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新生兒護理篇

1、正常新生兒體溫是36.5~37.5攝氏度之間。

用體溫計給新生兒量體溫前要先将體溫計水銀刻度甩至35℃以下。給新生兒測體溫,應将體溫計水銀柱一端放置于寶寶腋窩處,夾緊體溫計5分鐘左右。

2、正常新生兒呼吸次數為40~45次/分。

3、正常新生兒心律波動大,一般為100~140次/分。

4、新生兒能安靜睡眠90分鐘/次,體重增長30~50克/天,第一個月增重大于600克(600g~1500g)屬正常情況。如果增長速度較慢,可建議産婦為新生兒适當添加配方奶。

5、新生兒大便次數一般每天在8次左右,其中:

(1)母乳喂養每天大便次數大約8次左右,成金黃糊狀,稀糊狀,不成形,小便次數10次左右;

(2)混合喂養每天大便次數大約2~6次,呈淡黃色軟條狀,小便次數8次左右;

(3)人工喂養大小便與混合喂養相似。

6、足月産的新生兒1~2周的吃奶量每次喂60~90mL,3~4周時每次90~120mL。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7、新生兒每次哺母乳一側喂養時間為15~20分鐘為宜。

8、新生兒出生12小時後,難産兒出生48小時後,即可接種卡介苗。

9、新生兒房間如果有條件的話,溫度應保持在24~26℃。

10、新生兒洗澡應在喂奶後30分鐘到1小時進行,水溫是38℃~40℃,時間應為10~15分鐘。洗澡時身體可用專用沐浴露,也可用嬰兒專用肥皂,一周用1-2次即可。

11、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為7~14天,新生兒臍帶脫落前和洗澡後應該用75%濃度醫用酒精棉簽擦拭2-3遍。

12、沖配方奶粉的溫度為45~50℃,奶具煮沸消毒時間為10~15分鐘。

13、嬰幼兒到6個月以後就可以引導用杯子喝水。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14、新生兒撫觸時室溫應在28℃左右,每次動作重複4-8拍,全部動作應在10分鐘左右内完成,每天做1-2次。

15、視覺訓練時可在嬰兒床正上方20公分距離處挂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圖檔。給嬰兒視聽刺激不宜過度,每天2次,每次20分鐘。

16、大部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于出生後2~3天出現,7天左右為高峰期,14天左右消退。

17、月子中新生兒使用紙尿褲,應選擇透氣性好一些的,一般可2~3小時更換一次。

18、新生兒若發生輕度紅屁股,應該要多暴露臀部,2~3次/天,每次10分鐘左右,。每次暴露後塗抹鞣酸軟膏,為了預防紅臀,洗完屁屁應塗抹護臀膏。

19、新生兒的口水巾衣服、被褥要單獨洗,洗淨後置于陽光下暴曬1小時左右,以達到消毒的功效。

産婦護理篇

1一般護理1.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觀察

每日期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2次,如有異常應查找原因,必要時及時就醫。

2.飲食護理:

指導産婦加強營養,以足夠蛋白質、維生素、熱量食品為主食,品種多樣化,多吃有催乳作用的湯類,一般産後當天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産後一天後可吃普食,鼓勵産婦多喝水,多吃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3.休息與活動:

創造清潔、整齊、安靜、舒的環境供産婦休養,産後24小時内應卧床休息,24小時後應鼓勵産婦下床适當活動,協助産婦照顧自己的起居,适當活動有利于子宮的複舊、惡露的排出、大小便的通暢及體形的恢複。

4.小便的觀察:

産後2—4小時應鼓勵産婦自行小便,膀胱過度膨脹會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産後出血。注意觀察下腹部是否隆起,如果膀胱膨脹應鼓勵産婦排尿,讓産婦聽流水聲或做會陰沖洗為産婦引尿,必要時報告行導尿術。

5.惡露的觀察:

産後由陰道排出的血液、粘液等,統稱 “惡露 ” 。

最初3~4天内為“血性惡露”;

以後血漸減少,呈褐色,為“漿液性惡”;

10天左右時,因含大量白細胞及粘液而呈黃白色,稱“白色惡露”,可持續數周。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臭。

如有臭味,應考慮有感染。

如血性惡露持續2周以上,應考慮子宮複舊不全或子宮内有胎盤組織或胎膜殘留。正常惡露總量為250—500ml。

6.外陰護理:

使用消毒衛生巾和教會産婦每次解便後用消毒衛生紙擦拭外陰,保持外陰清潔,預防傷口感染。

7.皮膚護理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産後汗腺活躍,大量出汗,乳汁溢出,惡露排洩,加上産婦需為嬰兒哺乳,此時對皮膚衛生的要求比平時更高,如為正常分娩的産婦,産後24小時後即可為産婦床上擦浴,第2天可進行淋浴。擦浴水溫50—52 ℃ ,室溫24-25 ℃ 。淋浴水溫40-45℃,室溫最好24℃。浴後迅速用毛巾擦幹,防止受涼,一般是每周1-2次,産後一個月内禁止盆浴

8.産後促使子宮恢複:

産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複到正常大小。為促進子宮恢複可以參照以下四個方法:

(1)産後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于膨脹狀态。

(2)産褥期應避免長期卧位:産後6-8小時,産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于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複,幫助子宮複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屈,應做膝胸卧位來糾正。

(3)産後及時哺乳:因為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進而促進子宮複原。

2指導母乳喂養

聯合國衛生組織提倡産後純母乳喂養4—6個月,它是最原始、最科學、最有效的喂養方法,有利于母嬰健康。

保證母乳喂養的成功措施有: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1.早接接觸、早吸吮 産後半小時内可開奶及皮膚接觸,刺激乳汁分泌,并按需哺乳。

