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怎麼過,古今大不同

如果有個傳統節日排行榜,遴選最重要的節日,相信大部分人都覺得春節最重要。按照傳統習俗,從臘月初八開始,就進入了春節倒計時,為這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忙前忙後。

有學者考證,春節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夏商周時期的“臘祭”。經典文獻《禮記》中記載“元日祈谷于上帝”,其中提到的“元日”就是春節。在這一天,國君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祈求上天賜福。後來,元日祭神就成了春節,普天同慶的節日。

春節怎麼過,古今大不同

既然春節這麼重要,該如何度過一個快樂祥和的春節呢?這一點,古今大不同。古人從臘八煮粥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賞花燈結束,才算過完春節。總體而言,古人過春節,活動相當豐富,包括祈福、娛樂、訪友三個方面。

很多人都聽過一首童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準備這麼多美食,不僅為了自己享用,還要用于祭祀祖先。古人在除夕這一天,擺上長條案,供上祖先牌位。祖先享用美食之後,再由家人分享。

春節怎麼過,古今大不同

給壓歲錢的習俗,同樣源于祈福。壓歲錢的本意是,長輩希望晚輩,年終有餘錢,寄托了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對于現代人而言,壓歲錢除了有祝福的含義,還多了一些其他含義。比如,有人拍視訊吐槽給壓歲錢時的熱鬧場面,有人炫耀壓歲錢的金額,失去了壓歲錢的文化意蘊。

在娛樂方面,古人的娛樂活動甚至比現代人都豐富。人們可以逛廟會、看戲聽曲、打牌賞燈。對于現代人而言,所謂娛樂活動除了“逛吃逛吃”,也就剩下抱着手機遊天下了。

春節怎麼過,古今大不同

春節期間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給親朋好友拜年。古人把拜年視為一種重要的社交禮儀,同輩之間拱手問候,晚輩向長輩磕頭問候。對于現代人而言,拜年的形式早已變得不那麼重要。發一條資訊,打一個電話,說一聲快樂,就足夠了。

從過春節的古今異同,就能感受到,時代發展了,風俗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對于如何歡度傳統節日,有了時代特征。也許再過幾十年或者上百年,人們過年的方式還會有細微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春節作為傳統節日中的“老大”,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會變。

春節怎麼過,古今大不同

現代人過春節,節日文化濃縮成一頓又一頓的團圓飯。在一餐一飯中,體會家庭的溫暖,體會親情的關愛。有愛的節日,有親人的節日,這就是春節最重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