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Qing聽|95後男生蓄發4年 隻為能給癌症患兒一個新年禮物

“這是我2022年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許是給了一個陌生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一位95後男生參與了由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志願服務團隊發起的向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捐發的“烏絲帶行動”,将留了4年的長發剪下,捐給患癌兒童做假發。

他還與這個團隊定下了三年之約,待頭發夠長會再次捐贈。

他的這一舉動登上熱搜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人獻出愛心,不少網友通過評論和私信的方式向他詢問如何捐發等問題。

據了解,截至目前“烏絲帶行動”已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2000名愛心人士的捐發。

Qing聽|95後男生蓄發4年 隻為能給癌症患兒一個新年禮物

“這是我2022年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許是給了一個陌生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一位95後男生參與了由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志願服務團隊發起的向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捐發的“烏絲帶行動”,将留了4年的長發剪下,捐給患癌兒童做假發。

他還與這個團隊定下了三年之約,待頭發夠長會再次捐贈。

他的這一舉動登上熱搜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人獻出愛心,不少網友通過評論和私信的方式向他詢問如何捐發等問題。

據了解,截至目前“烏絲帶行動”已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2000名愛心人士的捐發。

為拍照蓄長發 最終成了充滿愛心的禮物

近日,一位長發飄飄的男子手持剪刀剪短頭發的視訊廣為流傳,觀看量已達千萬級别。

視訊中介紹,他是想将這束頭發捐給在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裡正在接受化療的小朋友,用于制作愛心假發。“這束頭發不僅是給某一位小朋友的新年禮物,也是自己在2022年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出生于1996年的聶子富是貴州人,目前在北京從事傳媒類的工作,他說,這是第一次将鏡頭對準自己,拍下自己的故事。以往都是記錄别人的喜怒哀樂。

聶子富介紹,起初留長發就是為了拍一套漢服照,直到後來在網上看到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個報道: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突然決定留長發,很多小夥伴都嘲笑他,但他不在乎,說自己有想做的事。兩年後他把自己的頭發剪下捐給了當地的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便是專門幫癌症患者化療失去頭發的小朋友捐助假發。

聶子富表示,“現在想來,我自己好像是這個小男孩的成人翻版,也是從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有捐發這回事。”于是,從2018年他開始嘗試養頭發後,他便不斷搜集着國内與捐發相關的項目,包括癌友公益、廣州金絲帶等公益團體,通過他們了解到頭發的長度要滿足30厘米以上才可以捐,因為在制作假發的過程中會有大量損耗,一般要兩三個志願者的頭發拼在一起才能做成一頂假發。但那時他的頭發還遠遠達不到要求。

他還得知,普通的假發材料或化纖材料,對于做化療的病人來說都是承受不住的,極易過敏或者感染。捐贈的頭發必須無燙染,即使燙染了有一段時間的,化療的人也沒法接受頭發裡的藥水殘留。是以四年裡,聶子富非常精心地打理自己的頭發,甚至沒進過理發店,都是自己進行一些發梢的開叉修剪。

蓄發期間,聶子富也因為“長發飄飄”遇到過不少麻煩,一方面是在生活上的不便,不知道該如何打理長發。“尤其是因疫情出門要戴口罩,經常就會被認錯性别,在廁所吓到别人,或直接被從業人員拽出來都發生過”。另一方面,就是來自于偏見,走在大街上也時常會被人指指點點。家裡人其實一直不了解,認為“男生就應該有男生的樣子和發型”。他每次都搪塞過去,也沒跟他們解釋自己留長發是因為什麼。

直到2021年底,他的頭發已經長到60厘米的長度,他決定剪掉長發去捐贈了。

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在2021年發起的“烏絲帶”項目,引起了他的注意。聶子富看到他們釋出的紀錄片裡的主人公是一個來自貴州四歲小女孩,跟自己來自同一個地方。雖然年僅四歲但卻已經做過30次化療,還因為頭發掉光被人取外号叫“光頭強”。他說,“我看到那個故事以後特别觸動,我在這四年也因為男生長發受到不少嘲笑,我大概知道那種嘲笑對于愛美的小女孩來說傷害有多大,然後我就決定捐給那邊,也許這個頭發就會幫助到我家鄉的小朋友”。

