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莺時一聲。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夏天,這炙熱的天氣讓很多人都苦不堪言。雖然在家中吹着空調吃西瓜的感覺很爽,但出門就被汗水浸濕衣裳的場景也着實令人尴尬。為了消暑,很多人換上了清涼的背心和短褲。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穿着清涼的美女

此時不禁有人感歎:“

還是時代進步好啊!擱在古代社會,是絕對不會允許女子穿着短褲,露着大長腿出門逛街的。

”那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熱夏天的呢?這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爆史君接下來就從幾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人避暑的妙招。

首先,穿清涼透氣的服裝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人的思想觀念都比較保守,在服裝方面亦是如此。事實上,古人夏天在服裝上的“開放”程度,足以讓現代人大開眼界。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服裝是不斷發展演變的,最早之前,古人的褲子并沒有裆,隻有褲管,被稱為“胫衣”。而這種所謂的胫衣就是開裆褲。是以,古代流行跪坐的方式,不像我們現在習慣坐在椅子上。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素紗襌衣

而除了胫衣之外,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還出土過一件文物,那就是“素紗襌衣”。

這件素紗襌衣由精缫的蠶絲織造,以單經單緯絲交織的方孔平紋而成,通身重量僅有49克,可以說是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穿在身上涼爽無比。

當然,素紗襌衣造價不菲,是貴族才能享受得起的衣物。普通老百姓在夏天多穿“麻衣”和“竹衣”。竹衣雖然不如素紗襌衣單薄,卻有透氣、隔汗的作用,最關鍵的是老百姓穿得起。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北齊校書圖

到了唐朝時,社會風氣開放,很多女子甚至可以騎馬、打馬球,像男人一樣出入酒肆。

是以在着裝上,唐朝女子也比較大膽,出現了“半袖”和“袒胸”。

大詩人李白也在《夏日山中》寫道:“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在北齊名畫《北齊校書圖》中,參與校書的一群男子,更是穿着吊帶裙,披着薄紗在讨論工作。

也有女子穿着高腰闊腿褲,披着薄紗在廚房下廚。是以古人在夏天絕對不是我們想得長袍馬褂,他們的服裝很清涼。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穿薄紗的女子

其次,使用冰塊降暑,用“竹夫人”散熱

在很多人看來,冰箱是現代文明的産物。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人就發明了“冰鑒(hàn)”,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冰鑒分内外兩層,外層放冰,内層冰鎮蔬果。是以在古代社會,人們也能在夏天喝上冷飲,吃上冰鎮西瓜。而冰塊則由古人在冬天開采,放在冰窖中儲存,夏天拿出使用。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冰鑒

睡覺是夏天比較難過的一關,常常一覺醒來滿頭大汗。古人為了散熱,通常在枕頭上使用瓷枕和用竹篾編成的“竹夫人”。這種镂空的枕頭,會讓脖子上的汗散發。當然,涼席也是不可或缺的消暑神器。

最後,在院子裡添加水車或開鑿水井降溫

古人在建造房屋的過程中,通常都會考慮雨水的處理問題。為了友善降溫,古人利用傾斜的亭子收集雨水,或引流高處的溪水,從房檐流下,形成水簾。從高處落下的水沖擊風車,讓風車再将水送上屋頂。如此循環往複,帶走屋子的熱量,給整棟房屋降溫。這一建築被稱為“自雨亭”。

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一組千年前的畫像曝光,讓人大開眼界

自流亭

當然,這一建築耗資不菲,一般家庭也用不起。普通老百姓要麼去池塘洗澡降溫,要麼在家中挖個大洞,往家裡放些冰塊,都可以帶來些許涼爽。大家還知道古人有哪些消暑的辦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