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本是萬物複蘇的暖春時節,在江西省南昌市觀西村,有個村民叫劉文,估摸着有四十來歲,最近他發現一件怪事。
每到夜深人靜時,不遠處的小山墩上隐約傳來手電筒的亮光,連續觀察幾天都是這樣。觀西村不少村民的祖墳都在那裡,劉文的爺爺就埋在那裡,什麼人在那裡的疑問一直萦繞着他。
這天夜裡,劉文再次看到一閃而過的燈光,心中暗暗思忖,祖墳的風水堅決不能讓人破壞了!

第二天上午,劉文就來到派出所向民警說明情況,雖然劉文隻是懷疑有不法分子,但張警官一下子警覺起來,因為最近當地文物市場上出現“将有大料”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張警官敏銳
的
覺察到極有可能是盜墓賊。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派出所趁着夜色進行踩點偵察,果然有人影來回忙碌。事不宜遲,在警方周密部署下,成功将盜墓賊一鍋端。
在審訊室裡,盜墓賊交代了盜掘古墓的事實。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原來盜墓賊從兩個月前已經開始前期準備工作,由于古墓位置距離村子很近,并且隻有唯一進山路,為了避免被當地村民發現,盜墓賊專門用編織袋将盜洞中的土運到其他地方,而這些隻能在晚上進行,是以盜洞進度比較慢。
警方繳獲了多件文物,經過文物部門的專業認定,确定這些文物是海昏侯劉賀的陪葬品。
劉賀是西漢第九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的孫子,他的一生極為傳奇,作為皇帝,史書上竟然沒有生辰年月。
他先是做了12年的昌邑王,然後在大将軍霍光的擁護下登上皇位,僅僅在位27天後被廢,史稱漢廢帝。
後來,漢宣帝冊封劉賀為海昏侯,封地在豫章郡海昏縣,也就是今天江西南昌建立區。四年後,劉賀去世。
在考古界一直流傳着“漢墓多被盜,十室九已空”的說法,漢朝帝陵總是被盜墓賊光顧是有原因的。
一直以來,人們對死亡這件事都非常重視,從古至今皆有“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理念,對于帝王來說更是如此。
漢朝時期,随着與民休養生息政策的推行,漢朝逐漸繁榮強盛起來,在喪葬方面也特别注重陪葬物品的奢華精美,帝王陵墓中金銀珠寶、古玩字畫更是數不勝數,這是盜墓賊光顧的重要原因。
想要實作暴富的夢想,湧現出不少铤而走險的盜墓賊,比如聲名狼藉的董卓和大名鼎鼎的曹操,成立“摸金校尉”組織專門盜墓。
在海昏侯墓的西北角,發現大概五代時期留下的盜洞,但是盜墓賊沒有成功。海昏侯墓曆經1000多年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為什麼會如此幸運呢。這要從東晉時期的一場大地震說起。
史料記載,公元318年,豫章郡發生大範圍的地震,海昏侯墓的墓室出現坍塌,此外因地震導緻的地下水上湧淹沒了墓室,而水下盜墓難度極大,再加上地震帶來的地理地貌的變化也讓海昏侯墓躲過一劫,是以海昏侯墓得以保全。
根據南北方地理條件特點,盜墓界分為南北兩派,相對而言,北派更擅長“旱地作業”,洛陽鏟用得出神入化,而南派更擅長“水下作業”,這裡所說的水下也隻是相對潮濕,并不是真正的潛水。
海昏侯墓中被水淹沒,形成一種與氧氣隔絕的環境,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微生物的生長,對陵墓中的文物來說是一件好事,避免氧化腐蝕,為後來考古發掘更好重見天日打下基礎。
經考古發掘,海昏侯墓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構成,此外還有園牆、門阙、祠堂等建築,令人驚喜的是還有很完善的道路設施和排水系統。
海昏侯墓被認定為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儲存最好、内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在2015年成功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2021年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在海昏侯墓中前後共出土了各種文物超過一萬件,其中有很多價值巨大的文物珍品,下面列舉其中來感受一下。
後來,考古專家又在海昏侯墓中清理出很多金闆,這些金闆大概長23厘米,寬10厘米,經過邀請秦漢考古權威專家鑒定确認,這裡發現的金闆是漢朝古墓中首次發現出土。
除了這些精美的金器之外,還有大量的珠寶玉石,其中較為特殊的有長達80厘米的玉具劍,葡萄大小、兩段鑽有微孔貫穿的琥珀,珍貴之處在于這個琥珀裡面有昆蟲,是極為罕見的蟲珀。
在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西側室,這裡出土的漆器屏風上有大思想家孔子的畫像和記錄孔子生平的文字,文字中明确寫着孔子“字中尼,姓孔,子氏”,之前還沒有書籍完整記載孔子姓氏。
在屏風文字的第二列,有“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從這句話,又準确推算出孔子的出生年份應該是魯襄公七年,即公元前566年,比《史記》中記載的要早十五年。
還有重量級的發現,那就是墓中出土《論語》的知道篇,這是失傳1800餘年的《論語》的《齊論》版本,竹簡通過現代技術掃描後,可以看到上面的文字,這是重大的文化發現。
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的霸陵,相隔十年,漢墓奇迹再現人間。
在漢文帝霸陵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以及鐵器、陶器共計1500多件,在漢文帝霸陵旁邊的薄太後南陵的發掘中,發現上百件非常精美、帶有明顯草原風格的金銀飾品,即使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也非常震撼。
十年光陰,先後有兩次漢墓奇迹出現在華夏大地,為深度挖掘研究曆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也充分展示了華夏文明的燦爛輝煌。
可以說,文化自信,我們有足夠的底氣!