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作者:曆史控制

他是一名醫生,疫情中化身“大白”,在寒風冷雨中為鄰居們做核酸檢測;他是一名小區住戶,疫情期間組織了一個團隊,不分晝夜為小區巡邏、維持秩序;他是一名企業員工,疫情來臨時,他奔波在一線,為隔離酒店運送物資……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疫情中的志願者們,像一束光,照亮了驚恐無助的人們,他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危難中挺身而出的志願者,都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故事一:

疫情期間被封在小區 主動當起志願者

對于家住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路街道213社群的王紅軍來說,此次疫情終身難忘。身為醫生的他,第一次以志願者的身份,為身邊最近的鄰居們服務,雖說身體每天很累,但内心卻是堅定和開心的。

王紅軍是西安北方醫院消化内科的醫生,平時基本上都是家和醫院兩點一線,這次疫情,他有機會天天接觸到平時僅僅是點頭之交的鄰居們,“西安疫情剛開始的那幾天,我們醫院還在正常上班,12月22日晚上封城的消息釋出了,我在小區業主群看到,有業主說買不到藥,剛好我要去醫院上班,就把需要藥的資訊統計好,下班後給鄰居們帶回來,也算是我在自己的領域給鄰居們帶來一點便利。”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12月26日。讓王紅軍沒想到的是,12月26日,因為有個陽性的确診病例到醫院去過,醫院通知暫時停業。此後,王紅軍也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生活,“居家隔離開始之後,西安市各區域都展開了多輪核酸檢測,來自韓城、521醫院等多個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來我們社群支援,給居民們做核酸檢測。我在醫院專門接受過核酸檢測采樣的教育訓練,是以我主動聯系社群,報名核酸采樣,當時也挺缺人的,很快就通過社群稽核,正式成為了一名核酸采樣的大白。”

疫情最嚴重的這段時間,王紅軍每天都在核酸采樣點忙碌着,身穿厚厚的防護服,從早上忙到下午,“我們每天的工作任務,是給社群約3000人做核酸檢測,由于是冬天,衣服穿得比較厚,但因為要穿防護服,也不能穿得太臃腫。穿上防護服以後,就開始采樣,冬天在戶外工作,還是挺冷的。”王紅軍說,一般核酸檢測從上午8點多開始,持續到下午三四點,期間不能喝水、上廁所,等到所有的采樣結束之後,才能吃飯喝水。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環境比較艱苦,一天下來,身體非常疲憊,“下班後就不想動了,隻想休息。”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從12月末持續到2022年1月中旬,1月18日,王紅軍所在的醫院複工了,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彼時,社群的核酸檢測工作也基本到了尾聲,談及當志願者這大半個月,印象最深的事,王紅軍說:“每次給社群的人做核酸采樣,都會得到大家的全力配合和感謝,還有人在做完核酸之後,對着志願者深深鞠躬,這些瞬間都令我終生難忘。”

王紅軍說,相比于在醫院工作,在社群當志願者的這些天,工作強度很大,身體很累,但心裡很踏實,能感受到和左鄰右舍合力抗疫的力量。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故事二:

疫情中自發組織35名業主成為志願者 維持核酸檢測秩序

突如其來的疫情,突然下達的封城令,讓西安按下了暫停鍵,但是,在經曆了短暫的慌亂之後,沣東新城三橋街道辦西戶路社群時代華城小區的居民們開始了井然有序的生活,不管是做核酸、領物資還是小區消殺,都被志願者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大家覺得,這一切,小區志願者的組織者——50歲的業主趙雪鋒功不可沒。

2021年12月23日起,西安封城,多個區域出現了核酸檢測人手不足、秩序混亂的情況,時代華城小區也不例外。“23日晚上,寒風刺骨的吹着,由于事發突然,我們因沒有統籌兼顧好人員數量,晚上11點多,核酸現場還有排着很長的隊伍,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導緻部分居民沒有做核酸失望而歸。”

在2020年初有過當志願者經驗的趙雪峰意識到,目前小區物業人手不夠,核酸檢測任務艱巨,如果不及時組織,這樣無秩序無效率的場面還會出現,他立即在小區業主群發出征集:征集志願者,維持核酸檢測秩序,幫助小區核酸檢測順利進行。

