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淨、整潔——中外運動員、記者等相關方評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環境時,這兩個詞的出現紀錄極高。在這贊譽背後,是“冰絲帶”清廢團隊的辛勤付出。
“運動員驗證點訓示牌上有膠水殘留,請清廢團隊清潔一下。”“好的,我們立即過去。”2月6日中午,盡管距離下午即将進行的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決賽還有數個小時、場内人員略顯冷清,但“冰絲帶”場館運作團隊清廢領域副經理鞏大偉仍然一刻不停地處理着其他業務領域的需求,“我們清廢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服務,保證其他領域能在幹淨、整潔的環境中運作。”鞏大偉說。

“冰絲帶”的閉環内清廢團隊共有60人,這個數字看上去不少,但如果分到整個場館的閉環區域,就有些“捉襟見肘”。鞏大偉介紹說,場館清廢工作主要包括清潔、廢棄物收集和除雪鏟冰三部分,“這些工作比較正常,但我們是競賽場館,是以一切都要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鞏大偉舉例說,在清潔運動員更衣室内的衛生間時,團隊成員會在補充物資時根據外國運動員的習慣,将紙巾折疊成一小份後折疊好;為了讓運動員在接近完美的冰面上滑行,鞏大偉和團隊成員每天都會重點檢查運動員上冰區,“這個地方如果不幹淨,髒東西很可能會被帶上冰面,影響冰面品質,是以每天一早、運動員開始入場訓練前,我們都會重點檢查這個點位。”
2月5日,“冰絲帶”正式進入賽時狀态,場館向運動員開放訓練的時間也有所提前,往往早8時左右就有選手到場館準備訓練。再這樣的情況下,清廢團隊的工作時間也随之提前,“我們會在運動員到達前完成清潔工作,是以整個團隊6點50就到崗開始工作;晚上我們會等場館大部分人員離場後進行另一次清潔,一般結束後會在晚上11點半左右。”算下來,鞏大偉和同僚們的休息時間屈指可數。
負責“冰絲帶”清廢工作前,鞏大偉一直從事紀檢工作,去年4月的北京冬奧會測試活動中,他開始接受這項全新的任務,“最開始,我真的怕自己做不好,因為确實對清廢不了解。”不過,經過測試活動和去年10月的測試賽積累後,鞏大偉發現了“老本行”和“新工作”間的共通之處,他對記者說:“兩項工作都需要細緻、認真、負責,紀檢工作中,對于一個同志的評定,‘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清廢工作在這方面的邏輯也是一樣的,一個小細節如果不認真、不負責,就會出問題。”
鞏大偉的确把紀檢工作中的嚴謹和細緻帶到了“冰絲帶”,測試賽期間,他發現有的運動員在訓練、比賽結束後,會靠着或坐在内場防護墊上休息,于是清廢團隊就把這些防護墊作為重點清潔點位;和記者聊天時,對于《防疫手冊》中有關清潔人員穿着要求、有關部門針對閉環内廢棄物處理流程規範等,他都能“信手拈來”,倒背如流。
“我的孩子3歲,和他視訊時,我曾經說爸爸和同僚是‘擦亮冰絲帶’的人。我們團隊每個人都會竭盡全力,把‘冰絲帶’最幹淨、整潔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鞏大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