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節日的憂愁

作者:安于一偶
節日的憂愁

家南那道河

每當春節來臨之際,總會有些淡淡的哀愁。這種愁不是餘光中的《鄉愁》,卻又近似《鄉愁》,與春節有關,稱為節愁。

節日的憂愁

蓓蕾在寒風中綻放

兒時過春節是在家鄉渡過的。記得有人說過,有父母在叫老家,沒有父母在叫家鄉。每逢春節來臨,倒計時過着每一天。每天做什麼、幹什麼都有講頭。那時家裡不很富裕,除了大家一起能共享的幸福年飯外,每個小孩能買到一挂“浏陽”100頭鞭炮就很不錯了。家庭好的能穿上一件新衣那就算不一般的過年。那時條件差,但幸福指數不低。不僅找不到“愁”字來,相反“明年過年買什麼”的年味興緻與年俱增。

節日的憂愁

家東那座橋

求學時過春節肯定也是在家鄉渡過的。沒有結婚、沒有工作,不回家哪裡去?求學已使得自己較少在家裡呆。又逢父親因病去世,經濟拮據所暴露出的各種問題紛至沓來。盡管考學的榮耀餘興未盡。但孩提時代濃濃的春節味道已很難找回。

工作之初過春節也是在家鄉渡過的。剛剛步入社會,什麼也不懂,迷茫的、傻傻的過着每一天。回到家裡,已不再将你看成學生或懵懂的小孩。體弱多病的至親母親渴望着身體好轉需要錢,家庭的方方面面需要錢。盡管自己需要語重心長,但哪裡有?年齡還小盡管需要在老人面前撒嬌,可在哪裡撒?工作、生活,一個人獨自、步履蹒跚地邁着一步又一步。更何況在春節,更多的是生活的複雜和無奈。春節由此變得索然無味、可有可無。

節日的憂愁

家東那座廟(來自《萊蕪戰役圖說》圖檔)

結婚後之初過春節一半在家鄉一半在工作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那個年齡,自然結婚生子。男人工作當第一,工作自然感覺忙。孩子小沒人看,兩人承擔着當下難以承受的困苦。孩子一歲半送了事先串通的人所,現在想起來心裡仍是酸酸的。過節回家看老人,理所當然。孩子小天寒地冷受不了。春節在家鄉和新家之間蕩來蕩去。春節味道盡管那時還濃,也感覺不到了。

工作踏實後過春節已經沒有地域的局限。在工作生活自我感覺殷實、站起來開始環顧周圍的時候,本來體弱多病的母親一天不如一天。真心想在母親身邊感受母子之情、報答養育之恩的時候,母親卻離我們而去。沒有父母的春節已經沒有了地域的局限,不論是在過去的老家,還是現在的家鄉,還是在另外的地方,盡管心理上還難以适應,既感受不到當孩子的春節味道,更感受不到感恩父母養育的春節味道。

節日的憂愁

村中那個胡同

而今過春節不僅沒有了地域局限,而且在哪裡都可以過春節。隻要是有假放就是過春節;隻要是仔細地認真地打掃衛生就是過春節;隻要是在準備年貨,盡管平時吃的就是年貨,就是過春節;隻要是有放鞭炮的,盡管放多了不環保,就是過春節;隻要是孩子老婆在一起吃個飯就是過春節。

曾經的春節,曾經的滋味,曾經的期盼,曾經的一切一切,留在了記憶中。

那也許就是節愁吧!

(原載2015年2月18日新浪部落格“節愁”,并入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鄉愁若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