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首輛雪蠟車藏着79項專利!這裡呼吸每一口空氣都是高科技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從“不認識雪蠟車”到造出“中國第一輛雪蠟車”,這輛代表了山東制造最高水準的冬奧會雪蠟車,每一處都經曆了尖端團隊的精心打磨。

2020年11月,海爾接到配合省雪蠟車聯合攻關小組進行技術攻關的需求。

200餘人的雪蠟車攻堅團隊,從房車互動設計、新風系統及空調裝置等三大方面進行技術研發攻關。

雪蠟車與其說是一台車,不如說是一個基于低溫環境量身定制、集新一代資訊技術于一身的全新智能空間,這也是“智造”的核心用意。

打蠟台旁矗立着的一塊32英寸的電子屏,是整個雪蠟車的“智慧中樞”。電子屏集合了監測和控制兩大功能,監測空氣品質參數、溫度、濕度、熱水器等,不僅讓廂體所有功能都可以實作一鍵開關,如車載光伏、車載空調等,還能指導打蠟師以最科學的蠟型和打磨方式與雪闆進行比對。

雖然這輛雪蠟車是目前世界上單層展開面積最大、內建功能最全的雪蠟車,但空調外機可使用的空間仍然有限,這意味着駐車空調需要外機尺寸小的同時,還要在極寒環境下,保持高效制熱的極佳穩定性,唯有如此才能滿足運動員和後勤人員嚴苛的工作需求。

相比國外的上排風方案,這台雪蠟車的下排風系統優化了風機的結構、縮短了風道距離,能夠使其吸力更強、排風效率更高,快速吸走打蠟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質。

中國首輛雪蠟車藏着79項專利!這裡呼吸每一口空氣都是高科技

圖檔:海爾空調提供

“别小看這輛雪蠟車的空調系統,這裡面的門道可不簡單。”負責雪蠟車保障服務的付松輝介紹:“我們需要特别關注人員經常上下車導緻的氣溫波動,打蠟過程中所産生的粉塵的過濾等多重因素,并一一提供解決方案。”

在解決車内低溫熱啟動、安裝環境狹窄等問題上,海爾空調總共新申請了6項發明專利,應用已有發明專利11項,解決了低溫熱啟動、安裝環境狹窄、在低溫環境下運動員随時上下車的過程中保持車内溫度、濕度及新風的内循環等多個問題,為雪蠟車提供一站式安全、可靠的健康空氣解決方案。

中國首輛雪蠟車藏着79項專利!這裡呼吸每一口空氣都是高科技

與此同時,基于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定制化設計子產品,卡奧斯積極與中國國家隊教練組、運動員、打蠟師溝通使用環境、安裝環境、使用功能等現場需求,并與中國重汽、省設計院、體育組等充分互動,依托沉澱的資料力、仿真力、定制力等能力,迅速開發部署雪蠟車互動定制SaaS子產品,運用數字孿生等技術迅速推演出雪蠟車的整體布局及功能分區,提高了準确性的同時,把這台首台套裝置研發所需時間減少60%以上。

為保障冬季極端情況下萬無一失,海爾空調新疆公司的工程師在接到任務後12小時内奔赴現場,淩晨3點鐘,工程師冒着零下20度的低溫進行調試,同時與青島和上海兩地的卡奧斯平台營運人員遠端溝通,保證了一次性通過測試。

最終曆時11個月,團隊完成了中國雪蠟車的設計、研發、制造的全部過程,打破了冰雪強國對雪蠟車的壟斷,并由山東省政府傳遞國家體育總局。

據悉,這台雪蠟車共申報專利79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不僅是支撐保障國家隊滑雪項目訓練競賽的一項關鍵裝備,更将長期服務于國家隊。

海爾開利: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術制出“冰絲帶”

北京冬奧會主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二氧化碳直冷制冰項目就是由青島海爾開利冷凍裝置有限公司負責提供解決方案的。據介紹,這是迄今為止亞洲最大的一塊冰面。

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首要的優點就是環保。據有關專家介紹,過去曆屆冬奧會制冰都是用氟利昂或氨等制冷劑,但氟利昂容易造成臭氧層破壞、地球暖化,氨具有微毒、易燃易爆的特性。而使用二氧化碳制冰,不僅使場館碳排放趨近于零,還可以将場地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