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産的重要場所,每到一座城市,相信很多人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打卡,因為博物館是城市的重要名片。在荊州博物館中,有一件難得的寶貝,它就是“銅铤”,而這件文物之是以珍貴,就因為壺嘴上綁着的麻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衆所周知,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而荊州博物館就坐落在荊中路,它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内約收藏文物13萬件,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考古時發現的,主要包括銅器陶器、瓷器、金銀器等。大部分遊客去荊州博物館,主要是想看虎座鳳架鼓、戰國發銅木弩、元釉裡紅鳳舞纏枝菊花紋蓋罐等珍貴文物。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虎座鳳架鼓是一件極具楚國特色的文物,雖然它是一件樂器,但工匠卻巧妙地将音樂和藝術品融為一體,這才讓它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标志性文物。戰國發銅木弩被稱為“槍械鼻祖”,這件文物出土後,成功引起國内外文物專家的關注,因為它的設計不僅精巧,還殺傷力極強,在當時的時代,我們隻能用巧奪天工來形容。元釉裡紅鳳舞纏枝菊花紋蓋罐還元代的文物,它的收藏價值不亞于明清官窯瓷器,是國家一級文物。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在衆多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文物卻非常“特殊”,它就是銅铤。荊州博物館的銅铤口徑3厘米,腹徑19厘米、圈足頸11厘米,通高32厘米,這類型的器皿,我們習慣成其為“蒜頭壺”,但在出土這件文物的過程中,文物專家們在墓中找到竹簡《遣策》,上面記載這件文物名為“铤”,是秦朝的代表性器物。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在秦朝時期,“銅铤”是很常見的器皿,但荊州博物館的“銅铤”之是以珍貴,是因為它出土的時候,壺嘴和壺蓋上綁着麻繩。我們都知道,深埋地下的器物,因為長期處于潮濕陰暗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部分文物就會發生破損,甚至是消失,而“銅铤”上的麻繩,經過兩千多年,還能儲存下來,絕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古人留下的“銅铤”千千萬,綁着麻繩的卻隻有這一件,而這件“銅铤”的真正價值所在,是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銅铤”是如何使用的。使用者在使用“銅铤”的過程中,它可以将“銅铤”提在手上,這樣一來不僅友善使用,還可以保障壺蓋不會丢失,因為麻繩的原因,壺蓋和壺身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當時的使用者是非常聰明。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看到“銅铤”的樣子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秦朝時期,“銅铤”的擁有者坐在車上,而他的仆人們手裡拎着裝滿酒水的銅铤跟在後面,當馬車停駐之時,他接過仆人遞來的銅铤,喝上一杯小酒,這是多麼惬意的一件事情,這樣的生活就是我們期待的。

荊州博物館藏有件銅铤,壺嘴上綁着的麻繩,讓它成了難得的寶貝

荊州博物館“銅铤”綁着的麻繩,不僅讓我們更了解秦朝的曆史,還讓我們感受到秦朝貴族的生活,以及這件器物該如何使用,正因如此,館内收藏的銅铤,絕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文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