑風高的夜晚,盜墓者挖累了,開了一瓶啤酒壯膽……”

甚至還有網友表示,讓從業人員看看,上面有沒有寫“謝謝惠顧”或者“再來一瓶”……

戰國水晶杯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看到這個文物各位看官們别還真别笑,這不是現代爛大街的玻璃杯,它屬于戰國時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在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出土,現存放于杭州博物館,是貨真價實的古董。

整個杯子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晶瑩剔透,,呈透明狀,杯子略帶有一點琥珀色,表面還經過抛光處理,渾然天成。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當年考古工專家們發掘戰國水晶杯子的時候,也整個人都蒙圈了,甚至懷疑這不是什麼古董,當他們用碳14測定後,結果證明了這件文物的确非比尋常,是屬于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文物,之後,這件文物也被列入了禁止出國展出的行列,如今是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綠柱石水晶串飾

曆史總能帶給人們驚喜,也讓人很意外,說不定一些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絕世珍品,綠柱石水晶串飾也是一件很低調的文物,第一眼看上去,完全看不出來這會一件文物,或者是什麼珍貴的寶貝。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就像小時候一兩塊錢買的塑膠手串一樣廉價、平庸,花花綠綠的,在它身上完全看不出曆史的厚重與價值的珍貴,甚至在網上一搜尋就有一大把,還物美價廉,甚至比這個更漂亮。

不過将這串手鍊放大看看,就會發現它别有洞天,水晶晶瑩剔透,閃閃發光,淡淡的藍色非常漂亮,而且裡面沒有氣泡,也沒有一絲雜質。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這是東漢(25年~220年)時期的文物,于1990年在廣西合浦黃泥崗1号墓出土,據《漢志》記載“入海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漢代外交發達,許多遠洋的舶來品來到了中國,然後在中國的工匠手中變成了精美的飾品,綠柱石水晶串飾就是其中一件。

博物館裡“假”到讓人懷疑的4件古董,别笑,還真是古人做出來的

小結

這些文物僞裝的就如同“假貨”一樣,香盒做成“啤酒蓋”模樣,青銅器像個路由器,戰國時期就有“玻璃杯”……看了之後令人捧腹。但從文物保護角度看,這有時候也加大了考古的難度,萬一沒被辨認出來,那損失可大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