“一開始我心裡沒底,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大冬天出來,沒想到我們小區的業主積極性很高,幾十個人争相報名,很快,我們就确立了35位志願者的隊伍。”趙雪峰說,當晚志願者們商量了一整個晚上,提出了按照樓号單元的順序,依次下樓錯峰戴口罩排隊做核酸檢測篩查的解決方案,還提出了線上、線下有力結合起來的辦法。

在志願者缜密的規劃之後,随後,時代華城小區的十幾輪核酸檢測,再未出現過混亂的場面,趙雪峰說:“志願者們在核酸檢測前,先通過3個小區業主總群,及時釋出資訊,讓大家及時知道核酸檢測的順序以及預估的時間。志願者任偉、高興社用喇叭帶領3名志願者,按照樓号順序叫業主錯峰下樓。安排童亞仙讓懂電腦的志願者穿戴好防護錄入資訊,其他志願者作為秩序引導員,引導業主們配合開展核酸篩查,不亂竄不亂跑,不聚集不出門,間隔1米以上排隊安全距離。并對老人,小孩給予适當幫助。”

在趙雪峰的帶領下,小區35名志願者骨幹積極分子通過微信群踴躍參加宣傳活動,及時釋出疫情防控日常知識手冊,街辦社群物業最新通知消息。在不做核檢測的時候,志願者們組成了小區的防控巡查組,大門口進出車輛人員消殺組,為維護小區默默做着貢獻。

志願者們的付出,業主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頭,大家對志願者們也分外關心,“晚上做核酸或者巡查時,有熱心的業主給我們送來了暖寶寶,怕我們凍着;還有業主給志願者送來了防護服、N95口罩、面罩等防疫物資,陝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位我們志願者團隊也提供大量防疫物資……我們的工作很辛苦,但内心很溫暖。”趙雪峰說道。

目前,西安市已經進入了抗擊疫情的收尾階段,但是,志願者們的服務卻沒有終點,趙雪峰說,經過此次疫情期間的鍛煉,這支小區自發組織的志願者隊伍得到了居民、物業、社群、街辦的一直肯定。這支呼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志願者隊伍,以後将會長期為居民們提供志願服務,鄰裡互助,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陝西本土确診病例清零丨“志願大白”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故事三:

偶然加入公益組織 一個月睡帳篷吃泡面

“這是我30年人生最辛苦的一段時光,卻也是收獲最多的一段。”30歲的志願者魯智昊提及疫情期間當志願者當生活,數次哽咽,他的淚,不是因為疫情中的苦累,更多的是因為感動,感恩。

魯智昊是西安一家醫療器械企業的員工,也是一位榮民,以前曾經在藍天救援隊參與過志願活動。此次疫情期間,他說自己是因為一些機緣巧合,加入了運送物資志願者的隊伍,“12月22日晚上宣布西安封城的時候,我就想着,我不能在家待着,應該到一線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剛好我之前有一些民間公益組織的朋友,大家都經常通過微信聯系,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加入了一個緊急成立的志願小組,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運送物資。”

魯智昊介紹說,他們的志願小組經過任務細分,他被分到了車隊,一共有50多輛車,50多位隊員,大家都是開着自己的車,義務送物資。魯智昊說,自己是運送物資的車隊的隊長,帶領隊員們給雁塔區的隔離酒店運物資。“封城最開始的那一周,是我們車隊最忙、最辛苦的時候。”魯智昊說,“那時候路上的車很少,我們這個車隊經過相關部門的協調,隻辦下來了5張車證,十幾個人證,但運送物資的任務很重,我們這幾輛車和十幾個人幾乎是連軸轉,馬不停蹄地奔跑在路上。大家餓了就用涼水泡面,晚上實在累了就搭個簡易帳篷睡覺,條件異常艱辛,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確定完成了運送物資的任務。”

過了幾天,省民政廳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聯系到了志願組,省民政廳“合力抗疫”平台也有一些物資需要運送,此後,車隊又承擔起了幫助“合力抗疫”平台接物資以及給平台上的求助者送物資的任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給一個建築工地滞留的30多位勞工送物資,他們是在工地打工時,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被困到了工地裡,沒有鍋竈,也沒有床,靠着燒一些破木頭取暖,我到現場之後,真是觸目驚心。”魯智昊說,這些人在省民政廳“合力抗疫”平台上求助之後,他接到了這個任務,帶着面包、友善面、餅幹、水等速食食品去送給他們,還帶了一些生活用品,30多個勞工看到有人來送物資,連連感謝。但他自己心裡還是挺難受的,覺得自己能幫他們做的太少了。

