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許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歲月漸深,年歲漸增,便越是懷念過去的“年味兒”。

這不禁讓人納悶,為什麼小時候那麼盼望過年,而現在過春節,卻好像總是少了些什麼呢?

其實,伴随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我們很難再體會到穿上新衣、大口吃肉的喜悅。而重拾年味,重要的也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重溫年俗的樂趣。

為了重拾曾經的年味兒,眉山櫻花博覽園從正月初一至初七,每天推出一個年俗小活動,讓眉山人在歡笑中,找到一種文化年味~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SPRING FESTIVAL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舞獅表演

醒獅扭扭頭,福壽便無邊。

2月1日正月初一,經曆了除夕守歲,不少市民選擇睡個懶覺,養足精神再來迎祥納福。但在大紅燈籠高高挂、鑼鼓陣陣迎新春的眉山櫻花博覽園,從上午10時起,遊客就開始絡繹不絕。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恭賀新禧

11時18分,精彩的舞獅表演準時開始,隻見一紅一金兩頭獅子在熱鬧的鑼鼓聲中搖頭晃腦先後進場,它們忽而左顧右盼,忽而低眉颔首,忽而朝天望月,動作铿锵有力、惟妙惟肖。舞至酣時,獅子張嘴吞下寓意“生生發發”的青菜,顯示出吃飽後心滿意足的神态,再面向觀衆“吐青”,向大家緻以“滿地生财”的新春祝願。

寫“福”字

福,佑也。

一張張喜慶的金屑紅紙鋪滿桌面,一杆杆素淨的毛筆飽蘸濃墨,擡肩運腕,挽袖揮毫,一個個姿态各異的“福”字躍然紙上,圍觀遊客紛紛叫好……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2月2日,與以往送“福”不同的是,櫻花博覽園的活動提供文房四寶以及各式“福”字範本,參加活動的遊客可在現場書法愛好者的指導下,親手為自己與家人寫出“福”字,并帶“福”回家。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市民們熱烈參與到活動中,不論是功力深湛的書法愛好者,還是僅僅入門的書法“小白”,或是初次握持毛筆的小朋友,都紛紛出手,潑墨而就,不一會兒,現場就成了“福”的海洋。

踩高跷

初三到,登高望。

踩高跷寓意登高望遠、年年高,是一種曆史悠久的傳統,也是民間一種群衆性技藝表演,都是在腳上綁着木跷進行唱跳等表演,巨大的高度差給人們帶來強烈的感官體驗。

2月3日,櫻花博覽園内的踩高跷活動不僅可以現場觀摩,還可以親身體驗。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雖然冬日裡厚厚的衣服讓人有些行動不便,卻仍抵擋不住遊園者對新年的美好期盼,大家争相嘗試着踩高跷:有的“舉步維艱”“寸步難行”;有的在親友的攙扶下,勉強挪步,搖搖欲墜……各種令人捧腹的步态引得現場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小醜氣球

“我想要一隻小熊。”

“我喜歡花朵。”

……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2月4日,正月初四,快樂風趣的氣球小醜在櫻花博覽園變幻着神奇的雙手,将一個個簡單的氣球一拉一捏之間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小動物、花朵等,惹得一旁的孩子們歡呼雀躍。

擲銅錢

正月初五圖吉兆,擲銅錢祈福迎好運。

2月5日,在眉山櫻花博覽園,擲銅錢遊戲吸引了市民參與,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進了三個!”

“我進了四個,今年肯定有好運!”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在現場,市民争先投擲求好運,隻見擲出的小銅錢穿過大銅錢銅心,博得好彩頭引發市民歡呼。而未穿過迸發清脆的碰撞聲,也平添了趣意。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剪窗花

剪窗花是大陸古老的新春習俗,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好的紙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2月6日,正月初六,眉山櫻花博覽園的剪窗花體驗活動引燃了現場歡樂喜慶的氣氛,不少市民不僅駐足觀賞,還紛紛加入其中。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活動現場,來自東坡國小的美術老師楊芬邊示範邊講解,從紙張的挑選到剪刀剪紙的角度,詳細地向大家展示了剪窗花的各個步驟。

在“流動式”的小課堂裡,市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制作屬于自己的窗花。通過老師的耐心講解,大家不僅對剪紙有了新的認知,同時也對中華傳統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恭賀

新禧

SPRING

FESTIVAL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我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得知這次活動後,特别帶孩子來體驗。相比現在快速的生活節奏,這些傳統文化更有時間積澱的味道。”市民胡先生表示,眉山櫻花博覽園提供了這樣一個好機會,讓他帶着孩子過來接觸傳統手工藝,增長了知識。

手繪風筝

春節放風筝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人在風筝飛高以後把線剪斷,讓風筝遠遠飄去,據說可以帶走晦氣與煩惱。

2月7日,正月初七,眉山櫻花博覽園新春遊園活動的最後一天,雖然天氣有點冷,但依然無法阻擋市民們前來體驗手繪風筝的熱情。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活動現場,隻見“大朋友”“小朋友”們揮動手中的畫筆,用色彩點綴創意,栩栩如生的動物、色彩斑斓的植物在他們的畫筆下活靈活現。不一會兒,一幅幅美麗的圖景躍然于風筝上。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這個活動不僅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有想象力,還讓我們和孩子拉近了距離。”袁女士表示,等天氣晴好的時候,還會帶孩子來眉山櫻花博覽園,在這裡讓他們親手做的風筝飛起來。

我們懷念的“年味兒”在這裡!

時代在變,有些年俗也在經曆它的更新。

作家馮骥才在探讨“年味變淡”這個問題時說:“年味,并不是指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我們缺少的并不是對‘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與新載體。我們要設法把‘年’從生活中的必不可少,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是以,當我們在對一些傳統的失落感到惋惜和遺憾時,我們不妨參與到年俗活動中去,在親身體驗中,讓年味兒曆久彌新~~

來源: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陳燕利鐘烨 雷同

編輯:韓璐

責編:鄭順 周靜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