聶子富說,現在他已經收到醫院寄來的證書,也算為四年的長發時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捐完頭發以後,醫院會通過QQ群跟我們聯系,會郵寄一個捐獻證書,同時每一位捐發者和受贈患者也會通過名單公示來告知。”

Qing聽|95後男生蓄發4年 隻為能給癌症患兒一個新年禮物

“這是我2022年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許是給了一個陌生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一位95後男生參與了由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志願服務團隊發起的向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捐發的“烏絲帶行動”,将留了4年的長發剪下,捐給患癌兒童做假發。

他還與這個團隊定下了三年之約,待頭發夠長會再次捐贈。

他的這一舉動登上熱搜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人獻出愛心,不少網友通過評論和私信的方式向他詢問如何捐發等問題。

據了解,截至目前“烏絲帶行動”已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2000名愛心人士的捐發。

為拍照蓄長發 最終成了充滿愛心的禮物

近日,一位長發飄飄的男子手持剪刀剪短頭發的視訊廣為流傳,觀看量已達千萬級别。

視訊中介紹,他是想将這束頭發捐給在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裡正在接受化療的小朋友,用于制作愛心假發。“這束頭發不僅是給某一位小朋友的新年禮物,也是自己在2022年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出生于1996年的聶子富是貴州人,目前在北京從事傳媒類的工作,他說,這是第一次将鏡頭對準自己,拍下自己的故事。以往都是記錄别人的喜怒哀樂。

聶子富介紹,起初留長發就是為了拍一套漢服照,直到後來在網上看到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個報道: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突然決定留長發,很多小夥伴都嘲笑他,但他不在乎,說自己有想做的事。兩年後他把自己的頭發剪下捐給了當地的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便是專門幫癌症患者化療失去頭發的小朋友捐助假發。

聶子富表示,“現在想來,我自己好像是這個小男孩的成人翻版,也是從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有捐發這回事。”于是,從2018年他開始嘗試養頭發後,他便不斷搜集着國内與捐發相關的項目,包括癌友公益、廣州金絲帶等公益團體,通過他們了解到頭發的長度要滿足30厘米以上才可以捐,因為在制作假發的過程中會有大量損耗,一般要兩三個志願者的頭發拼在一起才能做成一頂假發。但那時他的頭發還遠遠達不到要求。

他還得知,普通的假發材料或化纖材料,對于做化療的病人來說都是承受不住的,極易過敏或者感染。捐贈的頭發必須無燙染,即使燙染了有一段時間的,化療的人也沒法接受頭發裡的藥水殘留。是以四年裡,聶子富非常精心地打理自己的頭發,甚至沒進過理發店,都是自己進行一些發梢的開叉修剪。

蓄發期間,聶子富也因為“長發飄飄”遇到過不少麻煩,一方面是在生活上的不便,不知道該如何打理長發。“尤其是因疫情出門要戴口罩,經常就會被認錯性别,在廁所吓到别人,或直接被從業人員拽出來都發生過”。另一方面,就是來自于偏見,走在大街上也時常會被人指指點點。家裡人其實一直不了解,認為“男生就應該有男生的樣子和發型”。他每次都搪塞過去,也沒跟他們解釋自己留長發是因為什麼。

直到2021年底,他的頭發已經長到60厘米的長度,他決定剪掉長發去捐贈了。

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在2021年發起的“烏絲帶”項目,引起了他的注意。聶子富看到他們釋出的紀錄片裡的主人公是一個來自貴州四歲小女孩,跟自己來自同一個地方。雖然年僅四歲但卻已經做過30次化療,還因為頭發掉光被人取外号叫“光頭強”。他說,“我看到那個故事以後特别觸動,我在這四年也因為男生長發受到不少嘲笑,我大概知道那種嘲笑對于愛美的小女孩來說傷害有多大,然後我就決定捐給那邊,也許這個頭發就會幫助到我家鄉的小朋友”。