2.喂養方法:哺乳前應先擠壓乳暈周圍組織,使少量乳汁外溢刺激嬰兒張口,将乳頭和大部分乳暈放入嬰兒口中,産婦一手輕托乳房,防止乳房壓迫堵住嬰兒鼻孔。哺乳結束後,示指輕輕向下按壓嬰兒下颌,避免損傷乳頭。

3.營養:産婦加強營養,以保證新生兒生長發育,增加蛋白質、熱量、補充鈣、鐵蔬菜、水果谷類等營養素。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煙、飲酒、喝咖啡等。

4.注意事項

哺乳前洗淨雙手,用清水擦洗乳房和乳頭,協助産婦與新生兒采取舒适姿勢哺乳。

哺乳後擠出少許乳汁塗在乳頭表面以防止乳頭皲裂

每次哺乳時輪流吸空乳房,哺乳後抱起嬰兒輕拍背部1-2分鐘以排出胃内空氣防止吐奶;

産婦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适當産後鍛煉。

3乳房異常情況護理1.乳房脹痛或乳汁分泌不足

主要原因是未能早開奶和按需哺乳,使乳腺管不通暢而引起。應指導産婦早開奶,按需哺乳,使乳汁、暢通,哺乳前熱敷及按摩,哺乳後吸空乳房。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處理方法:

感覺乳房脹痛硬結或乳汁分泌不足時,先用熱毛巾濕熱敷,然後用食指和中指按摩乳暈,再用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輕按乳房做旋轉式按摩。接着再一手托住乳房,做上下左右抖動,每日1次,每次20—30下。拇指、食指及中指捏住乳頭進行牽拉,每日1次,每次20—30下。使乳管擴張、通暢。

2.乳頭扁平内凹

先用熱毛巾敷乳房,繼而牽拉乳頭,哺乳時,讓嬰兒先吸吮坦平乳頭,因為嬰兒饑餓時吸吮力強,容易吸出乳汁;嬰兒吸吮不足時,可借用吸奶器吸盡多餘的乳汁。如果發生乳汁淤積,應及時向醫生護士彙報,及時處理,以免誘發乳腺炎。

3.乳頭皲裂護理

每次哺乳後,可塗10%的魚肝油鉍劑或複方安息香酸酊,促進愈合。

4.指導正确哺乳

常取的哺乳姿勢有坐位和卧位,盡量使母子自然和舒适。母嬰緊貼,産婦一手托住新生兒,另一手托扶并輕擠乳房,促使乳汁外流,并将乳頭放在新生兒舌頭上方,使嬰兒口含乳頭和部分乳暈,注意防止乳房阻塞嬰兒鼻孔

其它要點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1、産婦做月子期間每天與攝入的熱量應該在3000卡左右。

2、坐月子寶媽可以洗澡、洗頭,洗澡時室溫應調節至26-28℃左右。産婦洗澡水溫應為42-46℃為宜。産後到底多久可以洗頭?順産和剖腹産的洗法可不一樣哦

3、坐月子可以刷牙,産婦刷牙要用溫水,每天1~2次,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

4、産婦正常梳頭、洗頭、洗腳、清洗會陰,勤換内衣褲,保持體膚的清潔。

5、洗澡用淋浴為宜,時間10分鐘左右。

若是擦浴,産後就可以,若是淋浴我們建議順産一般7天後可以洗,剖腹産一般10天後洗,等傷口好的差不多了

6、正常分娩的産婦在生産後第二天可以下床走動。剖腹産3-4天下床活動,适當活動與合理的運動有助于産婦康複。但是要避免下蹲以及增加腹壓的勞動。

7、肚子松弛:收腹帶對于産後松弛腹肌的生理恢複、保持體形,都可起到極好的幫助。産婦束腰緊腹不能太緊。剖腹産,一般在手術後的七天内用腹帶包裹腹部,這是促進傷口愈合的需要。但是,腹部拆線後就不宜長期用腹帶。

8、分娩過程中産婦體力消耗很大,産後常感口渴,是以喝些紅糖水并進食稀、軟、清淡的半流食較好,24小時以後就可以恢複正常的飲食。

在家如何做好母親+寶寶護理

9、新媽由于剛剛生完小寶寶,又要進行母乳喂養,是以正确的護理乳房顯得尤為重要,産後女性睡姿要正确,以仰卧為佳。

10、初次給孩子喂奶時,應先将乳頭擦幹淨。每次喂奶前應洗淨雙手。哺乳後可擠出一些母乳滋潤乳頭,如有破損要及時治療。

11、産後1-3天,惡露量多,顔色較紅,以後顔色減淡,量少,10天後呈淡黃色,一般在4~6周會完全消失;若惡露有大血塊、惡臭或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12、對于高齡産婦,産後都很虛弱,一定要吃些補氣血的食品,但不能吃紅參等大補之物,以防虛不受補。比7 的是桂圓、鳥雞等溫補之物。

13、下奶難:光喝湯不夠,還得吃湯裡的食材,多喝水,水果裡的水分也很豐富,如果怕水果寒涼,可以熱一熱或煮一煮再吃。

14、生完寶寶出汗多,這是“虛熱”的表現,千萬别貪圖一時涼爽而使自己受涼,特别要注意腰部保暖。

15、乳頭皲裂:将蛋黃油塗在産婦乳頭上,這樣即使被寶寶吃掉也很安全,而且見效快,兩三天就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