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香:香氣醇厚,明德惟馨

沉香:香氣醇厚,明德惟馨

“宮草微微承委佩,爐煙細細駐遊絲。”中國的香文化曆史悠久。屈原《九歌》中有“以芳草沐浴,求其潔淨除穢”之記錄。《尚書》《左傳》中更以馨香來比拟德政,而有“明德惟馨”的佳句。沉香作為衆香之首,以其與生俱來的稀有名貴,穿插于曆史的脈絡中,留下的故事如其醇厚的香韻,悠遠綿長。

沉香是含有樹脂的木材病變後,曆經多年沉積形成的。《本草綱目》記:“其積年老木,長年其外皮俱朽,木心與枝節不壞,堅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沉香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氣味辛,微溫,無毒”,具有抗菌、增強免疫力的功效。西晉張華撰寫的《博物志·異産篇》記載: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車不遠萬裡前來大漢進獻沉香,可當時漢宮上下并沒人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後來長安暴發了一場瘟疫,宮中很多人染病。漢武帝聽從使者建議,燃香驅疫,宮内感染者果真痊愈。當時,“長安中百裡鹹聞香氣,芳積九十餘日,香猶不歇”。

沉香氣味醇厚,沁人心脾,不少人為之着迷。它因香氣而貴,卻也因香氣遭焚。韓僵《開河記》載:“炀帝禦龍舟幸江都,舳舻相繼,錦帆過處,香聞十裡。”蘇鹗《杜陽雜編》載:每到除夕夜,隋炀帝都會在宮殿前設火山堆數十個,每一山焚沉香數車,“焰起數丈,香聞數十裡”。如此窮奢極欲,無疑與“明德惟馨”背道而馳。

沉香質地堅硬、凝聚油脂,有拒腐防變之特性,其木是上等的雕刻材料。《三國演義》記載:關雲長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東吳将關公首級獻與曹操,曹操用沉香雕成關羽身軀,與首級合一,以王侯禮祭葬之。可見,人們很早就已将沉香視為珍貴之物,用其木雕刻寓意為“不朽”。

沉香拒腐防變,說的是物之堅硬,也是說人之清廉。東晉吳隐之治粵任滿,攜眷乘船離開時,江上風浪忽起。吳隐之遂遍查全船行李,看有沒有不義之财,結果發現其夫人收了一把沉香扇。于是他就把扇子投入江中,風浪很快停止。故作詩雲:“浦号沉香遺舊恨,渡江猶憶古人心。可憐當日辭官去,雖有馨留不易尋。”“馨”說的是沉香,也是說香德之人。

沉香産地衆多,尤以海南為最,自古享有盛譽。沉香樹是海南的特産,“環島皆有之”,不少人以香為業。海南沉香氣韻清幽,恬淡自然,所産奇楠香味更是絕佳,備受人們推崇。

北宋大文豪蘇轼對海南沉香也十分喜愛,他在為胞弟蘇轍慶六十大壽所作的《沉香山子賦》中,将沉香山子隐喻為品格貞堅的士君子,以此與蘇轍互相激勵。賦中詠道:“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寥寥數語,把海南沉香的特征寫得形神畢現、意韻深長。

沉香頗受歡迎,在利益誘惑下,海南島的沉香遭到了濫砍濫伐。海南沉香價格漲得更高,蔡京的兒子蔡縧在其著作《鐵圍山叢談》提到:“海南真水沉,一星值一萬。”

目睹海南沉香被濫砍濫伐、竭澤而漁,蘇轼頓生憂患之心,遂作詩予以抨擊:“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豈若炷微火,萦煙袅清歌。貪人無饑飽,胡椒亦求多。朱劉兩狂子,隕墜如風花。本欲竭澤漁,奈此明年何。”

沉香之貴,在于它曆經歲月滄桑、經受風雨洗禮,由災變和痛苦磨砺而成。如作家林清玄言:“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蕩,無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樣沉靜,一樣的香。一個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懼浮世。”

◎本文原載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作者史學傑),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