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墩墩何以成為爆款?冬奧組委曾找來240個孩子“盲投”

吉祥物冰墩墩如今“一墩難求”。冰墩墩緣何能成為爆款,傳遞出什麼樣的中國故事和精神文化價值,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接受了“學習強國”專訪。

設計靈感最初來自冰糖葫蘆

冰墩墩這麼火,曹雪表示始料未及。“曆經10個月設計的‘冰墩墩’如此地受到大家的喜愛,非常激動。”曹雪表示,對“數百人寒風中排隊”的舉動很感動。激動在于“團隊做的得到大家認可了、喜愛了”,感動在于“人們在寒風中等待就是為了最後一刻手上能捧上一份溫暖。”

由曹雪帶領的設計團隊共14人,全部是來自廣州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廣美”)的視覺藝術設計學院,一半老師一半研究所學生。在2019年,他們曾在19天内拿出了16套方案,沒有節假日,每天反複修改讨論,一共畫出上萬幅手稿。

冰墩墩何以成為爆款?冬奧組委曾找來240個孩子“盲投”

化蛹成蝶的蛻變,必然是格外痛苦、難熬的。團隊去了二十幾趟北京,光食宿、機票就墊資十九萬多元。但方案始終懸而未決,還總在一遍遍修改。壓力大得不少人想打退堂鼓,連工作室的空氣也凝固起來。甚至有人在質疑,到底有沒有希望?這樣的重擔憑什麼會落到廣美?

“希望不在别人的眼中,而是在你們各自的手上。”曹雪坦言,那一刻他回答得斬釘截鐵。

功夫不負有心人。來自廣美設計團隊的3個方案最終入圍了前十。其中,冰糖葫蘆方案最打動評委,并被确定為重點修改方案。

曹雪說,冰糖葫蘆是北方小吃,有很接地氣的文化屬性,關鍵是它身上的那層冰殼糖衣,跟冰雪運動關聯上了。這就是“冰殼”的靈感來源。

不過,它畢竟是一個小吃,最終承載不了一個國家形象,而且國外群眾對此并不熟悉。最後,熊貓成為代表中國的不二之選,也隻能是它,因為大熊貓是全世界人民喜愛和認知的中國國寶動物。

冰墩墩曆經了嚴格的查重和盲評

其實,這16個方案裡面有熊貓方案,但是當時并沒有入圍。用熊貓作吉祥物的最大挑戰就是太過于司空見慣。設計團隊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設計一個與衆不同的“熊貓”。

冰墩墩何以成為爆款?冬奧組委曾找來240個孩子“盲投”

為了作有效區分,曹雪設計團隊收集到市場上能收集到的成百上千個“熊貓”,全部列印出來,貼滿首鋼園那個工作室的牆上。那時候,進門出門,滿眼都是鋪天蓋地的各種各樣“熊貓”。

最終,冰墩墩形象得以出爐,以熊貓為核心,保留了冰糖葫蘆的冰殼造型。冰糖葫蘆原來也叫糖墩兒,冰墩墩是以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冰墩墩基本型被确定以後,設計團隊在國内和瑞士專門做了兩次查重。過關了!

但這還不是最揪心的考驗,盲評才是。

根據曆屆奧運會經驗,吉祥物的主要目标消費者是9歲左右的孩子。于是,北京冬奧組委在2019年,特地請了240個孩子來投票。為了保密,并沒有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沒有任何指引和暗示。這就是盲評。

當時冰墩墩身上的冬奧會徽标志被去掉了。為了公正,同時也為了幹擾視聽,從業人員特意在網上下載下傳了兩個可愛的卡通形象,跟冰墩墩貼在一起,讓孩子們自己選,喜歡哪個就貼上一票。

盲評那天,曹雪正在北京焦灼地等消息。因為有從業人員表示,如果這關沒過的話,他們整個團隊要徹底打道回廣州了。

最後,230票都投給了冰墩墩。

“一墩難求”的魅力在于暖和軟

小小的冰墩墩,咋就有這麼大的魅力?曹雪透露了其中設計奧秘:憨态可掬、溫暖人心。

冰墩墩是将大熊貓憨态可掬的形象與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殼相結合。乍一看是冷的,但實際上它給人一種萌萌的、可愛的、溫暖的感覺。在一冷一暖、一硬一軟之間,傳播着愛心。

冰墩墩何以成為爆款?冬奧組委曾找來240個孩子“盲投”

“國寶大熊貓在全球範圍内都受到寵愛。”曹雪說,團隊在設計上特别選擇了低齡化的熊貓寶寶形象。“大熊貓很可愛,熊貓寶寶更可愛。”為了觀察熊貓寶寶的表情和姿态,曹雪和他的團隊特意去了一趟四川卧龍。

曹雪介紹,為讓冰墩墩的設計更年輕、更可愛,“我們讓‘冰墩墩’是‘内八字’,這樣更符合熊貓寶寶走起路的姿勢。‘冰墩墩’招手的動作,身體是微微往前傾的,有點像寶寶站不穩的感覺”。

冰墩墩的“暖”與“軟”背後傳遞的是愛。“去年,奧林匹克格言将‘更團結’更新進去,團結是以愛為基礎的,這樣一個小小的吉祥物,跨越了國界和語言,讓所有人感受到了愛,一起向未來!”曹雪說。

一個受歡迎的吉祥物,通常要具備哪些特征?曹雪認為,必須具備三個特點:文化性、藝術性和商業性。

文化性就是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故事。而藝術性,就是如何用藝術手段傳播好文化,講好故事。而商業性,就是用市場來檢驗,大賣才是硬道理。

冰墩墩最終造型出爐後,不僅受到了北京冬奧組委認可,而且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大加贊賞。曹雪透露,大家當時對冰墩墩大賣已有相當的信心。

“首先與人共情,才能煽情,才能爆款。”曹雪說。

用視覺藝術講好中國故事

其實,頒獎紀念版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還藏有一處巧思。“送給運動員的紀念版吉祥物,金色的外圈其實是中國傳統的‘歲寒三友’松、竹、梅,再次展現了中國文化。”曹雪透露。

設計是一種視覺語言。

正如著名的波蘭作曲家肖邦講的一句話,“當人類無法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時候,音樂誕生了”。曹雪認為,視覺藝術又何嘗不是?冰墩墩就是用好的視覺語言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的一個爆款。

“吉祥物設計其實是一種角色設計。”曹雪認為,設計從來不以演繹藝術為目的,藝術隻是設計中的表現手段而已。平劇、中醫藥、中華國術等都可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關鍵是我們設計師,眼界要高,身段要 低。”曹雪說。眼界最好是國際化的視野。就冬奧而言,在設計一個冬奧會吉祥物的時候,應該把所有曆屆奧運會的吉祥物都閱讀一遍,要先讀懂它。而身段要低,就是要接地氣,采用讓人看得懂的形式。

曹雪還提到一個細節。在2021年某一檔節目中,他與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火炬“飛揚”的設計師碰在一起。大家一聊得知,三者的外觀設計靈感都來源于冰糖葫蘆。

小小冰糖葫蘆,變成了撬起對外傳播中國故事的那個支點。

“作為設計師,用視覺藝術講好中國故事,是責任更是使命。”曹雪說,設計隻有未來時,沒有過去時,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道路永無止境。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監制:王新星

稽核:劉豫 黃麗娟

責編:張燕

編輯:蘇爾葉

冰墩墩何以成為爆款?冬奧組委曾找來240個孩子“盲投”
冰墩墩何以成為爆款?冬奧組委曾找來240個孩子“盲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