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扇子是一個典型的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特色産物,它傳承着中國精神,古代的扇子存在了幾千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古代因為扇子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曆史故事,扇子不單單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它還是人們精神的寄托和一種美好的象征。而且扇子的起源非常的早,古人審美價值随意時代而改變,扇子的外貌,形狀也一直在發生着改變。

古代的折扇
一、古代扇子的起源以及發展
可以說,大陸古代最早的扇子萌芽于堯舜時期。那個時候他們用植物的大葉子來扇風來減輕炎熱的夏季。古代可以折疊的扇子叫做折疊扇,還有一種就是硬扇,硬扇就是形狀已經固定了是不可以折疊的。
折扇非常的受古代貴族階級的喜歡,但是折扇真正流行起來的時間,卻是在明朝後期。
宋朝時期的花鳥團扇
古代還有一種扇子有着團圓的美好寓意,是以這種扇名字和形狀和團圓也有關系,形狀是圓的,扇的名字叫團扇。在《鋪席》裡面的“陳家畫團扇鋪”。
說明了當時賣團扇的店鋪不少,古代也有一些店鋪賣各種樣式的扇子,可見扇子的市場需求是很大的。古代還有方形扇,扁形扇等各種形狀不同的扇子。
不同形狀的扇子,扇出的風力也是不一樣的。古代有一種扇子,叫安衆扇,扇出的風,可以讓很多人都感受到風力。
而且扇出來的風十分的柔和,這種功能就和它的名字十分的般配了,制作扇子的材料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中,最開始的扇子,是用植物的葉子制作而成。
古代的團扇
但是用的時間久了,葉子就會幹枯,進而損壞扇面。後來人們發現用一種水草制作而成的蒲扇經久耐用。古人還常常用一些動物的羽毛制作扇子,五顔六色的羽毛被制作成扇子,在外形上就十分的美觀。
這種扇子既具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是以這種扇子非常受古人歡喜。古代的一些貴族階級,甚至會用玉石、玻璃等材料來制作扇子,這種材料制作出來的扇子非常的有光澤,而且價格極其昂貴。
古代最常見的制作扇子的材料,還是要當屬于紙和絹帛。而且古代的扇子,除了有扇風納涼的功能,古人還用它遮臉,古代女子用扇子遮住半張臉,主要是表達出此女子的羞澀之情。
古代賣扇子的小商販
二、古代扇子所承載的文化特征
古代的扇子還可以作為一種禮器來使用,古代的扇子還是一種象征帝王,貴族身份的象征符号。古代宮廷中功宮女使用的扇子形狀越是巨大,就越能代表古代帝王的威嚴。
民間百姓進行婚嫁時,扇子還會作為一種儀仗工具。古代的貴族階級,會用不同規格的禮扇,在他們去世之後,扇子還會作為一種陪葬品。不同規格的禮扇,代表他們不同的身份等級。
古代人用扇子扇風解暑
古代扇子上面的畫作圖案還能展現古人的思想情感,比如清朝時期一位戲曲家的桃花扇,上面的内容就表達了底層百姓對國家忠貞不渝的忠誠之心。
古人經常在扇面上作畫,荷花、鸠鳥、落葉都是畫上的作品。而且畫的十分之生動,他們把自己對世界美好的想象都畫在扇面上,使用的時候就可以看到。
從一些文人畫家的扇面上就可以看到文人内心高雅的情操和他們的人生态度。可以說他們扇子是他們本人的一種人格的展現。
古代一些文人在贈别友人時就會送扇子,這種扇子一般為高松扇。扇子承載着美學價值,能夠展現當時人們的審美潮流。
古代的蒲扇
結語
古代的扇器,功能也在轉變中,從原來的具有禮器價值,到後面逐漸轉變成具有審美的價值。更能展現古人審美的價值觀,古代的扇子還具有古人禮儀制度,可以說扇子造型的發展和扇面上畫的内容,和當時的社會審美價值和社會意識形态有着莫大的關系。探索古代的扇子,我們能從中窺探出更多古代社會的生活。
參考文獻:
《鋪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