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門峽剪紙成為“雙奧”特許商品 離不開她20年的堅持

大象新聞記者 趙勇濤

三門峽剪紙成為“雙奧”特許商品 離不開她20年的堅持

2月4日,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一抹來自河南三門峽的紅色為冬奧會增添了一份喜慶。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三門峽剪紙再次成為2022北京冬奧會特許剪紙商品,這份榮耀的背後離不開三門峽市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李竹梅的堅持與努力。

一次采訪 她從記者轉行為剪紙藝術保護者

“發現很多身懷絕迹的民間高手都為了生活,苦苦奔波。”2000年,在某雜志社當記者的李竹梅在一次采訪中偶然接觸到了河南民間藝術,在驚豔于民間藝術精美的同時,她發現很多手藝人生活艱苦,做出來藝術品很難變現,正是這樣的觸動改變了李竹梅未來20多年的生活軌迹。

“當年的中國的民間藝術隻活在民間,很難有出路。”随着國家對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利好政策開始向這些方面傾斜。李竹梅以獨有的敏感,于2002年辭去了記者的工作,組織一批民間藝人,成立了三門峽市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決心要把剪紙藝術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2008年北京奧運會 三門峽剪紙一鳴驚人

三門峽剪紙成為“雙奧”特許商品 離不開她20年的堅持

三門峽剪紙第一次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為了推廣剪紙藝術,早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公布奧運福娃之前,李竹梅已經開始思考用什麼樣子的剪紙形象作為奧運的吉祥物。福娃形象一經公布,一周之内李竹梅帶領團隊制作出了福娃剪紙。

除了3000多份作為特許商品的剪紙作品,李竹梅和她的團隊還在比賽現場為奪冠的中國健兒制作奪冠瞬間剪紙。剪紙團隊十幾個人,有人專門捕捉精彩瞬間、有人專門剪、有人專門刻、有人專門裝裱,就是為了盡快将剪紙作品送到冠軍手中。“雖然很累,但是很振奮,很開心。”

這次奧運會亮相,不僅讓更多人認識了三門峽剪紙的獨特魅力,也給參與這個項目的剪紙師傅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回報。有一位剪紙師傅,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收入5萬元特許剪紙手工費。李竹梅語氣中透露着驕傲,“通過這個事情,拯救了一大批民間藝人,讓他們名利雙收。”

讓剪紙走向國際化 三門峽剪紙成為冬奧會特許商品

三門峽剪紙成為“雙奧”特許商品 離不開她20年的堅持

當李竹梅得知冬奧會開幕式定在春節期間,她認為這是宣傳中國春節文化的契機,于是在為本次冬奧會提供特許商品的同時,也在四川阆中邀請世界各國友人來到中國,以剪紙紅包、剪紙挂件的形式将剪紙作品推向全世界。還特意為巴拿馬華人創作了剪紙作品《鲲鵬展翅、瑞虎迎春》,送到巴拿馬駐華大使手中。

三門峽剪紙成為“雙奧”特許商品 離不開她20年的堅持

李竹梅團隊為本次冬奧會設計的作品是《萬福迎春》,作品一眼望去是一個大大的“春”字,細看之下有許多獨具匠心的元素。在“春”字中間是牡丹花,代表花開富貴,下方是兩個一起滑冰的小朋友,将新春和冬奧元素完美結合。

有了2008年的經驗,本次冬奧會,李竹梅團隊還會以中國運動員奪冠瞬間為内容進行創作,由于目前冬奧會閉環管理,李竹梅團隊無法進入比賽現場,但是他們還是從三門峽、廣州等地召集了成員,時刻準備進行剪紙創作。

2月5日,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冠軍後,李竹梅團隊便進行相關的剪紙創作。相信在未來的賽事中,随着中國金牌數量的增加,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也會不斷躍入大家的視野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