談及當志願者過程中最難過的事,魯智昊哽咽了:“我有多次路過我家門口,都沒有進去,家裡有媽媽和外婆,我一直在一線,擔心回家後萬一有病毒給她們感染……但是我真的很牽挂她們”說着,魯智昊泣不成聲……

不過,魯智昊說,相比于難過的事,開心和收獲更多:車隊的志願者們一呼百應,有什麼難事大家都搶着幹,特别是一些00後志願者,開着私家車跑很遠的地方毫無怨言,讓他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志願服務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吃泡面住帳篷,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魯智昊說,收獲的這些情誼是他這一生的财富,他以後還會一直走在志願者的路上。

陝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合力抗疫供需對接平台”聯結起受困群衆和志願者

華商報記者獲悉, 此次疫情發生後,我省各社會組織也争先恐後加入了抗擊疫情的隊伍。

在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大力支援下,陝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迅速啟動“合力抗疫陝西社會組織聯合行動”,推出生活困難保障和防疫物資“供需對接平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00餘家社會組織為西安、鹹陽、延安、渭南等地1000餘個城鄉接合社群、城中村、高校捐贈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服、暖寶寶等防疫物資234餘萬件(個、箱、瓶),友善面、礦泉水等生活物資價值1065多萬元,防疫消殺近百萬平方米,組織1萬餘名志願者正線上上線下開展心理疏導、防疫消殺、核酸檢測、秩序維護等志願服務。

陝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作為合力抗疫的牽頭機關,中心10位員工在主任王娜的帶領下,雖居家辦公但都是12小時以上的“線上”工作狀态。中心人員除了主要負責社群需求對接組工作,每天處理需求平台資訊和分發物資以外,其他每個人都安排不同的工作組提供支援保障工作。

王娜說,“合力抗疫社會組織聯合行動”工作組成員機關,特别是資源籌集組、防疫消殺組、心理支援組和志願服務組,背後都是由行業協會會員機關的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和社會志願者參與進來,共同實作合力抗疫。

專家點評:

無私的志願者讓人感動

如能提前介入效果更好

陝西省社科院社會熱點問題專家王曉勇表示,本輪西安疫情中,志願者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西安市民對于志願者都充滿了感恩之心,志願者猶如一道光,照亮和溫暖了疫情中的西安市民。

“都說患難見真情,西安的志願者、市民在這次疫情中都展現出了互幫互助的精神,很多志願者是自發參與了為大家服務的隊伍。”王曉勇說,此次疫情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志願者“大白”是醫護人員,這些志願者平時被稱為“白衣天使”,現在來到了小區,來到了居民身邊,讓疫情中驚慌的人們有了安全感。

“疫情中發生了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市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大家感動的是,志願者也是平凡的人,他們也有家人,可是他們在危難之際卻願意挺身而出,是以,他們成為了西安市民心目中的英雄。”

王曉勇說,此次疫情中,志願者的努力彌補了相關部門的缺位,但疫情過後,确實應該反思,政府的缺位在哪裡?怎麼做對應對疫情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此次疫情發生之後,西安突然封控,很多專業的志願者被封控在了小區内,無法進行志願服務,這種一刀切的管理,其實是不合适的,這個時候要展現彈性,如果提前有預案,對于這部分志願者有應急通行證,那麼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當然,這種彈性也應該展現在更多方面,比如疫情中特殊人群的就醫、物資配置設定等,都需要展現彈性,展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這次疫情中暴露了相關部門在管理中的缺位,基層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疫情後應該反思,在遇到重大的災難或事件時,要有預案,及時果斷介入,更要精細化管理,比如每個街道、每個社群要有一個常态化的志願者組織,主管部門平時和這些組織者緊密聯系,保證呼之即來,來之能戰。”

“另外,要重視社會組織的作用,此次疫情,我們看到了社會組織的能力,他們有海量的志願者,有熱情、有經驗、有能量,政府可以考慮在以後的工作中,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讓社會組織發揮他們的長處,長效化地做志願服務,在遇到重大事件時也能及時介入,更好地服務更多市民。”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文/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尋:志願大白疫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