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銳評:全民狂歡過後,中國女足别又成為繁華後的落寞背影

撰文 阿爾高

“铿锵玫瑰”又一次在亞洲綻放!在2022年亞洲杯決賽上,中國女足3-2逆轉戰勝了南韓女足,勇奪冠軍。這場比賽值得銘記的東西有太多:兩球落後的絕地反擊、水慶霞的神奇換人、肖裕儀的絕殺……在中國足球的曆史上,這注定将是一場被載入史冊的經典之戰。

于是,中國足壇迎來了一場幾乎是遠超女足過去“規格”的狂歡:數量驚人的球迷湧入女足的社交平台,表達奪冠後的喜悅之情;某大型企業第一時間宣布“重獎”女足,足協甚至将給女足開出超過男足赢球獎的獎勵。即使老女足曾是亞洲杯的7連冠、曾經拿下世界杯亞軍,也不曾受到如此禮遇。

銳評:全民狂歡過後,中國女足别又成為繁華後的落寞背影

奪冠後的中國女足,現在好像既不缺少球迷,也不缺少金錢。

中國女足現在确實不缺錢。除了創造曆史紀錄的巨額冠軍獎金,早在數年前,中國足協便和企業簽訂了贊助協定;此外,足協還要求中超每家俱樂部從2020年開始,都要有女足隊,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女足球員的低收入窘境,将女足薪酬提升到了世界前二的水準。

雖不能和男足同薪同酬,但就對女足的扶持力度這個層面來說,中國足球确實有底氣拍着胸脯宣布:我們走在了世界前列。

然而,女足不缺球迷,這完全是一個錯覺。

中國女足超級聯賽,誕生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但在漫長的時間裡,這個聯賽卻從未博得過球迷群體的關注。任何對中國女足發展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女超的上座率有多麼慘淡。2019賽季,北控女足和武漢女足的比賽,讓大約1萬名球迷湧入了黃石體育場,據說這已經創下了女超曆史上座率之最,也是球場上的王霜、馬曉旭這兩位中國女足傳奇球星,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的票房号召力。

然而,不僅這點号召力相比男足聯賽仍有明顯差距,賽後甚至有媒體曝出,這場比賽的絕大多數門票都是免費贈票。也就是說,如此之“高”的上座率,其實可能隻是個美麗的謊言。

銳評:全民狂歡過後,中國女足别又成為繁華後的落寞背影

而對于絕大多數女超比賽來說,不算看台上的球隊從業人員,一場比賽能坐滿100名“真”球迷,便已經不容易了。而在這些球迷當中,女球迷的數量又少之又少——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長期缺少關注度和群衆基礎,早已經給中國女足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最近幾年,中國女足的注冊球員數量一直維持在3000~5000的規模,不足美國十分之一,在亞洲也已經被日本超越。與之相對,中國女足在國際賽場的競争力已遠不如當年,就拿這次亞洲杯來說,女足面對日本、南韓都是涉險取勝,8強賽甚至被魚腩越南率先進球。

盡管這一批球員和教練合力挽救了球隊的頹勢,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女足并非無敵之師;一旦狀态起伏,輿論又會如何?東京奧運會時的謾罵言猶在耳。說起來,這倒是跟中國男足挺像——赢球了就捧到神壇,輸球了就堕入地獄,在這樣“二極管”的循環裡,中國足球戰戰兢兢地前行着。

而女足相比男足更為艱難之處在于,她們隻有到大賽才有存在感。過去的中國女足并非沒有闊過,但往往大賽的熱度一過,回歸國内的女足立刻就陷入了無人問津的窘境裡。而這一次,女足勇奪亞洲杯雖然一下子“炸”出了貌似數量衆多的球迷,但這種熱度能夠持續多久,仍然是個疑問。

畢竟,繁華過後的落寞滋味,中國女足的姑娘們,真的再熟悉不過了;從孫雯到王霜,有些東西一直沒有改變。現在,面對社交和短視訊平台上節節攀升的熱度和洶湧的流量,大概就連她們也會感到恍惚:我們真的有這麼多球迷啊?

銳評:全民狂歡過後,中國女足别又成為繁華後的落寞背影

是的,至少現在可以說女足的球迷很多。既然如此,在春節的假期裡,因中國女足的驚豔表現而聚攏到一起的球迷朋友們,這個人數可能有上千萬乃至上億的龐大群體,哪怕其中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人,能夠在亞洲杯之後真正愛上這支球隊、未來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買一張女超的入場券;哪怕是僅僅花點時間記住女足所有球員的名字。如果能做到這些,對于中國女足這項運動本身來說,或許該是一個比亞洲杯奪冠更加美好的結果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