聶子富說,現在他已經收到醫院寄來的證書,也算為四年的長發時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捐完頭發以後,醫院會通過QQ群跟我們聯系,會郵寄一個捐獻證書,同時每一位捐發者和受贈患者也會通過名單公示來告知。”

捐發群人數激增 他又許下三年之約

在聶子富釋出視訊後,已經有很多人向他咨詢捐發的相關管道,他所在的捐發群也從600人激增到2000餘人,“雖然可能不是人人都會捐,但這件事情至少是被更多人看見了”。

“原本我隻以為這就是個體去幫助個體的事情,沒想到現在是一個群體看到了這個化療的群體,大家都是被這樣一種溫暖樸素的感情勾連在一起”。聶子富說,很多人開始向他分享身邊家人朋友化療的故事。

一位媽媽說,她5歲的女兒是非常乖巧的一個小孩,無論是打針吃藥,還是做腰穿、骨穿從來不哭。但偏偏在化療之前,要把她的頭發剃光的時候,抱着媽媽哭得聲嘶力竭。聶子富說,“他們或許沒有吃藥打針的概念,但他們會很在乎自己的外表是不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

還有一個女生給他留言道,自己在20年前得了白血病,那個時候做化療頭發掉光了,最喜歡戴那種有兩個假辮子的毛線帽。但是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們就會要求她把帽子摘下,因為這樣才統一。她摘了,随即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她,一些人叫她“怪物”、“雷射頭”。現在她已經痊愈了,看到聶子富發的那條視訊還是非常感動,因為這表明她當年所經曆過的事情,當時的那種感受好像能被大家看到了。

聶子富坦言,其實一開始隻是單純想幫到一個小朋友,但是最近想法有所改觀,“頭發對于患者特别是小朋友,就是一種希望,假發也能‘治病’,對他們來說,有了假發就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樣了,他們的心理感受也是很需要被看到和照顧到的”。

有人贊歎他用4年時間培育一顆善意的種子,也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為什麼不捐錢?”“為什麼要捐自己的頭發,不買一頂好的真人假發呢?”面對這些疑問,聶子富有自己的了解。

一頂真人假發的價格從幾千到一萬都有,對于需要治療的家庭來說,其實是一次化療的錢。“他們經濟壓力非常大,如果有錢都會拿去做化療,幾乎沒有家庭會選擇把錢花在一頂假發上。經濟上的需求是一方面,但這些病人最終還是要回歸社會,他們仍然需要正常的生活,而這可能是不被大家看到的一種需求。”聶子富認為,公益,并不是隻有捐錢才可以做的,也是能夠從生活裡的普通小事做起。普通人可以用非常小的一個成本來幫助别人,這種公益意識或許比錢來得重要。

聶子富希望,以後每一個從化療室走出來的人都是漂漂亮亮,充滿勇氣的,他們可以正常生活,免去流言蜚語的打擾。“我會繼續做這件事情,計劃在2024年年底再捐一次頭發,并且還要号召大家一起做。”

Qing聽|95後男生蓄發4年 隻為能給癌症患兒一個新年禮物

“這是我2022年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許是給了一個陌生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一位95後男生參與了由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志願服務團隊發起的向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捐發的“烏絲帶行動”,将留了4年的長發剪下,捐給患癌兒童做假發。

他還與這個團隊定下了三年之約,待頭發夠長會再次捐贈。

他的這一舉動登上熱搜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人獻出愛心,不少網友通過評論和私信的方式向他詢問如何捐發等問題。

據了解,截至目前“烏絲帶行動”已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2000名愛心人士的捐發。

