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李煙霞專欄|小院随筆

【青未了】李煙霞專欄|小院随筆

文|李煙霞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今日初三。

在中國的數字文化裡,“三”是所有變化的根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三十初一初二接連三天的忙碌之後,初三似乎突然就閑了下來,據說這天不宜出行,是以也就不用再拜年、串親戚,行規矩,行禮儀,可睡好睡飽。多年的習慣我已經不知什麼是自然醒了,天還未大亮我就已經起身,一眼瞥見案頭的折枝臘梅,便有了滿懷的春意,感覺春天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

院子裡靜悄悄的,還沒有人起床,沿着樓梯我拾階而下,"曉來階砌,一撚冷光浮",真是不錯。臘梅植在東廂房下,花開的明晃晃的,滿枝金黃,氣勢非凡,花瓣蠟塑一般,晶瑩剔透,此時花開正好,是這個季節少有的燦爛。風有信,花不誤,它如約而至,按時迎春,令人欣喜。俯身細聞,香氣撲面而來,"梅花樹下春風靜,苔荒荠老圍春井"這是宋代僧人釋永頤的句子,描寫的是杭州青芝塢的臘梅,聽說那是踏雪尋梅的最好去處,很遺憾至今我也沒有去過。從此時起,花事便一波一波的趕來,各種花會一朵一朵次第開放,美好的日子也會一步一步地接踵而來。

在院子的西廂房前植着一顆白玉蘭,樹幹挺拔。玉蘭無葉,花苞向上,也是插瓶的上品,春未至,若有一支玉蘭插瓶置于案上,等待花開也是上有的雅緻,它能給人以憧憬,以希望。臘梅開後,玉蘭花開也就指日可待了,玉蘭花期短,花開時節,是最牽我心的時刻,一則一有空就會跑去看它,二則擔心春雨,一雨過後,往往便會香消玉損了。蘇東坡有詩雲:"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雖然寫的是海棠,但愛花者的心境是一樣的,同樣堪比。

父親是一個及其愛花愛草愛綠植的人,院子裡的碧桃、海棠、金桂、木瓜也是父親喜愛并寒來酷暑親手飼弄的,一棵金桂曾連續三年從平頂山運過來才得以種植成活,八月花開,花香四溢,那星星點點的小花朵如同散落在人間的小星星。父親有個規定,凡是種植的花草樹木,開花時賞花,結果時看果,不許人采摘。但桂花開時,我總是差家裡的小阿姨趁着父親午間小睡,偷偷采來,一則風幹後可以制成桂花香包,挂在床頭;二則可以制成桂花龍井茶。制茶方法簡單易操作:取一個小錫罐,一層鮮桂花一層龍井茶,然後密封,七日可飲,龍井的清爽加上桂花的香氣,并蒂着春秋兩季的日月交融 ,渾然一體,自然天成,飲後會令人唇齒留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院子外面是一個花廊,漢白玉的羅馬柱上興建了藤架,紫藤已攀滿整個廊,四月沿着谷雨的時節盛開,遠遠一片望去,漢白玉大理石白的純粹,紫藤花開滿眼盡紫,紫的絢麗浪漫,二者相得益彰,真是一幅令人身心愉悅的唯美畫卷。

廊下依舊圈養着兩隻大鵝,脖頸欣長,走路優雅,閨蜜給老父親送來時已經産蛋,它們每天嘎嘎地引吭高歌着,圍觀着小院裡柴米油鹽的瑣碎小事,也見證着小院裡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走近大鵝,不禁驚詫,今日之大鵝非往日之大鵝,它雪白的胸脯已被暈染成大紅色,我甚為疑惑,再看看它們的吃食盛具,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昨晚吃的道地的重慶火鍋不知是誰給了大鵝,想起那種麻辣,那般地令人不能自己,再看看無辜的大鵝,弄成這樣,一夜間它們該經曆怎樣的唇舌之苦,和麻辣做了怎樣頑強的鬥争,不言而喻。正在這時,隻見大姐領着園丁梁印走過來,邊走邊笑邊和他說着,意思是麻辣香鍋的殘羹冷炙怎麼能給大鵝吃,小心老父親會吵他之類的,我看着他們,他們看着我,我們彼此又是大笑一番,為了不讓梁印子挨吵,他們七手八腳地把盛具拿走了,并收拾了一地狼藉的殘局。

現在是園丁的梁印,在我們家已工作了十幾年之久,他是個苦孩子,今年已經四十歲了,他沒有母親,隻是和父親過日子,至今沒有娶妻,他幹淨勤快隻是性格多唳,和孩童一般,老父親待他是極好的,聽說有一次翻地,挖斷了水管,老父親說了他倆句,他竟拉過自行車騎上就走,說是回家和他爸爸要錢來賠給老父親,任誰拉都拉不住,事後老父親和他爸爸通了電話,據說回家之後根本隻字未提,沒事人一樣,第二天回來見了老父親,憨憨的笑,喊了大爺,該幹嘛就幹嘛去了。老父親和幹活的大姐阿姨對他都很照顧,尤其是對于吃飯,老父親總是安排了再安排,說:"梁印子飯量大,可不能虧了他的嘴"。

小院的角門是江南的風格,是父親和三爺的親手佳作,角門跺為青磚,檐上扣着一溜的青色小瓦,門為鏽紅色,兩扇對開,門外是車水馬龍的酒店,四海賓朋,推杯交盞,待大門輕合,塵世的喧嚣便嘎然而止。再說三爺,是我們全家人的三爺,父親母親這樣喊他、我們這樣喊他、孩子們也這樣喊他,企業上下幾百号人便都這樣喊他,他跟随父親哥哥兩代人四十年,修鍋檢竈、保證飯店正常運轉都離不開他,迄今已七十歲,前兩年剛剛不工作,但總是騎着小三輪車常來常往。

時光荏苒,歲月縫花,小院裡的花事一波一波地來着走着,浸染着繁華。院子裡跑着不斷長大的孩子,他們一邊背着"春江花月夜",一邊不停地瘋長,他們有的讀了首都醫科大,有的留學去了墨爾本 ,各自都圓着各自的理想夢;檐下喜歡嗮太陽的父母雙親已然"塵滿面、鬓如霜",令人心有戚戚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陽光卻依然沐浴着我們,沒有一點分别心,無私的愛着這世間的人和這世間的萬物。

一房一院,煮茶看花,莫不靜好。

李煙霞于壬寅年正月初三夜

【青未了】李煙霞專欄|小院随筆

作者:李煙霞,喜 一房一院,煮茶看花。

壹點号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