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觀看視訊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2月8日消息(特派記者 蘇靓)“海南有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和文化遺産資源,是文化遺産大省!”2月8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霁翔接受新海南用戶端記者采訪,率先直言海南是文化遺産大省,對海南的文化資源如數家珍。

單霁翔接受新海岸用戶端記者采訪。記者 李昊 攝
單霁翔說,中國第一批曆史文化名街有13條,海口騎樓老街便名列其中,獨具魅力的火山村、曆史悠久的儋州鹽田、海瑞墓、五公祠、紅色娘子軍等各有風情,海南的黎錦、船型屋等非遺更是中華文化瑰寶。
單霁翔不止一次說過“海南是文化遺産大省”,早在2010年,單霁翔就對海南的文化遺産予以高度認可。單霁翔表示,海南的文化遺産發展,從重視單一文化要素向“文化景觀”保護的方向發展,從重視“靜态遺産”的保護到動靜結合共同發展,不僅重視保護古代文物,也關注近現代文化遺産,重視史記和重視民間文化遺産。
騎樓老街。賀立樊 攝
俯瞰海口火山口。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單霁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與陝西、河南等諸多文博大省相比,海南在文物等文化遺産方面有着明顯的短闆。不過,随着今天人們對文化遺産認識變得更加全面,海南在文化遺産資源方面的優勢逐漸凸顯。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單霁翔以實際行動,讓古老的故宮、文物獲得新生,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他認為,文化遺産要真正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展現出自身的魅力,“被保護的文化遺産才是有尊嚴的。”
海南旅文廳搭建平台展現非遺,讓傳統文化煥發活力。省旅文廳供圖
近年來,海南不斷加快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積極開展系列文化、非遺活動,讓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心。“東西南北中廣場文藝會演”、“群藝大舞台”、“海南原創廣場舞大賽”、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海南龍被藝術大展等賽事活動的開展,讓文化在全省遍地開花,非遺“火起來”“活下去”。
瓊劇、儋州調聲、人偶戲、公仔戲、黎族竹木器樂、黎族剪紙、黎族陶藝、海南椰雕……海南的非遺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多個類别。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記者李昊 攝
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32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82項,市縣級以上非遺項目300多項。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于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據悉,今年,海南将繼續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相關活動和錦繡世界文化周,并前往山東非遺博覽會、四川非遺購物節進行展覽推介,繼續搭建營運平台宣傳推廣海南非遺。
文化發展,耕耘不辍,海南正全力激活文化魅力,為自貿港建設涵養文化根脈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