為拍照蓄長發 最終成了充滿愛心的禮物

近日,一位長發飄飄的男子手持剪刀剪短頭發的視訊廣為流傳,觀看量已達千萬級别。

視訊中介紹,他是想将這束頭發捐給在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裡正在接受化療的小朋友,用于制作愛心假發。“這束頭發不僅是給某一位小朋友的新年禮物,也是自己在2022年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出生于1996年的聶子富是貴州人,目前在北京從事傳媒類的工作,他說,這是第一次将鏡頭對準自己,拍下自己的故事。以往都是記錄别人的喜怒哀樂。

聶子富介紹,起初留長發就是為了拍一套漢服照,直到後來在網上看到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個報道: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突然決定留長發,很多小夥伴都嘲笑他,但他不在乎,說自己有想做的事。兩年後他把自己的頭發剪下捐給了當地的一個機構,而這個機構便是專門幫癌症患者化療失去頭發的小朋友捐助假發。

聶子富表示,“現在想來,我自己好像是這個小男孩的成人翻版,也是從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有捐發這回事。”于是,從2018年他開始嘗試養頭發後,他便不斷搜集着國内與捐發相關的項目,包括癌友公益、廣州金絲帶等公益團體,通過他們了解到頭發的長度要滿足30厘米以上才可以捐,因為在制作假發的過程中會有大量損耗,一般要兩三個志願者的頭發拼在一起才能做成一頂假發。但那時他的頭發還遠遠達不到要求。

他還得知,普通的假發材料或化纖材料,對于做化療的病人來說都是承受不住的,極易過敏或者感染。捐贈的頭發必須無燙染,即使燙染了有一段時間的,化療的人也沒法接受頭發裡的藥水殘留。是以四年裡,聶子富非常精心地打理自己的頭發,甚至沒進過理發店,都是自己進行一些發梢的開叉修剪。

蓄發期間,聶子富也因為“長發飄飄”遇到過不少麻煩,一方面是在生活上的不便,不知道該如何打理長發。“尤其是因疫情出門要戴口罩,經常就會被認錯性别,在廁所吓到别人,或直接被從業人員拽出來都發生過”。另一方面,就是來自于偏見,走在大街上也時常會被人指指點點。家裡人其實一直不了解,認為“男生就應該有男生的樣子和發型”。他每次都搪塞過去,也沒跟他們解釋自己留長發是因為什麼。

直到2021年底,他的頭發已經長到60厘米的長度,他決定剪掉長發去捐贈了。

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在2021年發起的“烏絲帶”項目,引起了他的注意。聶子富看到他們釋出的紀錄片裡的主人公是一個來自貴州四歲小女孩,跟自己來自同一個地方。雖然年僅四歲但卻已經做過30次化療,還因為頭發掉光被人取外号叫“光頭強”。他說,“我看到那個故事以後特别觸動,我在這四年也因為男生長發受到不少嘲笑,我大概知道那種嘲笑對于愛美的小女孩來說傷害有多大,然後我就決定捐給那邊,也許這個頭發就會幫助到我家鄉的小朋友”。

聶子富說,現在他已經收到醫院寄來的證書,也算為四年的長發時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捐完頭發以後,醫院會通過QQ群跟我們聯系,會郵寄一個捐獻證書,同時每一位捐發者和受贈患者也會通過名單公示來告知。”

捐發群人數激增 他又許下三年之約

在聶子富釋出視訊後,已經有很多人向他咨詢捐發的相關管道,他所在的捐發群也從600人激增到2000餘人,“雖然可能不是人人都會捐,但這件事情至少是被更多人看見了”。

“原本我隻以為這就是個體去幫助個體的事情,沒想到現在是一個群體看到了這個化療的群體,大家都是被這樣一種溫暖樸素的感情勾連在一起”。聶子富說,很多人開始向他分享身邊家人朋友化療的故事。

