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軀嬌小,卻似有無窮力量。她,對己近乎苛刻,對群衆卻和藹可親。她,不講條件講執行,幹事總是沖在最前面。她是邢宇豔,現任通遼市澤信希望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2009年被評為自治區級社群“先進工作者”,2011年被自治區民政評為首屆“敬老孝星”先進個人,2015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勞動模範,2016年被評為首屆“小巷總理”,202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999年,邢宇豔成了一名下崗勞工,但她沒有灰心,每天堅持學習國家方針政策。同年,科爾沁區委組織部為了加強社群建設,第一次面向社會招聘居委會幹部,邢宇豔抓住機遇,順利通過筆試、面試,被配置設定到原清真辦事處一委任黨支部書記代理居委會主任。
當時的清真一、二、十委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常常是剛打掃完,就有人圖友善倒了一堆垃圾。面對困難,邢宇豔挨家挨戶做說服,帶頭打掃環境衛生。在她的帶動下,真正實作了舊貌換新顔。
百花新城小區牡丹園北門西側有兩棟6層建築土樓,居住着130戶居民。土樓冬季取暖所排放的煤煙不僅污染了清新整潔的百花新城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影響通遼市整體的市容市貌,部分居民便有了接大熱的想法。為了讓社群居民能正常用上大熱,邢宇豔及時聯系供熱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施工企業。七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和社群幹部們排除萬難,終于在入冬前完成了該項目。看到居民們洋溢着幸福的笑臉,邢宇豔的心裡格外溫暖。
2011年冬天,一個在街頭流浪的聾啞人引起了邢宇豔的注意。“那麼冷的天,不能不管他,凍壞了可咋辦。”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打心眼兒裡的着急。在她的多方奔走聯系下,将其送到了豐田鎮敬老院,結束了他的流浪生活。2013年至今,每年元旦前夕,邢宇豔都會聯系轄區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圓夢微心願”活動,帶領大家到社群孤寡老人家中探望,為他們買米、買面,送衣、送藥,解決老人們的實際困難,“這閨女心眼兒好,經常來看我,送這送那,她就是我親閨女啊。”
工作多年,邢宇豔多次受到自治區、通遼市和科爾沁區的表彰。“軍功章都是過去,以後我還會始終如一。”面對榮譽,邢宇豔淡然一笑,眼裡更多的是對未來工作的向往和期許。
在我市“雙城同創”工作中,邢宇豔她帶領轄區在職黨員、社群幹部,發動居民群衆,拆除私搭亂建、營造創城氛圍、大力開展衛生環境治理,多措并舉穩固轄區環境秩序,為創城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社群所轄的物業棄管小區中,東方集團樓私搭亂建現象最嚴重,拆除難度也最大。剛開始,能不能做通群衆工作,她心裡也沒底。然而,她做到了,僅僅用了三天半的時間,憑借着多年跟社群群衆建立的深厚感情,沒有強拆,與相關執法部門一起說服了社群19戶居民同意拆除違建。“我們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了,這多虧了邢書記啊。”居民們豎起的大拇指是對她最好的稱贊。為了工作,邢宇豔虧欠最多的就是家人。但她常說:“我是社群黨支部書記,我要對得起黨委、政府賦予的重任。”
2020年伊始,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國。1月26日(大年初二),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與家人團聚時,邢宇豔已經參與到了社群疫情防控工作中。按照上級要求,她走訪排查重點人員,連續幾天幾夜穿梭在社群的每一棟樓宇之間,白天入戶排查、張貼通知,晚上登記資訊、建檔立卡,確定做到全覆寫無盲區。她笑着說:“那幾天,我們從業人員的微信運動都是幾萬步。”
因測溫點從業人員隻有簡單的口罩、手套等防護措施,她又開始琢磨起來了怎麼樣既能“嚴防死守”又能保護自己?最終在包聯機關市審計局的技術支援下,自主開發一套小區居民出入單機登記系統,系統依托采集完整齊全的居民資訊資料,通過掃描身份證資訊快速識别是否為本小區居民,同時可将進出時間和身份資訊收錄系統儲存。該系統操作簡單、實用性強,大大減少了手工登記在防控人員和居民通過紙筆接觸中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系統還增加了當日出入時間和身份資訊收入存儲功能,直覺顯示出每日小區居民進入次數和時間。疫區重點人員報警顯示法,有效緩解了測溫點同志們辛苦的工作,也緩解了居民出行排隊等候的人員聚集的風險。
同年7月,邢宇豔退休後,到社群所在的通遼市澤信希望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工作,她充分發揮自己多年從事黨建工作的優勢,成立澤信希望物業非公黨支部。在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建立了以“紅色物業”為主線的工作目标,以黨建引領助推物業發展,通過找準民生需求,彙聚社情民意,切實提升了物業服務工作品質水準,進一步增強廣大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她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每月還開展一次黨員日活動,活動方式結合群衆需要,深受好評。
從下崗女工到居委會主任,又到通遼市澤信希望物業公司任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30多年來,邢宇豔從未止步,舍小家為大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貢獻,她憑着一腔熱血,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一點一滴地辛勤付出,為社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裡有困難,哪裡就要有黨員沖在第一線,即使再難也要堅持。”邢宇豔說。(記者 趙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