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月6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在《雪花》這個節目裡,數百名小朋友手持和平鴿模型燈籠,圍繞在巨型雪花周圍自由舞蹈,最後彙聚到舞台中央,組合成一個心形。畫面中,突然出現了一隻“掉隊的小鴿子”,沒有融入心形圖案,此時,一位小姐姐跑了過來,拉起掉隊“小鴿子”的手,一同跑回到隊伍中……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看點很多,相比其它大場景與大情節,“掉隊的小鴿子”這個情節似乎并不起眼。可就是這份“不起眼”,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與熱議。尤其是在人們得知這一情節系由排練時一次“真掉隊”演變而來的實情後,該話題在網上被進一步催熱。個中原因,令人深思。
首先,網友高度關注“掉隊的小鴿子”,與“小鴿子”們的清新可愛形象、以及該情節展現出的關愛與互助精神密切相關。競技比賽固然要有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但同時離不開關愛、互助與團結。在比賽的激烈競争中,諸如一方甯可放棄獲勝機會、也要幫對方一把的情節和故事,總會讓人備受感動,因為它展現出的是超越勝負的人類高尚情感。而“掉隊的小鴿子”藝術地再現了這類情感,也将奧運精神融入其中。
其次,這樣的情節設計,讓人們普遍感受到了一種變化,滿足了觀衆追新求異的審美需求。藝術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整齊化一是一種美,不對稱和差異化也是一種美,它可以大幅拓寬内容表達的空間,便于注入更豐富的内容。在這個節目當中,以“掉隊”的形式呈現關愛與互助的内容,無疑是一種個性化的表達。創作團隊不僅包容了一次“真掉隊”,而且就此大膽展開藝術創新,這種态度和做法比作品本身更值得稱道。
再有,“掉隊的小鴿子”這個情節展現的自信,穿透人心。不人雲亦雲,不因循守舊,而是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和思路創新、求變,或許更能展現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創意。事實上,這樣的自信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很多情節當中都有所展現,無論是史上最小火炬,還是中國式的唯美與浪漫畫面等,無不透出一股自信的底氣與力量,既引人關注,又令人欽佩。
來源:勞工日報 作者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