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藝術簡介】

苟茂森,字良玉,齋号琢璞堂。陝西禮泉人。現為:中華春秋禮閱書畫院研究員,陝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忠武書畫院會員,陝西省中和書畫院研究院研究員,鹹陽市楹聯家協會會員,鹹陽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絲綢之路國際交流促進會書畫委員會禮泉分會副會長。

昔年,曾祖父客居台灣,與張大千、于右任諸名家私交甚笃,家藏其作,故而耳濡目染,深得影響。兼之幼承庭訓,書畫兼涉,國畫尤喜花鳥,曾赴北京潛心學習中國書畫的藝術精髓,筆耕不辍,多有進益。

【作者感懷】

大槐樹下/常青

小的時候并沒有什麼概念,樹木在縣城雖不像山上那麼繁多,可是在縣城,僅因我知曉的便是兩顆年歲較大的槐樹。槐樹相對來講并不罕見,鄰近的永壽便是中國槐鄉,在我的老家禮泉,最是印象極深的為老家門口大槐樹。

很小的時候,我便經常行走于樹下的這條街,一會兒陰,一會兒明,一會兒暗,一會兒晴,擡頭看去便是那茂密的樹蔭遮住了陽光罷了,也便見了涼,每當我在家睡起便是午時,起身便往老祖母家跑去了。

還未進門曾祖母便拄着龍頭拐杖往街的方向走了,我急忙去院裡端個折疊的又不好折疊的椅子跟在身後,當曾祖母回頭看我的時候,我便已經把椅子放在了她常坐的位置,因為這時中午飯後曾祖母便要在門口夏涼了,借着大槐樹的遮蔭,時不時地地上都是影花兒,抓也抓不住。

曾祖母每每見我來家裡便在臨左臨右的商鋪買些常買的麻糖與我吃,現在想起,再也吃不出那個味道了,也不見煩膩,若是喝着曾祖母獨創的黑糖茶便更是趣味,當陽光過後,便有些許風吹,慢慢地也不見了明,攙着老人家向卧室去了。

槐樹依舊在那裡,并沒有什麼漸變,二十多年了,我也工作了,可曾祖母卻不在了!槐樹下依舊常青,歲月卻在更疊!最珍貴的便是伴着大槐樹下的清風與曾祖母開心又難忘的日子了!

【作品入展】

鹹陽市文化藝術節“丹青溢彩大美鹹陽”美術大賽中入展;禮泉縣“喜迎國慶頌黨恩追趕超越正當時”書畫展入展;泾渭書院第二屆書法家獎入選;騰飛中國惠及世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書畫獨幕喜劇展入展;陝西省第一屆大學生書畫作品展“筆墨丹青憶長安”榮獲二等獎;陝西省第二屆“憶往昔峥嵘歲月”大學生四十高校聯合展入展;人民書畫名家網“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全球抗疫書畫展入展;鹹陽市“八零、九零後”書家作品展入展;“坐看雲起”青年書畫篆刻藝術展入展;鹹陽市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天降甘露,地出醴泉禮泉籍書畫家作品邀請展入展;西安市未央千人同書中國夢書畫創作二等獎;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家入展。

【勉勵寄語】

西北書畫藝術網總編曹兵:以良玉的年齡、閱曆,有這番成就實屬不易,我與良玉既為師徒,又為良友,親眼見證了他從稚嫩走到了現在,短短數年,達到了這樣的水準,我既欣慰,也感到遺憾,在我的希望中,他現在會有更好的成就。時光荏苒,流水不逝,希望良玉小友再接再厲,不忘初心,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信念,假以時日,定前途無量。借用李白的詩句“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與良玉共勉。在新的一年裡,共同努力,不畏險阻,勇毅笃行,必大有作為。

【名家點評】

青衿之志 履踐緻遠 ——小記青年書畫家苟茂森

我的小朋友很多,1999年出生的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就是其中優秀的一位。

茂森和他的小夥伴多次驅車來家看過我,印象中是個真誠,也很聰慧、機靈的後生。

他大概給我講過學習書畫的淵源和過程,祖上家藏甚豐,幼承庭訓,後赴京學習,轉益多師,加之勤奮刻苦,終有大進。

我看過茂森很多國畫作品,他的畫,多以傳統常見的諸如牡丹、荷花、松鶴等等花鳥題材為主。植根傳統,師古不泥,卻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具有鮮明的時代意識。作品淡雅清新,氣韻生動。構圖用筆飽滿嚴謹,設色用墨明快酣暢。應物象形之間生機盎然,看似随意揮 灑卻無燥氣,溫文爾雅,親和可人。茂森有明确的藝術追求,對傳統繪畫和畫理有過較為系統的學習,不浮躁,不追風,不媚俗,有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也正是以,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當今中國畫壇,畫家書法基礎較差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也造成了很多作者力有不逮,很難做到“書畫同源”,更談不上“以書入畫”。在這一點上,茂森的書法基礎很好,對筆墨有準确了解和紮實地把控能力,得心應手、活潑豐富的表現力使得他的作品中多了更多的意趣、情趣,酣暢淋漓,妙意橫生,很是難得。

中國畫創作在技法上講究筆墨功力,而在理念上追求的是寫意精神,所謂寫意精神,靠的就是畫家的學養、修養和涵養。也就是對中國文化的深層次學習和自我修為。茂森在繪事之餘,亦好詩詞楹聯創作,且時有佳作,令人驚喜。

潘天壽先生曾說“畫事須有天資、功力、學養、品德四者兼備”茂森還很年輕,前途遠大,故借潘先生語與茂森共勉。 我相信,假以時日,茂森會有大的發展的。(文/安君康)

【作品欣賞】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苟茂森書畫作品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大槐樹下·常青|青年書畫家苟茂森其人其作

編輯:周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