一位媽媽說,她5歲的女兒是非常乖巧的一個小孩,無論是打針吃藥,還是做腰穿、骨穿從來不哭。但偏偏在化療之前,要把她的頭發剃光的時候,抱着媽媽哭得聲嘶力竭。聶子富說,“他們或許沒有吃藥打針的概念,但他們會很在乎自己的外表是不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

還有一個女生給他留言道,自己在20年前得了白血病,那個時候做化療頭發掉光了,最喜歡戴那種有兩個假辮子的毛線帽。但是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們就會要求她把帽子摘下,因為這樣才統一。她摘了,随即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她,一些人叫她“怪物”、“雷射頭”。現在她已經痊愈了,看到聶子富發的那條視訊還是非常感動,因為這表明她當年所經曆過的事情,當時的那種感受好像能被大家看到了。

聶子富坦言,其實一開始隻是單純想幫到一個小朋友,但是最近想法有所改觀,“頭發對于患者特别是小朋友,就是一種希望,假發也能‘治病’,對他們來說,有了假發就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樣了,他們的心理感受也是很需要被看到和照顧到的”。

有人贊歎他用4年時間培育一顆善意的種子,也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為什麼不捐錢?”“為什麼要捐自己的頭發,不買一頂好的真人假發呢?”面對這些疑問,聶子富有自己的了解。

一頂真人假發的價格從幾千到一萬都有,對于需要治療的家庭來說,其實是一次化療的錢。“他們經濟壓力非常大,如果有錢都會拿去做化療,幾乎沒有家庭會選擇把錢花在一頂假發上。經濟上的需求是一方面,但這些病人最終還是要回歸社會,他們仍然需要正常的生活,而這可能是不被大家看到的一種需求。”聶子富認為,公益,并不是隻有捐錢才可以做的,也是能夠從生活裡的普通小事做起。普通人可以用非常小的一個成本來幫助别人,這種公益意識或許比錢來得重要。

聶子富希望,以後每一個從化療室走出來的人都是漂漂亮亮,充滿勇氣的,他們可以正常生活,免去流言蜚語的打擾。“我會繼續做這件事情,計劃在2024年年底再捐一次頭發,并且還要号召大家一起做。”

愛心源源不斷 更多人加入“烏絲帶行動”

“烏絲帶行動”的從業人員表示,确實有很多人是看過聶子富的視訊後慕名而來,此前的QQ群已滿額,第二個群目前人數已達1800多人。

據介紹,烏絲,本意為烏發,諧音為“無私”,“烏絲行者”以無私捐獻烏絲,再由青年志願者傳遞這份愛心,将收集的頭發交由合作的假發制作廠商定制假發,最終捐獻給因惡性良性腫瘤化療而脫發的患者。

有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新發病例每年約3.2萬。癌症患者飽受病痛折磨,一次又一次化療讓他們的頭發不斷掉落,外形的巨大改變讓他們倍受打擊。對于孩子們來說,這與同齡人的巨大差異,極易讓他們出現憂慮和自卑等負面情緒,導緻心理問題,這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痊愈。

“10束真發可以制作一頂假發,從快遞寄出到頭發稽核合格需要近半個月的時間,确認合格後會一一打電話通知,寄出證書,之後捐發、受贈名單都會公示。”從業人員,該活動是長期有效的,本次公益活動中所有收集的頭發,都将用于為因癌症化療而脫發的患者群體制作假發。目前收到的捐發數量大于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假發需求,故在優先滿足惡性良性腫瘤患兒的基礎上,面向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内有需要的女性貧困(需提供相關證明)患者開放假發申請。

據不完全統計,“烏絲帶行動”目前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27個省份的2000名“烏絲行者”的愛心捐發,“畢竟很多資料還沒整理出來,也有一些不要證書的,就想獻愛心,盡自己一份心意。”從業人員說。

群公告顯示,“烏絲帶”項目已于2022年1月24日寄出年前的最後一批捐發,在1月25日前醫院将收到的頭發處理完,其餘留到2月10日之後處理,所有捐發證書也會在2月10日之後陸續發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實習生 張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