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接種新冠疫苗孩子也受益:孕期接種後嬰兒體内抗體水準持久

COVID-19大流行已進入第三年,降低感染風險的努力仍然至關重要。在免疫保護力上處于弱勢的群體如何防疫?長期以來更是備受關注。

當地時間2月7日,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以研究快報(Research Letter)的形式線上發表了由麻省總醫院(MGH)、布裡格姆婦女醫院等團隊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該研究顯示,與未接種疫苗、感染新冠病毒的母親所生的嬰兒相比,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孕婦所生嬰兒的抗體水準更持久。

母親接種新冠疫苗孩子也受益:孕期接種後嬰兒體内抗體水準持久

研究團隊援引此前的研究稱,妊娠期接種新冠疫苗可在母體中産生功能性抗刺突蛋白(anti-S) IgG抗體,這種抗體在孕婦分娩時的臍帶血中可檢測到,保護新生兒和嬰兒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此前研究也發現,臍帶血中的抗刺突蛋白IgG抗體滴度與母親中的滴度相關,在妊娠中期的晚期和妊娠晚期的早期接種疫苗後最高。也就是說,在妊娠20至32周時這一視窗期時,抗體經胎盤轉移效果更好。

疫苗誘導的母體抗刺突蛋白IgG在嬰兒血液中的持久性如何?母親在妊娠期接種疫苗帶來的抗體和自然感染後帶來的抗體,對嬰兒來說又有何不同影響?這些是這項最新研究想要進一步闡釋的問題。

母親接種新冠疫苗孩子也受益:孕期接種後嬰兒體内抗體水準持久

該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妊娠20周至32周時接種了兩劑mRNA疫苗的或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孕婦,并将她們分娩的孩子納入後期的随訪研究中。最終,77名接種疫苗的孕婦和12名妊娠期有症狀的SARS-CoV-2感染患者被納入研究。在分娩2個月時,采集了49例接種疫苗母親的嬰兒的毛細管血清樣本;在6個月時,從28名接種疫苗母親的嬰兒(平均出生後170天)和12名感染過病毒母親的嬰兒(平均出生後207天)采集血清樣本。

研究發現,接種疫苗的母親及其臍帶血在分娩時的滴度或抗體水準高于那些感染COVID的研究參與者。2個月後,接種疫苗的母親所生的嬰兒中,98%(49個嬰兒中的48個)的保護性免疫球蛋白G (IgG)水準可檢測到,這是血液中最常見的抗體。

接種疫苗母親的嬰兒的抗體持久性也顯著高于感染組。6個月時,研究人員觀察了接種疫苗的母親所生的28個嬰兒,發現57%(28個嬰兒中的16個)仍然含有可檢測到的IgG。相比之下,感染過病毒的母親所生的孩子中這一比例隻有8%(12個嬰兒中有1個)。

母親接種新冠疫苗孩子也受益:孕期接種後嬰兒體内抗體水準持久

母親接種新冠疫苗或自然感染後,嬰兒體内抗體水準。

麻省總醫院的母胎醫學專家、該研究的通訊作者Andrea Edlow表示,“雖然還不清楚需要多高的滴度才能完全保護嬰兒不感染新冠病毒,但我們知道抗刺突蛋白IgG水準與保護嬰兒不感染嚴重疾病相關。”

她提到,“抗體反應的持久性表明,接種疫苗不僅為母親提供持久的保護,而且大多數嬰兒體内的抗體至少能持續到6個月大。”此前,從父母到兒科醫生,都想知道母親在接種疫苗後獲得的抗體能在嬰兒體内持續多久,“現在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研究團隊在文章中強調,了解嬰兒中來自母親的抗體水準的持久性非常重要,因為這一年齡段的新冠感染占了兒童新冠病毒相關發病率的不成比例的負擔。并且,目前還沒有獲批能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接種的新冠疫苗。“我們希望這些發現将為孕婦接種疫苗提供進一步的激勵,特别是随着奧密克戎這樣的新變異體的出現。”

“孕婦患新冠肺炎嚴重并發症的風險極高。”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拉貢研究所核心成員、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Galit Alter博士補充道,“鑒于針對嬰兒的新冠疫苗開發滞後,這些資料應該會激勵母親接種疫苗,甚至在懷孕期間加強接種,以增強嬰兒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原文連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88986?resultClick=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