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代白玉魚蓮紋巾環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在玉文化8000餘年的發展程序中,曾經創造出無數動人心魄的藝術瑰寶。

這些令世人歎為觀止的玉文化遺存,既是中華文明卓越藝術典範的傑出代表,又是不同曆史時期社會文化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曆來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傳統價值觀念。即使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人對玉器的熱愛依舊方興未艾。

在許多愛玉朋友眼中,一塊瑩潔溫潤的美玉佩飾,其價值内涵要遠大于一般的貴金屬飾品。

不誇張地說,玉器在中國人情感基因中的重要影響力,是難以逾越和無可替代的。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現代和田玉飾品

那麼問題來了,現代人眼中彌足珍貴的玉器,在中國古人眼中價值幾許?或者說,在中國古代購買一件玉器,需要花多少錢呢?

要想正确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區分在中國古代不同曆史階段,玉器價值屬性的不同特征。

簡單來說,中國玉器先後經曆了“神玉”、“王玉”和“民玉”三個不同階段。

首先,神玉時期。

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随着玉器從石器中剝離出來,中國玉文化的萌芽開始了。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原始社會新石器早期興隆窪文化玉玦

這時的玉器不再承擔最初實用工具的功能,而是一個華麗轉身,在原始宗教中被賦予與天地人神溝通的“神玉”屬性,從此擁有了與衆不同的貴重價值。

是以神玉時期的玉器不僅珍貴而且神聖,既是貴重珍寶又展現身份地位,通常隻有原始部落的首領和原始宗教中的巫師才能擁有,普通人想要擁有,呵呵,不存在的。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美國洛杉矶博物館藏良渚文化筒形玉飾

其次,王玉時期。

商周時期,随着生産資料私有制和社會等級制度的發展,權利和财富開始逐漸集中,這時的玉器在具有宗教性質的同時,更大程度上則彰顯着财富和地位。

普通群眾是完全沒有資格使用玉器的,如果有普通人膽敢造次擁有玉器,直接拉出去槍斃五分鐘!這時的玉器基本成了統治階級的權力象征。

以至商王帝辛鹿台自焚時,身上都帶滿了玉——“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商代玉鳳佩

到了東周時期,玉器的價值更是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例如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83年,秦昭王聽說趙國得到了和氏璧,一時間羨慕嫉妒恨想據為己有,并由此演繹出“完璧歸趙”的曆史典故。

值得一提的是,秦王為了這件人間至寶,曾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這枚玉璧,并由此洐生出“價值連城”的成語典故,雖然最後買賣沒談攏,但當時玉器的珍貴價值可見一斑。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戰國龍鳳雙聯玉璧

更有甚者,到了兩漢時期,在“王玉”屬性背景下,玉器不僅價值昂貴而且等級分明。

很多漢代玉器就連一般的諸侯貴族也無權使用,比如玉衣、玉韘等進階别玉器。

漢朝中央政府對其有着嚴格的規定,不但普通人根本無權擁有,就連諸侯貴族僭越用玉都會受到嚴厲的處分。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河北滿城漢墓出土劉勝金縷玉衣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窦绾金縷玉衣

是以在現代考古過程中,經常可見一些曆史上曾遭盜掘的先秦及漢代墓葬,其中的金銀器和青銅器等随葬珍寶蕩然無存,唯獨各種玉器零星散落無人問津。

原因就是盜墓者非常清楚,普通人根本不會使用和購買玉器,是以即使将玉器盜走也無法變賣出售,反而會曝露行蹤、引出麻煩。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漢代玉舞人

最後,民玉時代。

宋代是中國玉器曆史性的轉折時期。

從宋代開始,高品質玉石被官方壟斷的局面終于徹底結束。玉器不再是統治階級貴族的專屬,真正意義上進入民間,成為商品并參與流通。中國玉器從此開啟了更為廣闊的民玉時代。

随着玉器成為商品,其價值也由原來的象征意義轉變為具體的商品價格。

我們開篇探讨“古人購買玉器要花費幾許”的問題,至此才真正成為可能。

而宋代以前民間玉器鳳毛麟角的原因,說到底還真就不是錢的事兒,是玉器屬性決定了當時的玉器價值無法用商品價格去衡量。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天津博物館藏宋代青玉鵝形盒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天津博物館藏宋代青玉鵝形盒(局部)

說了這麼多,到底古代購買玉器要花多少錢呢?

比較欠揍的标準答案是:不一定。

關于玉器的價值,不同曆史時期的“匯率”不盡相同。

比如社會動蕩的戰亂時期和風調雨順的和平年代,同樣的玉器可能産生截然不同的價值,其差異甚至有别天壤。

是以在不同的曆史階段,除了社會價值取向的差異之外,曆史文化背景也是衡量玉器價格的重要條件之一。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清乾隆白玉海屋添籌宮扇

由于時隔久遠,宋代玉器的價格已經很難以考證,但是我們可以從諸多曆史側面來一探端倪。

例如央視98版《水浒傳》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第9集“楊志賣刀”一節中有這樣的劇情:官場失意的楊志拿出全部積蓄,訂制了一對白玉瓶,欲送給太尉高俅,當高俅詢問此瓶的價格時,楊志答道大約花費白銀五、六百兩。

歐了,接下來我們隻需簡單換算一下。

北宋時期一兩白銀的購買力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币大約為500元左右,也就是說楊志訂制的一對白玉瓶,大約價值現在的人民币30萬元左右。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黃玉夔紋活環壺

到了明清時期,随着社會文化的發展,玉器厚重的人文内涵在價值層面展現的更為淋漓盡緻。

例如明代史學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就記載了其叔父張爾蘊曾得到一枚治玉名家陸子岡琢制的玉簪,當時就有人出價三百兩白銀,但是張爾蘊仍不願轉讓。

要知道,明代普通人的年收入不過20兩白銀,按照購買力換算,晚明時期一兩白銀大約等于今天800元人民币,三百兩白銀就相當現在的24萬元人民币。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子岡款玉簪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台北故宮博物院明代子岡款玉簪(局部)

無獨有偶,曆史上曾創作出玉文化著作《玉紀》的清代玉器鑒賞家、收藏家陳性,受熱衷收藏的父親影響,從小就對玉器比較感興趣。

陳性關于玉器的鑒定經驗也幼承家學,甚至其一生大部分玉器藏品都繼承自父親。

但是陳性父子原本富足有餘的家業,也正因為太過沉迷玉器收藏而家道中落。由此可見,既使到了清代中晚期,玉器同樣價值昂貴。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漢玉蟬

綜上所述,無論是先秦玉器的“價值連城”,還是宋元明清玉器的價值不菲,玉器在中國人心目中從未脫離珍貴的範疇。

古人甚至曾提出“珠玉為上币,黃金為中币,刀布為下币”價值觀點。

而玉器從古至今在中國人眼中彌足珍貴,其根本原因在于玉器不僅具備經濟價值,同時還蘊含人文内涵與精神意義,正是這些綜合條件作用下,中國玉器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并且在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發展曆程中得以傳承千年、曆久彌新!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镂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代白玉勺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遼甯博物館藏遼代金鍊白玉竹節紋舍利瓶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上海博物館藏金代葡萄紋玉飾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子岡款青玉盒

都說玉無價,玉器在古代究竟價值幾何?

清乾隆白玉羊首瓜瓣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