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虎年,随着國内本土汽車品牌開始開發新車型,特斯拉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特斯拉的CEO馬斯克上月表示,2022年不會推出任何新車型,該公司将集中其資源來應對和克服供應鍊問題。這一發言導緻了該公司在一夜内蒸發了1000 億美元的市值,但是卻給了國内三家本土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一個迎頭趕上的機會。蔚來汽車表示,它将在2022年推出三款車型,而小鵬和理想各自計劃銷售一款新的SUV。

圖源:路透社
不過,在半導體持續短缺的情況下推出新車型并不容易,蔚來、理想以及小鵬汽車這三家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将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來組裝和推廣。上海獨立分析師高申表示:“這些初創企業需要克服一些挑戰才能把消費者從特斯拉吸引過來。首先,要確定有足夠的晶片和零部件來保證新車的順利生産。其次,這些公司還要花一大筆錢來推廣新車型,這一部分可能會影響總收入。”
盡管如此,任何新車型的開發都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因為在前期必須要在營銷上投入大量資金。2021年第三季度,蔚來汽車虧損8.35億元,小鵬虧損16億元,理想虧損2150萬元,而特斯拉的淨利潤在同一季度增長了三倍多,達到16.2億美元。不過瑞銀汽車分析師表示:“對于這三家初創企業來說,今年更重要的是追求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而不是追求盈利能力,畢竟它們在資本市場上都籌集到了充足的資金。”
圖源: EPA-EFE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其它品牌的競争也非常激烈,目前已有200家認證組裝商正在争奪這個“大蛋糕”。據瑞銀的一項預測,到2030年,中國每五輛新車中就有三輛将是純電動汽車。從寶馬到大衆,再加上福特汽車和豐田汽車,每家全球汽車制造商都有幾款電動汽車車型等待在中國推出,并且與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競争。
圖源:AP
現在的最關鍵的是,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必須設法解決晶片短缺的問題。中國今年需要5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400萬輛可以配備晶片,這就導緻了剩下的100萬輛汽車缺乏微處理器,将會影響從導航、自動泊車到車載娛樂系統等各種功能。
小鵬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何小鵬最近表示,這個問題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全解決。即便是特斯拉的内部設計和零部件生産也無法避免供應鍊中斷,由于晶片短缺,該公司在中國銷售的Model 3和Model Y電動汽車USB接口都被削減了,隻能完成承諾的一半。是以晶片問題将是中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在今年首先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